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蒙恬是秦朝時期著名的大將軍,手下的蒙家軍更是秦朝軍隊中的精銳,可以說,從秦始皇統一中原開始,他們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司馬光在自己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中對蒙恬的評價並不是太高,

但是在蒙恬自殺之後,司馬光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甚至給出的評價也和以前截然不同,那麼司馬光對蒙恬為什麼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呢?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蒙恬率軍劇照

一、秦始皇去世,小人制造陰謀

1、趙高動了私心

公元前210年,前後執政37年的秦始皇嬴政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東巡之旅,行走到沙丘的時候,一代帝王秦始皇終於一命嗚呼。

嬴政如此突然的駕崩,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這個時候,陪伴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以及身為中車府令的趙高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他們利用秦始皇駕崩沒有太多人知道,於是給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製造了奪嫡成為皇帝的機會,其實早在秦始皇駕崩之前,就已經讓趙高起草詔書,打算任命自己的嫡長子作為繼承人,並且還命令他迅速派人趕回咸陽宣佈這一訊息,當時的趙高有兩個職位,第一個是中車府令,第二個是行符璽事。

所謂中車府令,就是個上傳下達的官職,而第二個就不一般了,他負責看護皇帝的一切印璽,其中就包括聖旨和調兵使用的各種工具。

趙高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一步呢?其實很簡單,

當時秦始皇下詔的時候已經手不能握筆,於是變成了口述讓趙高代筆,因此趙高對遺詔的內容一清二楚。

同時,他手中掌握著皇帝印璽,篡改一下簡直輕而易舉,秦始皇的突然去世讓趙高為自己的私利動了壞念頭,他也打算為此放手一搏。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趙高為秦始皇代筆劇照

2、拉李斯下水

趙高知道扶蘇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扶蘇為人正直,在政治上有想法有抱負,關鍵是他還很有能力,頗有手段。趙高可以預想,扶蘇一旦成功當上了皇帝,那麼絕對不會重用自己,甚至還很有可能和自己秋後算賬,這顯然不是趙高想要看到的結果。

但如果趙高能讓原本沒有絲毫希望登上帝位的胡亥做新皇帝,那麼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不僅能夠繼續作威作福,甚至還能夠一手把持朝政,讓年輕的胡亥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

在權衡利弊後趙高還是動手了,不過想要完成這個驚天大陰謀,僅僅靠自己一個人還是不行的,他先找到胡亥,把這個事情告訴了他,沒想到胡亥跟個傻子一樣高興的手舞足蹈,這讓趙高心裡十分高興。

隨後他找到了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只要李斯能夠支援自己,那麼這個計劃必定萬無一失,李斯起初是驚訝和拒絕的,這當然也在趙高的計劃之內,接著趙高就對李斯陳述了扶蘇上臺,蒙恬掌權後自己的處境將多麼悲慘,這成功打動了李斯。

就這樣,在兩人的合謀下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成功把胡亥扶上皇位,並且下令讓太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自盡謝罪。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趙高拉李斯下水劇照

二、扶蘇和蒙恬的悲慘結局

1、蒙恬的信念

秦始皇當年為了安定北邊邊境,阻擋塞外民族入侵,讓蒙恬做大將軍率領30萬精髓陳兵在上郡,而扶蘇則成為軍隊的監軍。

所以當使者將篡改後的遺詔帶到的時候,扶蘇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準備自殺,雖然蒙恬進行了勸阻,並且認為其中有詐,但扶蘇還是打算追隨父親而去。

蒙恬是堅決不自殺的,他交出兵權後被關押在了陽周監獄中,

秦二世登基後開始對蒙氏兄弟進一步迫害,先後將蒙恬和蒙毅殺害。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蒙恬和蒙毅兩兄弟劇照

其實蒙恬看到最後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背後所有的真相,對於李斯、趙高篡改遺詔,胡亥殺兄篡位的行為心知肚明,可他還是最終選擇了慷慨赴死,並沒有帶著手下的30萬大軍趁機造反。

對於這件事的原因,蒙恬在臨終的一段話中陳述的很清楚,這段話的大體意思就是:我蒙家從先祖開始已經為秦效命了三世之久,雖然我如今境況很差,可手中率領30萬大軍戍守邊疆,想要反叛還是很輕鬆的。但是我要做一個寧死也要遵守原則的人,這樣才對得起先祖,也對得起先帝。

這就是史書上所載的:“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說白了,在蒙恬的心中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守義”和“守忠”仍舊是最重要的。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慷慨赴死劇照

2、梟雄的惺惺相惜

蒙恬的這段臨終陳述顯然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在後來這段話也被東漢末年崛起的一代梟雄曹操奉為至理名言。

當時的曹操已經身為漢朝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中獨攬朝政勢力如日中天,這個時候天下諸侯紛紛指責曹操是個典型的“漢賊”,甚至不少還對他進行了討伐。

面對天下人的指責和謾罵,曹操經常在不知人生方向的時候拿起史書靜靜地讀一下昔日蒙恬的這段話,甚至有時還會傷心到痛哭流涕。

其實曹操的心理我們現在來看是非常能理解的,他想表達和蒙恬非常一致的心境,也想表達相同的志節,但是他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身邊的人也很難做到完全能懂,這就讓曹操內心之中備受煎熬,甚至還會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委屈質感。

在曹操看來,如今的自己和當年的蒙恬在有什麼區別呢?

司馬光對蒙恬自刎前後的評價差異巨大,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看法?

圖片:曹操看史書劇照

一代梟雄風光的背後,卻是鬱郁不得志,這一點曹操與蒙恬可謂惺惺相惜,其實這也是司馬光後來對蒙恬態度突然改變的重要原因,畢竟無論怎麼樣,蒙恬真正做到了捨身取義。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