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兩千年的心靈吶喊,帶你走近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當年曹操為了躲避董卓的追擊,帶數人逃至一個叫做成皋的地方。傍晚到朋友呂伯奢家就餐。呂伯奢外出沽酒,他的五個兒子在家裡準備晚飯招待曹操一行人。當時,曹操因為被董卓追擊,有如驚弓之鳥。聽到呂伯奢的兒子們準備晚餐弄出的金屬響聲,以為他們要害自己,因此將呂伯奢家裡八個人都殺完後逃走。後來在逃跑的途中遇到呂伯奢沽酒回來,為了斷絕後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呂伯奢也殺了。而且還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狠毒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將一個奸詐狠毒的奸臣賊子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亂世之奸雄,成為了兩千年來人們對曹操的固有印象。

傾聽兩千年的心靈吶喊,帶你走近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曹操影檢視

但是曹操表示:我不服!於是仰天長嘯,發出撼人心靈的吶喊:狼毫雖軟,筆鋒可殺人誅心。眾口鑠金,忠奸有誰能辨?!

一喊:曹氏為官清正廉潔,豈是奸猾宵小之徒?

曹操二十餘歲時,因有才名,被舉薦為京畿洛陽北部尉。他上任初始,就修繕了洛陽北部的四座城門,置五色棒整治治安秩序。有違法亂紀者,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豪強一律棒殺。當年,皇帝的寵臣蹇碩的叔叔依仗蹇碩的權威違反京畿宵禁規定,被曹公抓住當即棒殺。京師震動,牛鬼蛇神一律斂跡。

光和末年,黃巾作亂,曹公因在潁川殺賊有功被提拔為濟南國相,當初濟南國管轄十餘個縣,各縣大小官員貪贓枉法,爭相巴結權貴。曹公到任,查明事實後奏報朝廷將十個縣令免去了八個。那些依附權貴仗勢欺人的各級長官,其違法亂紀的事實一旦被查明,全部被罷免。曹公沒到任之前的濟南國各地奢靡之風日盛,到處都建有寺廟和娛樂場所。官民每日作樂遊玩,不事勞作,因此濟南國的民眾越來越貧窮。曹公上任後禁絕一切奸邪鬼神之事,嚴懲驕奢淫逸之徒。整個濟南國的流氓地痞、圖謀不軌之徒為之震怖。他們四散而逃,竄入它郡。因此,整個濟南國的政紀肅然,一郡清平。試問,內心奸惡之徒,豈能做出如此忠心為民之舉?!

二喊:重情重義,豈是內心狠厲之輩?

當年曹公為報殺父滅家之仇,帶兵討伐徐州牧陶謙。張邈和陳宮在袞州後方反叛並聯合呂布佔領袞州。張邈很看重曹公任袞州牧時的副官畢諶的才能,因此綁架了畢諶的父母、兄弟和妻兒,逼迫畢諶歸順他。曹公顧念畢諶父母、兄弟和妻兒的安全,放畢諶歸順張邈並揮淚相送。此後,曹公打敗張邈和呂布,畢諶被生俘。正在大家擔心畢諶因為背叛曹公為敵人打敗曹操出謀劃策,可能會被斬首時,曹操卻感念他孝心可嘉並沒有為難他。而且念及舊情仍然任命他做魯國相。

與畢諶情況相同的還有魏種。曹公曾舉薦魏種為孝廉,對他有舉薦之恩。雙方的關係也比較鐵。因此袞州各地在張邈、陳宮帶領下反叛時,曹公曾驕傲地對別人說:“其他人背叛我,魏種絕對不會背叛我!“。可是等曹公回師袞州時,魏種卻跟著張邈和陳宮跑了。常言道:愛之深,恨之切!為此曹操曾指天發誓:“你魏種只要不是向南逃到越人的轄區,向北逃到胡人的轄區,如果還在中國的國土內,我一定饒不了你!”。可是等到魏種真的被活捉,曹公並沒有殺他。大家問曹公,為什麼不殺了這個忘恩負義之人?曹公卻說他人才難得,捨不得殺他。不但沒殺,還根據他的特長繼續任命他做官。請問,如此顧念舊情,重情重義之人,豈會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等狠毒之語?!

三喊:尊重人才,善待降敵,法度嚴謹,豈是背信濫殺之人?

曹操到底是什麼人,從他開始與袁紹共同起兵對抗董卓時,雙方就如何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給出的對策就完全可以看出來。當時,袁紹給出的對策是“南面據守黃河,北面依託燕、代之地,兼有狄絨部眾,然後南下爭奪天下。”,而曹公的對策是“我任用天下有智謀有勇力的人,然後用正道統帥他們,(在此基礎上爭奪天下)沒有不能成功的。”。從這段對話可看出雙方為人的格局。袁紹只是一個重視地盤的軍閥,而曹操是一個重視人才和法度的政治和軍事統帥。這就是袁紹之所以在後期被曹公剿滅的根本原因。

曹操這麼講,也是這麼做的。當年,呂布打敗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去依附曹操。曹公的謀士程昱勸說:“我看劉備這個人有雄才偉略,又得人心,肯定不會甘心做別人的下屬,(以後會成為你的競爭對手)不如趁早殺掉(以絕後患)。”,但曹操認為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招攬英雄重用人才之時,擅殺英雄會失去天下民心,沒有聽程昱的話。曹公打敗呂布後,擒獲其部將藏霸等人,但念其有才並沒將他們與三姓家奴呂布一起斬首,反而任命他們管理地方事務,其寬厚之心可見一斑。

建安十年春,曹公徹底打敗袁譚,將袁紹的勢力全部消滅,平定了冀州。並沒有為難袁氏過去的部曲,反而釋出命令:“(過去)與袁氏一起做過壞事的人,都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禁止老百姓報私仇,一切按法律辦事。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麼一個崇尚法紀的寬厚長者,怎麼可能濫殺無辜?

關於呂伯奢滅門案,歷史上有三種說法,

魏書曰

:“…,(曹操)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這些說法,你到底相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