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他結束了軍閥時代。下一次南行,太太們也與他同坐一架私家飛機。終於是二十世紀了,遲到三十年而他還帶著兩個太太,但是他進來了。中國進來了。”

1964年,寄託著張愛玲打入美國文壇的厚望,耗費半個世紀構想、三年時間整理和寫作的英文小說《少帥》。

在剛寫完第七章時就突然停筆了,

小說戛然而止在少帥將帶著兩位南下,張愛玲似乎還有往下寫的意思,可惜最終再無下文。

張愛玲停了筆,但原型故事中的主人公張學良、趙一荻的傳奇人生其實才開了個頭,他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後為此兩人歷經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囚禁歲月。

真正在張愛玲停筆處人生才開頭的還有一個小男孩,

1930年11月28日,

18歲的趙一荻在天津協和醫院誕下兒子張閭琳。

六年後“西安事變”發生,趙一荻在愛人和兒子之間做出了艱難的抉擇,九歲的張閭琳被送往美國,可以說,他幾乎是個與歷史擦肩而過的孩子。至今,張閭琳仍健 在。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父與母

“我記得,那天瀋陽大雪紛飛,我是從漢卿的言語上偶爾流露中得知你已產下一子,這本來是件喜事。但是我聽說你為閭琳的降生而憂慮。因為你和漢卿並無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撫養嬰兒實在是件困難的事情。”

盛傳,

這封信的執筆人是張學良的原配于鳳至,

收信人自然是趙一荻,信件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不過趙一荻生下張閭琳時,于鳳至尚未與張學良離婚是絕對的事實。

于鳳至與張學良先後生下三子一女,張閭琳出生一年後,于鳳至備受疼愛的小兒子張閭琪去世,這個孩子不過12歲,極為聰穎,患了肺結核住院時診室內發生爆炸,玻璃碎片擊中要害而亡。

據日本記者調查,製造張閭琪離奇死亡事件的主謀為日本關東軍。張閭琪的逝世令張學良備受打擊。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不過,趙一荻為他生下的小兒子張閭琳填補了他內心的空缺,小兒子身體弱,

趙一荻花了諸多時間照料。

但人長得很聰明,特別討父親歡心,張學良對小兒子極為寵愛,經常逗他玩,有時還教他古詩,這是父與子難得的溫馨時刻,只是不久,他們將面臨長達半個世紀的分離。

張閭琳剛過6歲生日沒幾天,“西安事變”發生了,之後張學良被幽禁於溪口,從英國趕回來的于鳳至和趙一荻前來與他同住,每月一次輪替,于鳳至的孩子們都在英國唸書,年幼的張閭琳待在上海。

“八一三事變”後,上海炮火連天,張學良想到父親張作霖和兒子張閭琪都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的。

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在小兒子身上重演,

於是決定讓趙一荻趕回上海

,帶著張閭琳飛到香港去躲避戰火,留于鳳至在身邊陪伴。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而後的三年,張閭琳由母親趙一荻帶著在香港生活,于鳳至陪伴張學良輾轉奔波,生活上的顛沛流離和精神上的重大打擊使得於鳳至鬱積成疾。

1940年春天,她被確診患乳腺癌,以當時的醫療水平來說,這無疑是提前被下了一道死亡通知書。

1940年冬天,

在香港的趙一荻接到了張學良的電報

,于鳳至前往美國治病,他孤身一人待在貴州陽明洞的囚地。

趙一荻本是可以不去的,她在香港生活安穩無憂,兒子年紀又小需要人照顧,如果去了,于鳳至赴美治病不知歸期,也沒人能和她像從前那樣輪換。

那樣悽苦的日子她都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說起來,她也才28歲。

從小便做異鄉人

于鳳至的信中這樣寫到:“我知你當時面臨一個痛苦的選擇,要麼放棄閭琳,要麼放棄漢卿,一個女人的心怎能經受得住如此痛苦的折磨?後來,你為了漢卿終於放棄了孩子……”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1940年,

趙一荻獲知張學良在囚地獨處

,決意前去陪伴,為此她不僅要捨棄已有的安穩,還要放下年幼多病的兒子。

臨行前她將兒子張閭琳送往美國舊金山,託管給美國的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婦,朋友們倒是欣然接受,向她保證:“我們一定會對張將軍的孩子視為己出,一定讓他得到最好的照料、最優良的教育,否則,唯我是問”。

能讓趙一荻把兒子託付出去的,必然是她極為放心的人,何況伊雅格信誓旦旦地對她說:“趙小姐,您託付的事我以我的人和生命擔保”。

只是趙一荻依舊很擔心、很不捨,

她囑託朋友們不要讓孩子與外界接觸,

可是在孩子抱著她嚎啕大哭、說要與她前去看望父親時,趙一荻還是轉身走了。

不滿十歲的張閭琳就這樣踏上了前往異國他鄉的路途,跟著伊雅格夫婦來到陌生的舊金山,伊雅格夫婦生怕附近聚居的華人知道了張閭琳的身份,回去後就搬了家。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並給張閭琳改名換姓,取名“克爾”,教他說英文,稱他們夫婦就是張閭琳的爸爸媽媽,不說中文、不接受華人教育,完全當做一個美國男孩來養。

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的張閭琳沒有父母陪伴就來到了陌生的環境中,他很聽伊雅格夫婦的話,在完全西化的教育下,

他的英文越來越流利,中文就越來越退化

,後來連父親張學良的名字也說不出了。

受過張家恩惠的伊雅格夫婦對張閭琳很用心,為了確保孩子安全,唸完小學後他又把家從舊金山搬到了洛杉磯,之後聰慧過人的張閭琳進入加州大學攻讀航天專業。

春來秋去,當年與母親哭著告別的小男孩在伊雅格夫婦精心的照顧下已經長成了一個青年,張閭琳從加州大學畢業後供職於美國航空署。

在大學時,

他與同班的華人同學陳淑貞相識相戀,

不過他謹記母親的囑託,始終未將真實身份告訴女友,只是女友同樣不過問他的家事、不談自己的家事,兩人隱約都察覺到對方身份的不尋常。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滄海桑田,張閭琳不知音訊的父母已經從重慶輾轉到了臺灣,可是依然沒有結束嚴密的監禁,他們甚至不知道兒子是否還活著,住在哪裡。

董顯光夫婦赴美之前曾去與張學良、趙一荻辭行,趙一荻託他們去看看兒子張閭琳還在不在人世,三年前舊金山華人社群發生大火,

有9個人不幸遇難。

他們始終擔心兒子張閭琳會不會是其中的一位,畢竟發生在張家的離奇事件太多,多年以來幽禁生活又不接觸外界,使得這對夫婦已經稍有風吹草動就擔驚受怕。

有緣千里相會

董顯光夫婦拿著趙一荻給的地址去到舊金山,原本應該出現的住宅區蕩然無存,只有一個空空蕩蕩的高爾夫球場。

原來,多年以來張學良和趙一荻都無法與外界通訊,根本不知道兒子的住處,她只能將1940年,也就是15年前的伊雅格夫婦通訊地址交給董顯光。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董顯光想到那場舊金山大火,

他擔心張閭琳已經遇難,

立刻前去舊金山政府查問,當看到遇難者名單時,他們鬆了一口氣。

伊雅格夫婦的名字並不在上面。只是,人還是沒有找到,在舊金山毫無所獲的董顯光夫婦回到紐約繼續打聽。

回到紐約的董顯光求助於美國聯邦調查局,這才獲知伊雅格的妻子在1943年就去世了,依雅格也早在大火發生之前從舊金山搬走,輾轉打聽。

董顯光夫婦在洛杉磯見到了已經24歲的張閭琳,並把訊息傳回臺灣,希望促成闊別15年的親子見面。

1956年,

張閭琳第一次獲批到臺灣探望仍在高雄囚禁的父母

,之後獲准定期可從美國來臺灣一趟,期間張閭琳與女友陳淑貞結婚並生下兩個兒子,他也會帶著妻兒前去探望父母,讓他們體會體會含飴弄孫之樂。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婚後,陳淑貞鼓起勇氣把自己的身世告訴給了丈夫張閭琳,她乃粵系軍閥陳濟棠的侄女,張閭琳既是驚訝又有些羞愧,妻子這樣坦誠大方,自己也不好再隱瞞下去,便把身世告訴了陳淑貞,他是張學良與趙一荻的兒子。

這樣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巧合,

大概只能在古代的小說話本里才見得到了

,如今真實上演,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

張學良、趙一荻遷到臺北北投後,張學良仍然沒有獲得完全的人身自由,不過趙一荻已經可以自由行動了,她被獲批可前往美國探望兒孫,只是每次她都只去兩三天,很快又飛回去陪張學良。

少小離家老大回

雙方開始頻繁往來後,張閭琳對父親、對發生在父親身上的那段歷史、對自己闊別已久的祖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1988年蔣經國逝世,蔣家政治覆滅,1990年起,

九十歲的張學良終於恢復人身自由

,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監禁生涯,張學良九十大壽辦得很熱鬧。

但剛過不久,幾位參加過他壽宴的老友就相繼去世,張學良感知到生命消逝的速度在加快,於是萌發了到美國探親訪友的念頭,踏上訪美之途。

從前在臺灣與父親見面,大家心裡多少有些顧忌,到美國後,父親也會和兒子聊一聊那些陳年舊事,父子倆的關係更親近了。

張閭琳知道,父親每次開始深情地講述往事時,就是他想家了。想一想,從10歲不到離開香港,張閭琳自己離開祖國也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如今他已年過六十,

他不能再等到老得走不動路才回去,

他不能等父親彌留之際才想到餘願未了,於是他把想回祖國看看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張學良。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張學良聽後大喜,立即催促兒子儘快成行,他囑咐兒子:“到了北京以後,再轉赴東北,替我去看看咱們在瀋陽的舊居和撫順城外你爺爺的那座空陵。我現在是……實在是無法回東北啊!”

1994年5月,張閭琳與妻子陳淑貞以華裔旅美航天專家的身份經香港、北京回到瀋陽故土,少小離家老大回,再回來頭髮斑白、鄉音已經說不出幾句。

他代表父親憑弔了張作霖的大帥陵,又參觀了“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張作霖主政事所修的大帥府。

一路上用攝影機記錄下見聞,帶回去給父親觀看,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張家的故居、陵園都完好如初,張閭琳與張學良感受到了祖國給予他們的寬厚和關照。一年後,張閭琳再次回國。

其實,

張閭琳回國不僅僅是為了家事,

多年在美國航空署擔任航天工程師的張閭琳在離休後與妻子幽居在洛杉磯。

他代父親回鄉憑弔張作霖,為何連鄉音也說不出?

一次去舊金山做客時,姐夫陶鵬飛向他介紹了一位從祖國過來美國友好訪問的中國航天部技術代表團的專家,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投機,對方非常希望張閭琳可以回國看看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第一次回國時,張閭琳與妻子到北京參觀遊覽,有關部門便安排了他到航天公司參觀中國航空力量和模型,參觀過後,他對祖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感到了無比的驕傲和欣慰。

2005年,張學良過世四年後,

已經75歲的張閭琳與妻子陳淑貞再次回國,

與他們夫妻二人同行的還有張學良的孫子、他們的長子張居信,一家人不僅回到了老家瀋陽,還走訪了使張家命運發生轉變的城市西安。

大帥的兒子成了少帥,少帥的兒子卻沒能成為小少帥,沒能成為小少帥的張閭琳與歷史擦身而過,但他心中始終惦記著那方他十歲就離開的故土。

少小離家老大回,而且父親終生在沒能回到故鄉,其實對於張閭琳來說,這是一個淒涼無比的場面。

但祖國的繁榮騰飛使得張閭琳內心得到無比的安慰,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那麼歷史已經將中國的發展映照在每一位海外遊子的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