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雍正的“皇長子”,兩次被過繼,享年24歲

雍正五年(1727年),皇長子弘時被雍正過繼給胤禩,不久鬱鬱而終,年僅24歲。乾隆繼位後,恢復弘時的宗籍。

弘時:雍正的“皇長子”,兩次被過繼,享年24歲

弘時,雍正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因長子弘暉夭折,弘時就是大阿哥,皇長子。

1722年,雍正繼位,存活在世的兒子只有4人,弘時、弘曆、弘晝、福沛。其中,弘時19歲,弘曆、弘晝12歲,福沛才一歲。

弘時文武雙全,能舞槍弄棒,也能吟詩作賦,在宮廷中的人緣非常好。可惜,弘時是一個悲劇的皇子,雍正為了弘曆,只能犧牲弘時。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之爭非常激烈,雍正(胤禛,下同)並沒優勢,他很低調,也沒想過能繼位。

太子胤礽,如果不是康熙溺愛,導致他“違背禮儀”,其他皇子也沒機會。要知道,胤礽在太子位置上呆了幾十年,根深蒂固。

胤礽“無禮”,兩次被康熙廢黜,又兩次被冊立,讓其他阿哥有了想法,出現了“九子奪嫡”之戰。

“九子奪嫡”之戰,八阿哥胤禩機會最大,不但眾多兄弟、皇族支援,文武百官也大多站在八阿哥一邊。

1708年,康熙商議冊立太子時,幾十位朝廷重臣聯手,推薦胤禩為太子。但是,康熙捨不得胤礽,再次恢復太子之位,卻也看出八阿哥的實力不一般。

八阿哥實力強悍,四爺雍正有何優勢呢?胤礽還是太子時,雍正站在太子一邊,壓根就沒想過奪取帝位,畢竟自己沒啥優勢。

1717年,康熙來到雍親王府,看到年僅6歲的弘曆(乾隆),不由喜笑顏開。弘曆很想小時候的自己的,在弘曆身上,康熙看到自己的“影子”。

為了讓弘曆受到好的教育,康熙把弘曆帶到紫禁城養育。康熙此舉,意味深遠,“儲君”之位懸而未決,弘曆此時入宮,是一種暗號。

弘時:雍正的“皇長子”,兩次被過繼,享年24歲

康熙認為,弘曆應該是大清的皇帝,弘曆成為皇帝,雍正就必須是皇帝。也就是說,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獲勝,弘曆是關鍵因素之一。

康熙選弘曆為接班人,可以從一件事中看出端倪。1720年,康熙冊封2位“世子”,卻唯獨沒有雍正的大阿哥弘時。

康熙一生兒女眾多,生前冊封為親王的,分別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其餘是郡王、貝勒。

按照清朝規律,王子年滿15歲,如果不是有特殊情況,都應該授予爵位。胤祉的大阿哥弘晟,胤祺的大阿哥弘昇,都冊封“世子”,承襲親王爵位。

弘時,年滿17歲,並沒得到冊封。再則,弘時在康熙、雍正年間,都沒收封,直到鬱鬱而終,也是啥都沒有。

弘時沒有封“世子”,自然是有原因的,康熙想讓乾隆接班。如果弘時是“世子”,雍正登基繼位,弘時就是太子,否則法理上站不住腳。

弘時無緣“世子”,非常不開心。此後,弘時經常在宮廷娛樂,與妃嬪關係不一般,讓雍正非常不滿意。

1723年,康熙週年祭,本應該是成年的弘時主持,卻讓13歲的弘曆去操作。要知道,弘曆出身並不高貴,他是熹妃的兒子,跟弘時沒啥區別。

弘時受到冷落,是雍正“偏心”的使然。雍正想讓乾隆繼位,而弘時表現太過搶眼,如果不及時處理,“奪嫡之戰”將再次上演。

弘時:雍正的“皇長子”,兩次被過繼,享年24歲

雍正的偏心,讓弘時更加不滿意。再則,雍正繼位後,對胤祉、胤禩、胤禟、胤禵等兄弟非常絕情,大多被囚禁而死。

雍正偏心,手段狠辣,弘時看不下去,便經常與父親唱反調,希望父親能顧及手足之情。誰知,雍正反而更加惱火。

1726年2月,弘時被過繼給胤禩,這是雍正露出獠牙的開始。胤禩,八阿哥,曾有機會繼承大統,卻被雍正搶了過去。

雍正繼位後,胤禩、胤禟、胤禵聯手,讓人釋出留言,說康熙的遺詔是“傳位十四阿哥”,也就是傳位給胤禵。

胤禩此舉,無異於否定雍正皇位的合法性,說胤禛篡改“遺詔”,皇位來路不明。此時,西北和碩特蒙古起兵,雍正焦頭爛額。

雍正眼中,胤禩是勁敵,不得不收拾。胤禩也有兒子,弘旺已經16歲,雍正還把弘時過繼給胤禩,其目的可想而知。

1726年6月,胤禩被囚禁,不堪折磨,3個月後嘔吐而死。雍正將胤禩開除宗籍,從玉牒上除名,以示震懾。

胤禩被開除宗籍,弘曆作為“兒子”,自然也是被開除宗籍。接著,雍正又把弘時交給十二阿哥胤祹撫養,並進行教育。

雍正存活的兒子並不多,此時也就4人。弘時兩次被“過繼”,如同是棄兒,內心之抑鬱是可想而知的。

弘時:雍正的“皇長子”,兩次被過繼,享年24歲

此後,弘時的行為更加“出格”,他不但桀驁不馴,還經常出入風月之地。精神上的折磨,弘時的身體每況愈下,日漸消瘦。

1727年,弘時鬱鬱而終,享年24歲。爺爺康熙不喜歡,父親雍正也不待見,還被開除宗籍,弘時作為雍正的大阿哥,也是悲劇。

弘時的遭遇,讓弟弟弘晝長了記性。弘晝是個明白人,皇位是弘曆的,自己要低調做人,不要參與政務,每天寫詩、飲酒,好好生活才是王道。

參考書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