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席捲八荒吞併六合,成就“千古一帝”。

為了追求長生不死,他派出方士前往各地尋找長生不老藥,但奈何終究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在沙丘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不久後,在兒子胡亥的安排下,進了身前準備的地宮之中。

秦始皇埋入地宮後,關於這座地宮,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有人說,秦始皇的地宮早在秦末時期就已經被盜了,這裡已經是一座沒有什麼價值的空墓;也有人說,這是始皇帝個給後人設定的疑冢之一。

至於具體情況,從古至今便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無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加強了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勘探,但受限於技術條件,始終沒能有太大進展。

直到1996年,中德兩國考古學家利用現代技術,才逐漸解開了一些歷史謎題。並發現了一個埋葬在地宮的秘密......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陵墓真假之謎,中外聯合探究真相】

秦始皇陵位於我國西安的驪山腳下,這座皇陵在人們透過現代技術考察之前,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其中有人就懷疑,這座陵墓是始皇帝佈置的疑兵之陣,在巨大的封土堆之下的地宮,並沒有始皇帝的棺槨。

那麼,事情真的如人們猜想的那樣麼?

有什麼最為簡單直觀的方式,讓人們解開這些謎題呢?

實際上,檢測這座陵墓是否真的是始皇帝陵墓,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讓考古隊發掘一下。

只要開啟這座陵墓,自然也就知道它是不是始皇帝給後人設定的疑兵之陣。

但就現實而言,這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卻是最不可行之法。這是因為,作為現如今中華民族碩果僅存的皇帝陵墓之一,以現有的考古發掘技術,尚不能達到發掘後不損害任何文物的目的。如果僅僅想要得知這座陵墓是真是假,就貿然挖掘,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那麼,是否可以透過現代技術,來觀察始皇陵的狀態呢?

答案是:可以的!

上世紀60年代,我國考古學界就利用現代技術,對秦始皇陵進行了一次初步的勘探,讓人們對這座“真假始皇陵”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但人們對此還是有所疑問,

認為這座陵墓也有可能是始皇帝的一個眾多“疑冢”之一

,奈何當時受技術的限制,考古學家對此還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科學判斷。

直到1996年中國聯合德國的考古學家,利用地磁共振技術,對這座始皇陵作了一個“全身體檢”。經過一番技術的考察,最終考古專家確認這座位於驪山腳下的巨大封土堆,是始皇帝本身的歸葬之所。

不僅如此,

中德兩國科學家,還發現秦始皇陵的歷史秘密......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秦始皇陵地宮之謎】

首先來說第一個秘密,是

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之謎

中國古人都有“視死如生”的觀念,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然也想在自己死後,能夠在地下享受到陽間的一切,於是

他在即位之初,就開始大規模修建自己的地下宮殿。

而對於這座地下宮殿的深度,一直以來人們就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秦始皇陵深度是“穿三泉”,那這個穿三泉是多深呢?

對此,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顏師古認為,司馬遷的穿三泉是指秦始皇陵的修建已經挖到地下水了。

按照這個推論,秦始皇陵地宮是在挖到了三層地下水之處修建而成。

據此,有些考古學家認為,秦始皇地宮深度達到了數百米。

但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是這個深度,沒有鋼筋水泥的加固,在兩千多年前古人是怎麼修建,這麼一座浩大工程的呢?於是,這就成為了一個歷史謎題。

對此,在1996年,中德兩國科學家利用現代技術,終於揭開了這座帝王陵墓的大體概況。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秦始皇陵被一個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460米,整個陵墓被一座高達約76米的封土推

覆蓋。而封土堆之下,便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部分,如果有人進入秦始皇陵地宮,首先會被一座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高約14米的巨大城牆擋住。

進入宮牆以後,再往前行駛一段的距離,就抵達了秦始皇棺槨安放的位置,這裡是一個整體呈長方體的墓室。這座墓室長約80米、寬約50米、高約15米,而始皇帝就在這座面積約4500平方米的豪華墓室裡面。

在裡面,必然有著他一生最喜歡的身前之物。

根據這些資料,專家們推測出,秦始皇陵墓的深度大約是在30米到40米之間。

這就解開了秦始皇陵墓地宮的深度之謎。

並且在考察中,專家發現,

秦始皇陵墓地宮中有一個強汞區域。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這是怎麼回事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秦始皇陵地宮的“水銀之謎”

【秦始皇陵地宮的水銀之謎】

水銀是自然界分佈量很小的一種稀有金屬,在我國古代被稱之為“

硃砂

”,相傳古人可以用此治療一些疾病。

而一些方士則認為,可以用“硃砂”煉製長生不老藥

對於“硃砂”入藥,在我國確實有醫學典籍的明確記載。

但是,那些企圖用此煉製長生不老藥的皇親貴戚、豪門望族,不僅沒有達成長生之願,反而在求長生的路中,不幸地出現了汞中毒,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這兩個用處之外,

水銀也被用來作為防腐的重要材料。

並且水銀具有的流動性,

恰好能滿足始皇帝的另一種愛好

這種愛好是什麼呢?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到處帶著大隊的人馬前往全國各地進行巡查,最終自己也在第五次出巡中賓天而去。始皇作為視死如生的代表人物,自然也要將自己的愛好帶到地下。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根據《史記》的記載,

秦始皇為此在地宮中以水銀作為百川江河,在墓室頂部用各種奇珍異寶製作星空。

在死後將自己的棺槨放在其上,整日隨著水銀的流動,

繼續在地下巡遊“天下”,以此震懾對大秦不利之人。

於是,考古學家據此推測,這次測量出秦始皇陵地宮中出現的強汞區,應該是如同史書上記載的秦始皇用水銀作“江山河流”的區域。

這就是秦始皇陵中出現的強汞區域的原因。

除此之外,這次考古學家不僅證明了這座陵墓是始皇帝的真墓,還解開了人們心中的另一個疑問,那就是始皇陵的地宮有沒有被盜。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座千古一帝的地宮,究竟有沒有被盜。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皇陵地宮被盜之謎】

相傳,秦始皇陵在修建以後,在秦末時期就遭到了項羽的盜掘,在《山水經》曾中這樣記載道:“

入關發,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

”。

如果說《山海經》作為一部地理專著,這則記載史實還有所欠缺。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也記載到:“

項羽燒燬秦朝修建的宮室,挖掘皇帝的陵墓,將其中財物納為己有。

”而後漢書也寫到:“在項羽挖掘秦始皇陵以後,有一個牧羊人不小心燒燬了棺槨”,這座皇陵最終也在這場大火過後被付之一炬!”

這就是關於秦始皇陵被盜被毀的記載。

而在往後的歲月中,這座皇陵也遭到了來自各方盜墓賊的覬覦。

至於對於這座陵墓究竟儲存得怎麼樣,一直是考古學界的歷史疑案。直到1996年,中德兩國的考古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終於弄清這座古墓的具體情況,並解開了這個千古謎題。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對秦始皇陵進行一個“全身體檢”後,考古學家發現,始皇陵的地宮不僅沒有被項羽和盜墓賊挖掘,相反還儲存得十分完整。

那麼,歷史中記載的事件,都是子虛烏的嗎?

答案並不是,

秦始皇陵確實被盜過,但並未成功盜取過地宮!

比如,當初項羽是盜掘了始皇陵,但他本人也只是盜掘了附近的一些陪葬坑。如果項羽想要發掘始皇這座規模巨大的陵墓,那至少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項羽在關中待的時間,也不足以支撐他做這件大事。

並且,如果這座陵墓真的被盜掘過,那麼這次給陵墓做“體檢”的時候,應該有著被盜的痕跡存在。但這次的檢測結果顯示,始皇陵除了有一些古代盜墓賊,留下的一些幾米深的盜洞和在戰爭時期修建的戰壕以外,基本就沒有被動過的痕跡。

那有讀者會問了,項羽以及盜墓賊,會不會從封土堆不遠處,挖一條隱秘的地下通道,直接進入地宮之中呢?

這種猜想基本可以否定,因為秦始皇陵地宮不僅有厚實的封土堆保護,在墓室外有著一座巨大且堅固的城牆守護著地宮的安全。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如果你真的運氣這麼好,一次就挖到了秦始皇地宮位置,

那麼進入地宮中的你也意味著死亡的到來

,畢竟這裡面有著大量的劇毒水銀。

所以說,這一則猜想也是不存在的。

並且,如果這些被盜傳說都是真的,當初項羽動用了三十萬人進行報復性挖掘,那麼作為帝國首腦的地宮,自然有著大量的奇珍異寶。

如果始皇陵真的被盜,為什麼一件裡面的寶物都沒有流傳下來?

或者說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些許的痕跡。

綜上所述,可以確定的是始皇陵的地宮,從古至今都被大量的盜墓賊所覬覦,而封土堆之上盜洞就是歷史的證據。但他們無一不如項羽一樣,對如山一般的封土堆望而卻步。

當然,除了秦始皇陵的合理防盜措施,讓這些盜墓賊望而卻步以外,還有歷代王朝對之地加以保護,這也是秦始皇陵沒有被盜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次的考古勘探,除了解開了秦陵地宮的歷史謎題以外,還發現了地宮以外的秘密。這個秘密是什麼呢?

那就是秦始皇陵的武庫陪葬坑。

接下來,我們簡要看看這座陪葬坑。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考古隊發現的陪葬坑】

這次的考古勘探,除了解開關於秦始皇陵的地宮之謎外,還在考察中意外發現了一座的巨大陪葬坑。

這日,考古隊正在對秦始皇墓附近的一處荒地進行地磁測量,很快便在此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陪葬坑。

陪葬坑東西長130米、南北寬約100米,總面積1.36萬平方米。

隨後,我國的科考隊對這個區域進行了70平方米的試探性挖掘。經過考古隊員的努力,終於發挖掘完了上面的封土,隨後專家們看到了大量精美的石質鎧甲,這些鎧甲分為人甲和馬甲。

後來

經過分析,考古專家一致認為這裡是秦始皇陵墓的武庫區。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有讀者在這裡可能就有些疑惑,我國的冶鐵技術不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熟了麼?這裡作為皇帝陵寢,為什麼會使用石器,而不使用當時技術發展的象徵鐵甲呢?

這是因為,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視死如生的傳統,但這裡如果選擇讓鐵製鎧甲跟隨皇帝長埋地下,那麼鐵必定會被大量鏽蝕,變成一堆破爛的鐵疙瘩,無疑不利於對皇帝的長期守護。

由此,

石質鎧甲因為長期穩定的物理特性,成為在地下守護始皇陵墓幽冥之器的不二之選。

26年前,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發現一個埋在地宮的秘密

同時,這次考古發掘也讓考古學家們,對考古的方式和時間上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認識,這批精美的石質鎧甲出土以後,因為壓力、溼度等影響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現代以後,中國的考古團隊利用現代技術,在不對封土堆進行破壞的基礎上,對整個墓地進行了一次整體瞭解,為日後考古技術成熟以後的考古發掘積蓄資料,也為現代人們無緣得見始皇陵地宮的人們,用另外的方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