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不僅說的是男子,清朝太平天國時期,20歲的女子傅善祥參加太平天國組織的科舉考試,成為歷史的第一位女狀元,從而舉世聞名。

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古代經歷多個王朝,每個王朝也存在不同的人才選拔制度,普通百姓更可以依據這類制度走上仕途,改變命運。春秋時期以前,官吏可以透過世卿世祿的方式任職;戰國時期該制度被廢除後,官員的選舉也發生變化,以軍功換官職;漢朝時期為維護統治,實行檢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檢舉制度被九品中正制替換;隋唐時,科舉制度登上歷史舞臺,並被後世延續和完善。

科舉制的產生,不僅使大批底層人民能夠透過科舉考取功名,走上仕途,還使朝廷獲得眾多有用人才。直至1905年,科舉制才被正式廢除。有一位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在深山狀元府中,守護著祖宅,無水無電靠乞討度日。該人雖為武狀元之後,但生活得極其艱苦。而他作為武狀元之後,是因何種原因淪落如此呢?

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牛師靜,是清朝武狀元之後,牛家傳至他一代雖已沒落,但依舊出現很多大學生,他便是其中之一。在良好的家風薰陶之下,他寫得一手好字並且為人謙和。上世紀60年代,牛師靜便已考上大學,但畢業後的牛世靜,不知是何原因,精神受到極大刺激,行為失常,他也因此失去知識分子的工作,最終淪落乞丐。

他兜兜轉轉最後回到明月坡,守著破舊不堪的祖宅。起初他們兄弟幾人一同居住,但隨著父親的離世,家中兄弟便相繼搬走,最後只剩下他一人居住在破舊的祖宅中。因為沒有工作,所以他並沒有資金來源,當他急需用錢時,就將家中可賣掉的事物賣掉,換取錢財,維持生活。

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再無可換時,他就上街乞討。雖然他穿得破爛不堪,但還是將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也從未主動向人討要東西,而且由於他待人和善,所以村中人待他十分友好,時常將家中飯菜和被褥送於他,每逢佳節時,也未忘記他。已年過七旬的他,依舊待在破舊的祖宅中,卻始終未接受他人捐款,或許這是他作為武狀元之後最後的堅持。

牛家由牛鳳山考中武狀元后逐漸興起。牛鳳山生於河南明月坡,幼時家貧、酷愛武學,自小向叔叔學習武術,據記載,他玩彈弓可百步穿楊。27歲進京趕考成功中狀元,衣錦還鄉後,他依舊對鄉親們和善尊敬。牛鳳山出任總兵,在其任職期間,明月坡遭受自然災害,顆粒無收,他為百姓活命,甚至賣掉自己妻子,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牛鳳山有一子,名為牛思瑄,1865年,他考中狀元后,進入翰林院任職,他待人和善,深受百姓愛戴。在書法領域也擁有極高的造詣,不僅深受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賞識,所做牌匾還成為四大名匾。牛氏家族也因父子倆的成就而成為極具盛名的大家族。

然而隨著歲月變遷,清王朝更加腐朽沒落,最終被人們推翻,科舉制也被廢除。在炮火紛飛的時代,牛家的人丁越來越少,富麗堂皇的狀元府也逐漸變得破敗不堪,最終,狀元府交到牛師靜手中。但是由於貧窮,狀元府始終無法得到修繕,最終成為一座隨時可能倒塌的危房。

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深山狀元府守護祖宅,沒有水電靠乞討度日

只有牛師靜一人居住在這府中,他一生無兒無女,孤身一人。狀元府依山而建,因此狀元府無水無電,但是牛世靜並未在意。後來當地有關部門和一些好心人知道牛師靜的事情,為他捐款或提供補助,但是他都未接受,反而說,將這些錢給予那些需要的人。

牛師靜已70高齡,生活在破舊不堪的狀元府,沒水沒電,經常食不果腹,但他從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金錢補助。雖然他以乞討為生,但他始終堅持自給自足。從牛鳳山時期富麗堂皇的狀元府,到牛師靜手中破敗不堪的危房,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家族的衰落,就如過眼雲煙一般。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都將成為歷史,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參考資料:

《歸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