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一定要殺呂不韋

秦始皇為什麼一定要殺呂不韋

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懷孕)。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就是說呂不韋是秦始皇嬴政的親爹。

呂不韋把已經懷了孕的趙姬送給了異人,並幫助異人回到秦國當了太子,後成為秦國的皇帝,史稱莊襄王。

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幫助異人登上皇位,他認為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當然結果也沒讓他失望,莊襄王即位後按照當初的約定,拜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以藍田十二個縣為他的食邑。不久,又改封三川郡的洛陽,食邑十萬戶。

呂不韋執掌秦政,貴傾公卿。

可惜,莊襄王短命,剛當了三年國王就病死了,十三歲的嬴政繼位,呂不韋以“仲父”的身份輔政,仍然掌握著大權。

此時的秦國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列國諸侯中國力最強,秦國的強大呂不韋是有功勞的。

但是隨著嬴政一天天長大,呂不韋開始惶恐不安,如果嬴政親政,他就不能獨攬大權了。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採取一些行動,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239年,嬴政21歲,次年就要加冠親政,呂不韋選擇在這個時候將由自己主編的《呂氏春秋》公諸於世。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有計劃編寫的文集,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天文、曆法等,又相容儒、法、道,墨。可以說,《呂氏春秋》設計的治國方略比當時秦國推行的單一的治國理念更勝一籌。

呂不韋還把書張掛在咸陽市場的大門上,向熙熙攘攘的市民百姓宣佈,有能增加或減少一個字的,賞一千兩黃金,結果竟然沒有人能增減一個字。

他本意是向嬴政和其他人宣告自己的權威,證明《呂氏春秋》的正確性,威誘嬴政就範:嬴政按著《呂氏春秋》的思路走,也就是按自己的思路走,自己就可以左右嬴政了。

然而,結果正好相反,嬴政認為這是呂不韋在向自己示威,呂不韋這次真的是弄巧成拙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加深了嬴政對呂不韋的憎恨。

自從莊襄王去世後,嬴政的母親趙姬就獨守空房,她耐不住寂寞,就想跟呂不韋再續前緣,呂不韋擔心被嬴政發現,就把大陰人嫪毐送進宮裡侍奉趙姬。嫪毐對趙姬百般逢迎,深得趙姬歡心,兩人還有了兩個孩子。

嬴政親政以後,嫪毐擔心嬴政找自己算賬,就決定鋌而走險,先下手除掉嬴政,再立自己和趙姬的兒子為王。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叛亂很快被嬴政鎮壓了下去,嫪毐的勢力也全部被剪除。

在嫪毐的叛亂中,呂不韋的行動是一個謎。有人說他參與了鎮壓活動,也有人說他在坐山觀虎鬥。

綜合當時的情況來看,呂不韋坐山觀虎鬥的可能性很大。也正因為呂不韋的行為,嬴政在消滅了嫪毐的勢力後,轉回頭就開始收拾呂不韋。

鎮壓叛亂後的第二年,嬴政下令罷了呂不韋的相國官位,眾多大臣求情,又念在他對大秦國有功的份上,免了呂不韋一死,讓他回自己在洛陽的封地閉門思過。

呂不韋回洛陽之後,各國過來拜會他的名人絡繹不絕。官雖然沒了,影響力還是很大。

嬴政思前想後,非常擔心,一旦呂不韋東山再起,自己岌岌可危,於是又下詔讓呂不韋和家人流放到蜀地。呂不韋喝藥自殺。

呂不韋死後,門客們為他送葬,嬴政下令,凡臨喪之人,原是三晉人而來秦的,一律驅逐出國,原為秦人的,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免官流放;沒有臨喪的門客,也一律遷出京師。

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忘了,“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一旦皇權受到威脅和挑戰,管他是什麼人,掌權者一定會除之而後快。

算來算去,呂不韋這個生意究竟值不值?

參考資料:《中國權臣的下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