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明代終南仙境志中的上清太平宮和資聖宮卷記述。

創繼——

終南上清太平宮,唐越五代一國,大宋建都開封,在唐時興盛的樓觀,因遠離皇權,破敗不堪。陳摶修道仙遊宮,和樓觀主粱筌,張守貞密謀天神降語,散佈言論,助宋太宋登基。

傳有神降於張守真家,張守真便於終南鎮南筑北帝宮以奉天神,徑宮庭《燭影斧聲》事變,宋太宗上位,為感謝樓觀道勤王有功,派內史赴終南天神降言之地築官奉天神。而不再!

修唐之宋廟宗聖宮。天神降言,宮殿位次是眾神相會之處,若有三清像,玉皇不悅,眾神不安,此宮無伏屍故氣之所犯,當於宮之南,別建一所,以奉三清。宮名為《資聖宮》,建於鎮南五郡城郭堡,史稱《五郡城資聖宮道院》。張守真尊令而行,歷三年,耗庫銀5000萬雨,三年後二宮貝成。擇道士焚修,額為太平興國觀。後宋太宗親來致祭,敕題名為《上清太平宮》,史志均記載為《大宋鳳翔府終南山上清太平宮》,有徐弦《重刊大宋鳳翔府終南山上清太平宮碑》為證。天降瑞雪,顯示宮殿之宏偉,俗名為雪映宮。

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元代因戰火大部焚燬,清泠子劉志源重修。為關西最大道觀,原趙宋皇家宗廟。終南山上清太平宮和資聖宮,創建於宋,重修於元,時近三百年,管轄機觀及各下院宮觀近258年,有《大宋傳”應大法師張守真墓碑行狀碑》為證,下院有延生觀,宗聖宮,玉真觀,會靈觀,資聖宮。

明代輯仙境志時,此宮自元代重建以來又三百餘年,安能久而不廢乎,明萬曆三年時,北宮仍有通明大殿,是明代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6年),親府承奉張沂率蜀更新而七元三清二殿,餘皆湯然,獨有一凌宵門尚存。這也是自元以來上清太平宮的第二次重修。

南宮為資聖宮,明代存三清殿三盈,今拓為五,左雷神右三官,靈官各殿仍舊,前有三門,唯銅鐘碑石憂在。保留了先代古物之遺蹟也。

在崇上篇記載,開寶九年宋太祖差王繼恩就觀設醮。宋太宗每歲三元來宮設醮致禱。王欽若作傳,徐弦作碑,蘇東坡作上清宮詞。

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在寓遊章節中記載,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張守真用紫柏 至樓觀修道,在梁筌門下度為道士,於終南縣私宅南構北帝宮,塑真君像。六十六歲在太平宮羽化。有子日元濟,業進士,敕賜同學究,任史官。元劉志源於玉陽真人門下,乙未清F祀香祖庭,謂之終南山太平宮乃真君示顯聖述之地,兵亂灰劫,請示興復,輔以祖庭。趙宗有後為太平宮提點,有道行,常與蘇東坡往來。在紀錄章中載,終南山上清太平宮壓代碑記,太平宮碑銘,資聖宮各碑入,碑陰題記,蘇軾和蘇轍的《上清宮詞》,名人詩詠上清太平宮和資聖宮等詩文。

由於終南上清太平宮是宋時開封以外最大的皇家宮殿群,地位顯赫,管轄樓觀258年,又在南宋由訾全真創立了全真教,因而樓觀不願提順天興國觀是太平宮的下院,重陽宮不喜提創道於太平宮,以甘河遇仙神話興全真為始祖。對太平宮隻字不提,並以沿革記中去除,致使太平宮廟產彼刮分和流失,拆了山門碑石,1962年李子春編寫陝西道教史時,來終南考察太平宮時,大部建築尚存,以部分改為中學,使周至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建築,從清代拆廟興學開始,廟產充公辦學,古代宮觀發揮了新的作用,但也丟失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寺廟傳承了大量的詩詞文化,今日,人們只能在古代名人的詩詞中,尋找昔日的太平宮,古樓觀,仙遊寺,因山水之美,激發了詩人的歌山頌水的詩情畫意。

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宋代終南鎮南的五郡城資聖宮道院,也和樓觀順天興國觀一樣成為太平宮的下院,有資聖宮宮碑(宋真宗御製老子度關銘)碑可見,五郡城道院在今豆村南七條路的田峪河東岸,在太平宮和樓觀之間,碑陰有蘇軾,張景先等十二人的遊覽題記,由太平宮,資聖宮,樓觀,延生觀各主持大師,及終南縣推官,共同立碑以紀其事。王重陽,馬丹陽均有題紀和詩文,明代時宮殿尚存。

關中大秦寺考略記,向達教授考證為西塔峪村,史證不足,樓觀人說在焦鎮,那只是個傳說故事,無歷史證據,志載五郡城東縣東三十里,乃舊址也,和發現的碑石記載相近。張守真陵園在豆村郭窪,五郡城道院在豆村南七條路田河東岸,是蘇軾由清平,沿南溪而上游訪和駐足,小酌的最佳去處,宮殿林立,三清大殿連三座排開,直達南山,與樓觀隔河相望,共同敘寫了太平宮管轄樓觀道教近30O年的輝煌歷史。

屈毓曉:你不知道的終南仙境太平宮和資聖宮

屈毓曉,西安周至終南人,熱愛陝西地方歷史文化研學,在媒體,書刋,網路發表文章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