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公元756年,剛穩住潼關防線的高仙芝,就被唐玄宗派來的100陌刀手包圍。望著副將封常清的屍體,高仙芝哭道:“封二,從卑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你做了安西節度使。如今你我共赴黃泉,難道也是天意嗎”?安西軍兩任節度使,盡為唐玄宗所殺,安祿山叛軍再無人可擋……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開元盛世的崩潰,從楊貴妃認安祿山為“乾兒子”開始。當唐玄宗還沉迷於華清池的溫柔鄉中時,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已經一步步掌握了帝國東部的近二十萬邊軍精銳。

更為諷刺的是,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的資本,都源於唐玄宗李隆基個人的饋贈與縱容。

而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富麗堂皇的開元盛世,就被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燒成了灰燼。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得安祿山反旗一舉,帝國東部邊軍精銳盡數反叛,西部邊軍成了唐玄宗唯一致勝的可能。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於是,唐玄宗急調平定了大勃律的封常清入朝,問封常清安定天下之法。統帥安西軍精銳多年的封常清,嚴重低估了開元盛世下中原兵馬的腐朽程度。他親赴洛陽,募兵6萬餘人,竟無能征善戰之輩,皆為普通市民、地痞流氓。

就是帶著這樣一支臨時拼湊的軍隊,封常清也是兢兢業業、為國盡忠。先後在洛陽城外、上東門、都亭驛、宣仁門,與安祿山最精銳的邊軍4次血戰,最終洛陽淪陷實非人力所能阻擋,而是臨時募兵如論如何也不可能勝過邊軍精銳。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東都洛陽淪陷後,封常清率潰軍逃至陝地,與前來防守的高仙芝相遇。封常清將安祿山叛軍實力,如實告知高仙芝。兩位久經善戰的安西節度使商議後,一致覺得目前軍力,不足以正面對抗安祿山叛軍,應當退守潼關防線。

憑藉地勢,將安祿山叛軍阻擋在潼關之外,消耗叛軍糧草、軍械。為天下各路唐軍反擊爭取時間,以守為攻、以勢取勝,用大勢平定“安史之亂”。

期間,封常清主動請罪,請求入長安面聖,據實彙報前線安祿山叛軍軍情。唐玄宗不僅不許,還將封常清貶為平民,發配到高仙芝軍中戴罪立功。用人之際,不僅不安撫人心,反而從重責罰前線將領,安史之亂中唐玄宗的行為實在迷幻。

備受委屈的封常清,依舊以大局為重,配合高仙芝穩固潼關防線。在高仙芝、封常清的通力合作下,人心惶惶的唐軍得以安定,士氣、軍紀迅速回升,並於潼關防禦戰中多次擊退安祿山叛軍。叛軍見潼關難以攻克,只能無奈撤退。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可是叛軍前腳剛撤,唐玄宗就選擇了秋後算賬。面對李隆基的屠刀,封常清無奈哭訴:“洛陽淪陷之日,封常清本就該死了。之所以不死在洛陽,只是怕屍體為叛軍所得,玷汙了朝廷的官職。如今叛軍已退,封常清甘願赴死,只是請將這封表書贈給陛下”!

封常清臨死前,都在哀求殺死他的太監,將自己的遺書送到唐玄宗面前。這封《封常清謝死表聞》大意如下:臣(封常清)與叛軍交戰已有十三日,臣之所率皆為烏合之眾,叛軍盡是漁陽突騎。狼狽歸來只有三求:

一求陛下斬臣於長安鬧市,以誡後來諸將;二求陛下問臣叛軍軍勢,以告後來諸軍;三求陛下知臣非懼死之徒,以全臣之微志。早日克服安史叛軍,重塑開元盛世!

封常清死後,太監邊令誠又宣讀了,高仙芝剋扣軍餉罪、就地處決的聖旨。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高仙芝怒極而笑:“你說丟了陝州,我高仙芝認罪。但要說剋扣軍餉,三軍將士在此:如果我高仙芝有罪,剋扣了你們的軍餉,你們就說該死;如果我高仙芝無罪,沒有剋扣你們的軍餉,請你們為我說一句冤枉”!一時間潼關上下,唐軍將士“冤枉”之聲震天動地,卻敵不過邊令誠一紙玄宗詔書。

高仙芝走到封常清屍體旁,悲傷地說道:“封二,當年我把你提拔成判官,你又接替我做了節度使。我們在安西做了十幾年的摯友,想不到今天要一起死去,或許這就是命運吧”!而後坦然面對陌刀手,一同倒在了蘆葦堆上。

原本已經在潼關,擋住了安史叛軍的高仙芝、封常清,接連被唐玄宗殺害。使得“安史之亂”戰況再次反覆,唐玄宗無奈啟用中風的哥舒翰。可是哥舒翰高齡中風,無法親自指揮,安西軍又接連死亡兩任節度使。

軍心浮動的情況下,康玄宗又強令哥舒翰率領唐軍,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最終哥舒翰被俘、二十萬唐軍全覆沒。唐玄宗塑造了盛唐,也毀了盛唐。

封常清慘死後,高仙芝悲痛一語揭秘: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的兇手!

“玄”之一字,代表著啟明星,是黎明到來前的一顆星星。啟明星一直從黑夜亮到黎明,但隨著天色越來越亮,啟明星卻會越來越暗、直至消失。所以“玄”意為前明後暗,這與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何其相似,從年少有為開創開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亂、馬嵬坡前的無奈。

李隆基的一生經歷太多滄桑,女帝武則天、太平公主、李林甫、楊貴妃、安祿山、哥舒翰、楊國忠、高仙芝、封常清,太多太多人傑從他的人生劃過。大唐因他走向極盛,也因他走向衰弱,因其成亦因其敗,這就是康玄宗李隆基極富爭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