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導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幾乎沒有人在長大之後,能不走進婚姻的。

古代在現代人的眼中,怎麼也想不明白,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子,思想和身體都還沒發育成熟,為何一些成年男子還都喜歡娶呢?在這背後,暗藏著不為人知的三點原因。

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第一、法律規定早婚早育,如不遵從,全家都會受到懲罰。例如《漢書》中就規定:“女子十五以上未嫁,五算。”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是:如果誰家的女兒到15歲了還沒有出嫁,那麼就要為她交五倍的賦稅。

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第二、古代的醫療條件和衛生條件也是因素之一。在古代封建社會當中,醫療條件是非常不發達的,一點點的小病比如感冒就可能會奪去人的生命,古人的平均壽命在漢朝的時候是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3歲。

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也就是說,這些人需要在幾十年裡,把這輩子都要做的事情全做完,娶妻生子建功立業,所以想要按部就班地完成這些,只能是早早的便與他人結婚生子了。

在男人眼裡,娶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子過門,最起碼還能一起生活20多年,如果娶了20多歲的女人,也許沒過幾年就撒手人寰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之後,成了別人家的媳婦,與孃家再無關係。

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人人都喜歡生兒子,不僅可以傳宗接代,將來也許還能讀書做官,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女人則是“賠錢貨”,白白養育十幾年,出嫁之後,就成了別人家的媳婦。特別是古代,講究“出嫁隨夫”,甚至連名字前都要冠夫姓,到了婆家,一切都要聽從公婆、丈夫的,想要回孃家也要經過公婆、丈夫的同意,加之古代交通不便,因此女子出嫁後,與孃家的走動非常少。

在古代,普遍女子真的都希望自己十三四歲就嫁人嗎?還是逼不得已

結語:在古代社會,女人地位很低,在婚姻上根本無法做主,全靠媒人和父母拿主意。窮人家的父母,往往只看重些聘禮,至於是不是小妾和續絃她們都不會在意的,這也是古代女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