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木匠覺得:他很可能就是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12歲就中了秀才(說很可能,是因為木匠還查到了兩個12歲考中秀才的,一個是唐朝的莫宣卿〔莫也史上最年輕的狀元,中狀元時,只有17歲〕;一個是明朝的張居正。至於說他們三人誰中秀才時,更小一點,木匠就不知道了)。

他就是清乾嘉時期的著名文人袁枚(代表作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食單》和《子不語》等)。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可能有人會反駁木匠,說“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11歲應“弟子舉”,就高中了。難道不比他牛嗎?炯是挺牛的。但那畢竟是隻允許15歲以下少年參加的一種考試,且好像也沒舉行過幾次。所以不算!

那今天,木匠就給大家說一說袁枚這個人吧。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是以世人在提到他時,多稱他為“隨園先生”),1716 年 3 月 25 日出生在浙江杭州。

袁枚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書讀得很好,12 歲,就和自己的老師一起考中了秀才;24歲,又中了進士,而且是以第五名考上的。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對他的未來十分看好。

可是後來……

袁枚考中進士以後,就進入了翰林院,成為了庶吉士。清朝的庶吉士,是七品,但庶吉士還能不算是正式的官員。庶吉士還要再經過兩三年的學習,透過詮選(也即入官考試),才能正式做官。

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所以,滿文是庶吉士必須要學的一門功課,只有滿文考試合格了,才能留在京裡做官。同樣是七品官,京官和地方官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庶吉士們沒不想把滿文學好的。可是,袁枚卻對滿文學習毫無興趣。

庶吉士學習期滿,袁枚果然未能透過滿文考試,於是,他便被外放到了溧水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做了個縣令。

當時,怕是沒人能想到,縣令就是袁枚這輩子做官的終點了。

總的來說,袁枚是個好官。在他做過縣令的縣,百姓對他也很愛戴。比如他在任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肯區)當縣令時,就收到過當地百姓送給他的“萬家衣”;40 年後,他再經過他做過縣令的沭陽(今江蘇省宿遷市沐陽縣)時,還有百姓出城30裡來迎接他……

那他怎麼就升不上去呢?說白了,無非就是這兩個原因,一是朝中無人;二是不懂巴結上官(也不是不懂,就是不屑吧)。他在給一位朋友的書信中,曾這樣寫道:“苦吾身以為吾民,吾心甘焉。而今之昧宵而犯霜露者,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為大官做奴耳。”又,當時官場的很多規矩,都讓他覺得難以接受,比如,下官遇到上官,隔著三四十米,沒事兒也要一路小跑著過去,待到近前,還要匍匐於地,磕幾個頭,上官不叫起身,就得一直跪著;求見上官,在拜貼上寫職務,字寫得稍大一點,就是對上官的不敬等等。

所以,這個七品縣令,在袁枚眼中,不過就是一個“跪拜工”而已。為此,他還寫了首題為《俗吏篇》的詩:

勸食升米把酒止,古來做吏俗而已。

引我做吏赤緊全,請言其俗一嶄然。

三年沒階趨下風,九轉丹成跪拜工。

金雞初鳴出門去,夕陽來下牛羊同。

所以,袁枚在做了十來年縣令後,就毅然辭官不幹了。

袁枚辭官後,便在南京的小倉山腳下,買了一個園子,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他買的這個園子可是大有來頭,據說原來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家的一個園子,難不成就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後來,曹家被抄了,此園又被一個姓隋的人買了去,但隋家在買下這個園子後,也很快就坐罪被抄了。於是,這個園子也就成了時人眼裡的一個“黴園”,在隋家被抄後,一直空了很多年,都沒人願意接手。袁枚接手它時,園中的建築大多已經倒塌,野草也長了得有一人高了。

不過,袁枚無所謂,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隨園”,就是隨心所欲,隨遇而安的意思。袁枚自從接手了這個園子後,就對它傾注大量的心血,建屋舍、開池塘、移怪石、種花草……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但建著建著,他就發現錢不夠了。於是,他便又出去做了幾年官,等錢攢夠了,又辭官回來繼續築園。就這樣,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營造,園子終於建成了。園子建成以後,他還寫了一副對聯:

放鶴去尋山裡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掛在園子的入口處。還覺得不過癮,又叫人把園子的圍牆給拆了,任人前來遊玩。如此一來,這處私園也就變成了一個公園。

跟于謙有喝酒、燙頭、抽菸三大愛好一樣,袁枚也有三大愛好。

一是好吃。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袁枚曾經說過:“有口必好味,生而為人,而不能享盡美食,那活得再長久,又有什麼意思呢?再者說了,雞鴨魚牛已經為你而死了,如果你再不能讓它們呈現出最好的狀態,也就是變成最美味的食物,又怎麼對得起它們呢?”

據說袁枚到別人家吃飯,也總會帶上自己的廚子,吃到什麼好吃的,就讓自己的廚子到人家的廚房裡去學,人家若不願意教,他就“執弟子之禮”,死乞白賴地求,直到把菜譜求到為止。

又,他家的廚子名叫王小余,是當時南京城裡很多達官貴人都想聘請的名廚。這個王小余對自己的廚藝也非常自負,甚至連御廚都看不上,但就一心一意地跟著袁枚,儘管袁枚給他的工錢遠比那些達官貴人給的少。也曾經有人問他:“以你的才幹,何必要老死在隨園。”他的回答卻是:“因為只有袁先生懂我。人生樂事,無非就是要找到一個知己。”

袁枚也真稱得上是王小余的知己。王小余死後,他經常一吃飯,就會淚流滿面,邊吃邊哭邊嘴裡還不停地念叨他。他還為他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廚師傳記——《廚者王小余傳》。

另外,袁枚還蒐羅了三百多種南北菜餚,寫了本《隨園食單》,至今仍被很多老饕視為美食聖經。

二是好色。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袁枚不僅一生納了不止十個妾,還公然在隨園裡開私塾,招收了很多女弟子。他嘗說:“人非聖人,安有見色而不動心者?”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觀點,叫“偽名儒不如真名妓”。他還給自己治了一方印,叫“錢塘蘇小是鄉親”。

傳說有一次一位尚書大人來到隨園,跟袁枚索要詩集,袁枚便信手加蓋了這方印。尚書大人一看,就說他不該和妓女攀親戚。他卻回道:“大人是覺得我這方印不雅嗎?現在看來你是個大官,小小隻是一個賤人。但百年之後,世人只知有蘇小小,而卻不知有大人您!”

另外,還有個事:袁枚的一個小妾有個妹妹,曾賣給有錢人家當女婢。袁枚不忍她受苦,就花重金將她贖了回來,她為報恩,原想留下來和姐姐一起侍奉袁枚。但袁枚當時已年近花甲,而她才 14 歲。於是,袁枚就找了一個年輕有才的少年,把她嫁了。不料,她嫁過去以後,竟遇到了一個惡婆婆,每天都逼著她幹各種重活,稍不如意,就會打她罵她結果不出半年,她就懸樑自盡了。袁枚知道這事後,非常悲痛,就寫了篇《祭妹文》,他這篇文章寫得可謂情文並茂,感人至深。後世論者,多以為他的這篇《祭妹文》,就是和韓愈被譽為古今第一祭文的《祭十二郎文》相比,也是毫不遜色。

三是好遊。

科舉時代,年齡最小的秀才是誰?

古代讀書人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一般也很重視行萬里路,他當然也不例外,而且他還不是一般地好遊,79 歲,還三次登上天台山;80 歲,還做過一次長途旅遊;81 歲,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還去遊了吳江。

又,袁枚論詩,主張“性靈”。那什麼是“性靈”呢?這彷彿只能意會,無法言傳。不如,就來看幾首他寫的詩吧,沒準看完之後,你就能對他說的這個“性靈”,有所瞭解了。

一、《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二、《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三、《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四、《湖上雜詠》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想來,也只有像袁枚這種一輩子做人做事,都只遵從自己的內心,從不扭捏作態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吧。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天真,但畢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END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