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元朝末年,民間崛起了多支起義軍,其中又以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三人的隊伍最為強大。橫向比較三人,朱元璋的實力似乎是最弱的,畢竟軍隊比不過陳友諒,地理位置比不過張士誠。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誰都不如的朱元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朱元璋贏在哪裡呢?

筆者認為,朱元璋能夠披荊斬棘,成為最後的贏家,有三點至關重要。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一:戒色

據《通聞錄》中記載:

太祖親征婺州,時有民進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也。”命誅之。

這裡說的正是當年朱元璋率兵攻打婺州的時候,有人給朱元璋進獻了一名女子,此女子年輕貌美,還會作詩。朱元璋見到這個女子之後,卻說現在是他的天下的時候,又怎能沉溺於女色呢?於是下令將這個女子拉出去殺了,避免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張士誠的性格,用“小富即安”四個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張士誠鹽民出身,早年間他就是一個仗義疏財,樂於助人的人,起義之後也是深得民心,但是他卻有個很不好的缺點——好色。當年他剛在蘇松站穩腳跟,就受到當地奢靡風氣的影響,過上了懷抱美人暢飲度日的生活,也正是因為他自己的放縱,導致他手下的人大多像他一樣好色。終日沉溺於這樣的環境之中,失敗大概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二:戒奢

1363年,鄱陽湖一戰中,陳友諒身亡,朱元璋成為了贏家,朱元璋率領大軍進攻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為了顯示誠意,他特意將陳友諒之前用的金縷床進獻給朱元璋,朱元璋見到那張床後非常驚訝:一張床竟能如此豪華,可見陳友諒的生活有多奢侈!

陳友諒的生活的確非常奢侈,明代孔邇的筆記小說《雲蕉館紀談》中記載:

“友諒聚鹿數百畜於南昌城西章江門外,謂之鹿囿。嘗至其所,自跨一角蒼鹿,綴瑟珠為纓絡,掛於角上,縷金為花鞍,群鹿皆飾以錦繡,遨遊江上。”

“友諒在江州時,嘗以春暮結綵為花樹。自府第夾道植至匡山,又剪繡鋪於道上,與宮人乘肩輿而行。”

《明史·陳友諒傳》中也有記載:

“友諒豪侈,嘗造鏤金床甚工,宮中器物類是。”

透過這些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陳友諒的奢侈程度,朱元璋則與他形成鮮明的對比。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當年朱元璋在紅巾軍中是非常節儉的,即便後來他已成為將領,卻依舊選擇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後來當上皇帝之後,他一日三餐依舊只吃簡單的素菜,車輿裝飾也杜絕金銀等貴重的飾品。當年朱元璋得到陳友諒的金縷床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砸了它,朱元璋認為:“既富豈可驕?既貴豈可侈?有驕侈之心,雖富貴豈能保?處富貴者,正當抑奢侈、宏儉約、戒嗜慾猶恐不足以慰民望,況窮天下之技巧,以為一已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車之轍,不可蹈也。”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三:仁愛

對待百姓“寬仁”,第一當屬張士誠。張士誠其實是一個非常得民心的領導者,當年他將蘇州作為都城,在其中發展教育,整飭民風,確實將蘇州治理得非常好,深受當地百姓喜愛。後來朱元璋圍攻蘇州城,張士誠為了保住全城百姓,只是放火燒了自己的府邸,沒有傷及百姓分毫。

朱元璋也是一個對待百姓十分寬仁的人,他對手下有一要求,不論什麼時候,都不允許屠城。朱元璋的名聲算比較好,但是卻比不上張士誠的好名氣。朱元璋在自己有能力幫助百姓之後,設立了規模最大的養濟院,專門用來收養鰥寡孤獨,尤其針對孤兒,他還專門安排了人照顧,這在當時那樣的動盪環境之下,是非常需要的!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陳友諒這個人,似乎和寬仁沾不上邊,與他相關的史料之中,只記載了他的陰狠手段,卻沒有提到任何關於“仁”的記載,陳友諒其實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梟雄。

筆者認為,朱元璋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以上三點至關重要!雖然張士誠和陳友諒也能佔其中之一二,但是唯有三種品質都佔,才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朱元璋的實力最弱,他為何能憑藉這三點,成為元末最後的贏家?

張士誠雖得民心,但他貪圖享樂,沉溺女色,小富即安,缺乏野心,後來又向元朝投降,他的種種行跡,註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陳友諒是最有可能奪得天下的人,但是他狠辣、冷酷、絕情,身邊僅有張定邊一人,縱使擁軍六十萬,可沒有心腹能為他衝鋒陷陣、出謀劃策,他的勝算又能有幾分呢?

(以上三點,僅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