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諸葛亮本身並不是荊州人,他是山東琅琊人。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可惜的是,諸葛亮小時候的命運不太好。他3歲喪母,8歲喪父。然後他就一直跟著叔父諸葛玄生活。

後來到了公元197年,諸葛玄在荊州病逝。諸葛亮於是和弟弟在南陽隆中生活。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在此期間,他拜師水鏡先生司馬徽進行學習。在那裡,還結識了四位好友,崔均,徐庶,石韜,孟建。此四人在後世被稱為“諸葛四友”。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據說在學習的時候徐、石、孟三人求學的態度是“務要精熟”,只有諸葛亮是“觀其大略”。在學習的過程中,諸葛亮曾對三人說:“你們三個人啊,應該能做不小的官,官位嗎,可達到刺史、郡守的級別。”刺史算一方諸侯,郡守在當時的郡縣制下那也是封疆大吏啊。已經不小了。但聽諸葛亮這口氣,他自己應該還不知道這級別啊。於是三人反問諸葛亮能到什麼級別。諸葛亮就說,自己應該和管仲、樂毅差不多。管仲是齊恆公時期的相國,這地位那肯定是比刺史和郡守高了。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小子有點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太驕傲,不謙虛。只有徐庶和崔州平深信不疑,覺得諸葛亮未來能達到這個水平。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後來徐庶曾跟過劉備,又到了曹操那邊,諸葛亮則是一直跟隨劉備,那麼其他三人哪去了呢?

崔鈞,

字州平,本是博陵安平(現在河北衡水一帶)人,這個人歲數比較大,應該比諸葛亮大不少。他的父親崔烈,做過太尉。他本人呢,當過西河太守。當年董卓亂政時,曾討伐過董卓,但失敗,崔烈也曾被董卓關過一段時間。後來董卓死後,崔烈來到了荊州。結識了諸葛亮。

崔均的下落,在正史中無記載。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顧茅廬時碰到剛好也來找諸葛亮的崔均。劉備沒見到諸葛亮,但和崔均相談甚歡,劉備於是想邀請他共事,可是崔均表示自己無意功名,拜謝而去。二顧茅廬時,諸葛亮又沒在,竟然是和崔均外出了。到後來諸葛亮決定輔佐劉備了,崔均給出了一個評價:“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再然後就不知下落了。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徐庶,

字元直,本是穎川人,徐庶在在劉備屯駐新野時,主動投奔,並且還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去找諸葛亮,面試一番後,把諸葛亮也請為了謀士。在劉表死後,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南下時,劉備由於戰略失當。劉備帶的部隊被曹操打散。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抓到,為了盡孝,於是拜辭劉備。投靠了曹操。後來徐庶一直在曹操那邊做官,到了曹魏時期。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時,打聽到了徐庶和石韜的訊息,還有過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魏國的人才真是太多了!這兩個人居然沒有得到重用?)。

再後來,在史書上就查不到徐庶和石韜的訊息了。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石韜,

字廣元,和徐庶同鄉,關係也特別密切。當年是與徐庶一起南下荊州避難時結識諸葛亮。史書僅記載了諸葛亮覺得石韜和徐庶在曹魏並沒有得到重用的一段話,後來就沒有相關的資訊了。

在《三國演義》中,記載劉備二顧茅廬時,雖然又沒見到諸葛亮,但這回卻見到石廣元與孟公威。相談之下,覺得也是不俗之人。於是想請兩人同往臥龍莊。石韜說自己是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請劉備自己尋訪諸葛亮。

大約也是在赤壁之戰時間,石韜也來到了曹操營中,和徐庶過來的時間差不多。石韜拒絕了劉備,卻投了曹操。估計是石韜知道自己的能力,擔不起匡復漢室定鼎的責任。做不了小公司的雞頭,還是找個大公司做個鳳尾比較好。

諸葛亮感慨徐庶和石韜不受重用時,其實徐庶和石韜分別做的是郡守和典農校尉,官職也算不小,並且和當年諸葛亮的評估是一致的。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孟建,

字公威,汝南(今河南東南部、安徽阜陽一帶)人。孟建避難到了荊州。當北方逐漸安定後,孟建很想回到家鄉,諸葛亮曾勸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又何必一定要回到家鄉呢?”。後來孟建還是回去了。孟建的家鄉是曹操的地盤,於是孟建後來就在曹魏做官。官至涼州刺史,拜徵東將軍。諸葛亮二出祁山,在給司馬懿回信中,希望能請杜襲替他向孟公威表達問候。

諸葛亮在荊州時,結識的“諸葛四友”,後來都去哪了?

從“諸葛四友”的後來經歷來看,除了崔州平可能因為自己淡泊名利無意仕途之外,其他三位都做到當年諸葛亮所說的“刺史、郡守”以上的官職,看來諸葛亮在識人上,眼光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