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說起明朝,歷史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人稱這個王朝是中華民族封建王朝最後的脊樑,也有人對其嗤之以鼻,嘲諷明朝的皇帝都各個不正常,號稱史上奇葩皇帝之最。這個被朱元璋創造的戰爭史上的奇蹟,由南到北收復中原,驅逐蒙元,號稱帶甲百萬的明朝,最終的結局卻是武力孱弱,被滿清再次入關。而這一切的轉折點都來自於明朝的一位恥辱帝皇——明英宗朱祁鎮,一場土木堡之變葬下了大明的底蘊。

  幸而胡人貪得利,不專於殺,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為胡人所得,滿載而還。自古胡人得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為其所獲,其偶然哉?”——《天順日錄》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被後世稱為“叫門天子”、“俘虜皇帝”的朱祁鎮,真正的帶領著明朝走向了下坡路,更是在重新登基之後,殺了

“挽大明江山,扶大明基業”

的千古忠魂于謙。而這樣所作所為的明英宗,儘管後期變得賢明,稱得上明君的稱呼,但是因為殺死於謙這件事,以及自己被敵國俘虜,所以明英宗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然而,我們從明英宗第二次登基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也稱得上是勤政,賢明,那麼以明英宗的政治智慧,他不知道于謙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嗎?不知道自己殺死於謙所造成的影響有多惡劣嗎?我想作為一名帝皇,明英宗是知道于謙的功勞的,但是為何明英宗一定要殺死於謙?其實明英宗自己也是無奈,因為于謙不死,他的皇位就不穩!

驚天事變,明朝迎來滅國之危

正統十四年六月,正式掌握權力的明英宗意氣風發,想要效仿自己的父祖出征北伐,建立不世功勳,倉促之間集結數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然而驕兵必敗,更何況明英宗這樣初出茅廬的小子,不聽從手下武功勳貴的建議,反而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之下,多次改變行動,最終數十萬大軍被圍困土木堡,而明英宗,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最恥辱的皇帝。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從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開始,抗擊蒙元,一統中原,到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七次北伐,打得蒙元竄逃,到了朱高熾朱瞻基時期,更是將蒙元的生存空間再一次的壓小。然而,父輩的榮耀在明英宗這裡徹底的得到了終結,一朝戰敗,國蘊盡失。

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使得明朝一下子陷入到了動亂之中,國家的統治者成為了敵國的俘虜,明朝該怎麼迎接接下來瓦剌的進攻,國民動亂,大量的百姓紛紛棄逃北京,一旦北京被攻破,這些王公貴族們一旦死傷殆盡,明朝將要迎接的是滅國之危。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挽大廈之將傾,于謙危難受命

正是在這個時候,三朝老臣于謙出來了,在紛紛獻策逃跑的建議之下,只有于謙一人高聲斥責,分析利弊,要求鎮守京師,就這樣,于謙保留了大明最後的骨氣以及尊嚴,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 《明史》

當時京師可戰之兵不足十萬,多為老弱病殘,但是正是在於謙的率領之下,打出了一場曠世之戰——京師保衛戰,將瓦剌擊敗,明朝得以繼續儲存。而面對瓦剌以明朝皇帝為人質的要挾,于謙更是盡顯霸氣,進言當時的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就這樣,瓦剌手中的明英宗就這樣成為了太上皇。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王乃受命。

當時明英宗的心情估計是崩潰的,心裡滿懷希望著大明能夠出錢出人把自己贖回去,或許明英宗心裡也想著回去之後發奮圖強,好好幹事業!結果一眨眼自己就這樣從皇帝變成了太上皇。雖然名義上身份低地位比較高,但是顯然,對於明朝而言卻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大家可以想想太上皇都是什麼人,當初劉邦稱帝為了避免自己父親給自己跪拜的尷尬,封自己父親為太上皇,李世民篡位之後,李淵成了太上皇,每日裡只用養養老,生生孩子,提前步入養老生活!這個時候的明英宗雖然身份尊貴,但是顯然已經不是必不可缺的人了,在於謙的建議之下,郕王朱祁鈺繼位,明朝有了新的統治者。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估計這個時候的明英宗心裡估計已經恨死於謙了,要不是他,自己早就被明朝給贖回去了,不用待在草原上受苦了。

瓦剌進攻瓦剌的失敗,再加上明英宗的身份的改變,瓦剌也只能束手無策,將明英宗重新帶回。後來,瓦剌見在明英宗身上實在撈不到好處了,或許是為了看一處爭奪皇位的好戲,於是就將明英宗放了回去。

《明史》載“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

渾渾噩噩苟且偷生,一朝事變殺功臣

明英宗的歸來誰最不高興,毫無疑問肯定是此時的明朝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了,畢竟是搶了自己哥哥的皇位,再加上皇位這個寶座誰不想坐,所以對於朱祁鈺而言,肯定是不開心的。對於歸來的朱祁鎮,朱祁鈺肯定是時時提防的。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將歸來的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不允許外人與之交談,為了防止南宮門口藏人,將周圍的樹木盡皆砍光,不得不說,這樣所作所為的朱祁鈺盡顯刻薄,對於自己兄弟的警惕竟如此,但是對比歷史上的皇子們爭奪皇位的激烈,充分可見皇位對人們的吸引力有多麼的強。 終於,在朱祁鈺重病之時,對其滿含怨念的朱祁鎮一朝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

而朱祁鎮重新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於謙斬殺,因為不斬殺則自己繼位無名。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朱祁鎮以謀逆的理由下旨逮捕于謙,因為當初郕王朱祁鈺的登基就是在於謙的建議下進行的,此時朱祁鈺還在,明英宗此時的復辟則相當於謀逆,所以給於謙了一個謀逆的判決,以此來向天下百姓說明郕王的繼位是不合理的,否則,于謙假如還活著,那麼明英宗的復辟就缺少了正當的理由。

同時,不止如此,朱祁鎮或許心裡也是很想要殺死於謙的,因為此時于謙的權力太過巨大了,三朝老臣,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有著百姓臣子們的支援,在三楊之後的明朝政壇當推于謙為第一人。那麼于謙的威脅性究竟有多大呢?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根據記載,當初明英宗復辟的時候,朱祁鈺聽到鐘聲,以為是于謙篡位,當聽到是明英宗之後,卻鬆了一口氣,說到,是哥哥篡位啊,那就好!由此可見於謙的威脅究竟有多麼大。

《復辟錄》裡: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御駕親征卻成俘虜,回國後殺一忠臣!明英宗:此人不死,皇位不穩

所以,復辟之後的明英宗第一件事就是斬殺于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于謙功高震主了,自古以來,這種人都被帝皇們視為威脅,所以,明英宗剷除于謙也就不是沒有道理了。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明英宗對於于謙的報復了,正是因為于謙當初的進言,明英宗才成為了太上皇,繼續在草原受苦,或許在明英宗的心中,是怨恨于謙沒能將自己贖回去的!

而這些原因就是導致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哪怕清白為官,一心為民,但是卻最終也只能死於政治鬥爭,只留下一首石灰吟表明心跡!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