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袁崇煥被皇太極用反間計坑死是袁崇煥之之死最廣為流傳的說法,這個故事問題不少,到底是哪兩個太監中間傳話忽悠了崇禎就有好幾種說法,成了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明末清初的《明季北略》是這樣說的:“都中又喧言崇煥導虜入犯,上甚切齒。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璫,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璫也,乃設一計,佯為袁遣書約犯邊,答雲:‘知道了,多謝袁爺。’又佯驚雲:‘乃為璫聞,縛璫亟斬之!’又故遣一奴私放璫歸。璫歸,上其事。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此言周延儒親語餘者,延儒久與虜比,虜每輸情,故知其言不誣”,並沒有說明到底是哪兩個太監。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同樣成書於明末清初的《春明夢餘錄》則說“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因此中了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也沒有說這兩個公公是從哪裡得到的訊息。《春明夢餘錄》的作者孫承澤也是橫跨明清兩朝的弄潮兒,但他是崇禎四年才中進士,對於崇禎二年、三年的事情也是道聽途說。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下面我們看一下滿清自己的官方史料,《滿文老檔》的描述是:“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遣楊太監往見崇禎帝。楊太監以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告明崇禎帝。遂執袁都堂,磔之”,這裡給出的太監姓楊,具體職位不詳。《清太宗實錄》的描述更為詳細:“戊申,上聞袁崇煥、祖大壽復聚散兵,營於城東南隅,豎立柵木,因令我兵列陣,逼之而營。上與諸貝勒率輕騎往視進攻之處,雲:“路隘且險,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餘耳,何足以勞我軍?”遂還營。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違(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滿清的資料看起來很詳細,但也有不少問題,首先還是沒說明到底是哪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在哪些部門工作。這個問題很關鍵,明朝太監上萬人,有資格和崇禎對話的太監也就是幾十個,重量級的太監被俘也是很轟動的。崇禎三年,八旗軍是俘虜了一些太監,時間是在“十一月……十七日,大軍起行,距北京城約二十里,至明帝收馬堡駐營”,那裡是明朝皇室的御馬所在地,有一些太監看管,八旗軍將其俘虜,並在“二十二日,遣歸降之王太監齎議和書致明帝”。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北京城外養馬的地方對於太監來說可不是好單位,魏忠賢九千歲沒發跡前可是在那裡蹉跎了好多年。崇禎年間明朝最掌權的太監部門還是司禮監,司禮監的大太監們掌握了提督京營的大權,比如崇禎二年曹化淳曹公公就得到了提督京營的權力,也兼職充當御馬監掌印太監,事發時“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這些大太監才是能隨時見到崇禎的人,但八旗軍真的很難抓到他們。八旗軍抓到的太監品級不高,皇太極等人也不能保證這些人就一定可以把反間計的資訊帶到,因此實錄裡那些細緻的描述就非常可疑了。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其次,滿清的史料就是給人以這個計策很短時間見效的印象。可實際上袁崇煥是在“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癸亥”才被殺,距離反間計已經過去了八個多月。這就是說明至少清太宗和滿文老檔不是實時記錄的資料,否則記錄人何以知曉八個月多月後袁崇煥的刑罰。要知道明朝因為北京被敵人衝擊、處死大臣的事件並不少,可不一定都是“磔之”,此前的倒黴大佬是被斬首、傳首九邊,袁崇煥同時期倒黴的兵部尚書們自殺的也不少。

中反間計坑死袁崇煥的太監到底是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如果真的是八旗軍抓到了重量級的明朝太監,清朝官方和民間的資料上都不會連該公公的姓名和工作單位都沒有。如果是一般的太監,八旗軍沒必要演複雜的反間戲碼,他們只需要向城中散播簡單的流言就行,傳播者會為他們補充足夠的細節。滿清史書上的種種矛盾其實就是為了散播一個事實,那就是崇禎是弱智,是昏君,明朝活該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