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這種叫法是怎麼來的?

宋代王安石寫過一首詩叫《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門神的前身就是詩中提到的桃符,又稱“桃板”。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當然有一些迷信成份在內。但古人信奉門神也不無道理,這個也是有出處的。《山海經》中就有關於神奇桃木的記載:滄海之中,有一座叫度朔的大山,這個山上長著一顆碩大的桃樹,整棵樹覆蓋了三千里。在這棵樹的東北方,住著許多鬼,他們每天都從一個門裡進進出出,這些鬼每天出來害百姓。後來有兄弟倆驍勇善戰,更擅長抓鬼,他們站在那個門口,把那些惡鬼抓起來用藤條綁了,再扔給老虎吃。這就是神荼和鬱壘哥倆,後來鬼一看見這兩個人站在門口,就不敢出來了。黃帝知道了這件事,就讓人用桃木雕刻上神荼、鬱壘還有老虎,掛在門上讓它來嚇唬鬼,鬼見了之後,就不敢再出來害人了。

在《搜神記》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說的是:"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二位門神改變了風格,身穿鎧甲,手執斧鉞。人們為了驅鬼避邪,就在左扇門上畫上神荼,為左門將軍。在右扇門上畫上鬱壘,為右門將軍,然後再畫上老虎。

門神,傳說之一是能捉鬼的神荼、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

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鬱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叫成慶的勇士。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人們為什麼會把他們印在紙上當做門神呢?據說有這麼一段傳說:一天,唐太宗夢見一位大將軍來向他求救。那位將軍說:“我是東海的龍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間降雨,唉!我去遲了,以致河水乾了,土地裂了,全國各地都鬧旱災,玉帝知道後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時由你的大臣魏徵監斬,到時候,您如果能想辦法讓魏徵不來,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龍王,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徵來陪他下棋,從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徵實在太累了,就打了一個盹兒,誰知他竟然在夢中去監斬了。

“門神”這種叫法是怎麼來的?

從此以後,海龍王的冤魂每晚都來找太宗,抱怨他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答應了。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叔寶即秦瓊。

中國地大物博,民間風俗也不盡相同,門神在全國各地也各有不同,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門神為三國時期蜀國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供奉的門神是馬超,馬岱哥倆,冀西北則供奉薛仁貴和蓋蘇。陝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而漢中一帶張貼的多是孟良,焦贊這兩條莽漢子。最有趣的是京北密雲一帶供奉的門神竟是夫妻二人----楊宗保與穆桂英。每一地區所供奉的門神也各有來歷,這裡不再一一介紹。

我國的鬼文化在原始社會的土壤中萌生,現代無神論而言世上根本沒有神鬼的存在,可是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善良的人們只有寄託鬼神驅邪扶正,這充分體現了人們期盼過太平日子的強烈願望,鬼神不可信,但對於天地祖先及歷代傑出人物的崇拜和敬畏還是要有的,也不要一味地將之歸結為愚昧而否定它,世上雖然沒有鬼,但作惡多端的人不是有嗎,權當他們是鬼,多想點法子防著點為好,說不定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