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我國封建社會,王朝更替之時,命運最為悲慘的無外乎兩類人:

一類人是因戰火紛飛以及強權割據而導致流離失所的百姓;另一類人就是前朝的宗室貴族,尤其是前朝皇帝本人,這些人都成為繼任強權的主要屠戮物件,正所謂“剪草要除根”。所以,我國封建王朝的更替通常都是血腥與暴力的。

但是,在充斥著血腥味的封建政權更迭之中,還就有“不合常規”的另類操作,而且還發生在狼煙四起,殺人如麻的五代十國時期。這就是周宋之間的政權更迭,也就是趙宋王朝代替了之前的柴周。而之後,趙宋更是終結了五代十國的割據紛爭,再次完成了一統中原的大業。

在趙宋代周之後,柴週末帝柴宗訓以及宗室兄弟們,不但沒有性命之憂,反而地位顯赫,生活富足。同樣是亡國之君,週末帝怎麼會如此幸運地逃過人生劫難呢?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趙匡胤 黃袍加身

史無前例的兵變

趙宋王朝的建立者乃太祖皇帝趙匡胤,而趙匡胤取得政權的主要事件,就是“陳橋兵變”。“槍桿子裡出政權”,這絕對是我國封建王朝政權更迭的第一鐵律,周宋之間亦是如此。

道德經有云“兵者不祥之器”,意思就是動用武力就是殺戮的象徵。“兵變”意味著接下來就是血流成河地屠殺。然而,“陳橋兵變”卻是歷史上少有的“非暴力”兵變。這次兵變不但讓趙匡胤黃袍加身,而且在未發動任何戰爭的情況下,完成了周宋之間的政權更迭。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

陳橋兵變之所以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一方面是趙光義、趙普等人的多方謀劃與聯絡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趙匡胤的取而代之,乃是後周舉國上下之人心所向。所以在趙匡胤黃袍加身,乃至後周(末)恭帝柴宗訓禪位,除了一個愣頭青韓通似有反抗苗頭而被殺,以及別個不自量力的抵抗之外,絕大部分後周官員(包括後周外戚)都透過和平渡過的方式,在宋朝繼續為官,而且待遇有增無減。

正是後周朝堂上下的人心所向,使得看似孤立無援的後周恭帝,對宋朝威脅指數大大降低。這對於保住柴宗訓母子的性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世宗

重情重義,宅心仁厚的宋太祖

我國封建王朝的帝王,留給後人大多的印象是,陰鷙、狠毒,尤其是為了維護皇位與皇權,其行徑絕對令人髮指。如此,即便是在前朝皇帝已經束手就擒,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下,依舊難逃厄運的原因。

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卻是帝王中,尤其是開國帝王中,少有的重情重義,心地寬厚的王者。

趙匡胤在跟隨周世宗柴榮攻打南唐楚州,因為看見一斷頭婦人依舊在哺育她的孩童。趙匡胤實在不忍心再執行柴榮屠城的命令,這一條巷子的百姓因此而保全了性命,這條巷子也得名“因子巷”。

上述雖未被記錄在正史之中,但是被廣為流傳,並不見得不可信。在當了皇帝之後,趙匡胤的大度與重情重義更是幾番真情流露。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郭威(904年-954年),即後周太祖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任用的仍舊多是原後周官員,其中有些人更是跟隨周太祖郭威創業起家的老臣,這些人難免會時不時地留念一下前朝。

在心裡默默地,或者暗地裡懷念一下前朝,別人不知道,也就那麼的了。而這位宋朝的開國翰林學士王著,卻接著酒勁,當著趙匡胤和一般大臣的面,公開給後周哭喪。如果換做任何一個王朝的任何一位手握實權的皇帝,都不會容忍王著這種公開“反動”行為,但是太祖皇帝不但沒有處罰王著,反而對他的行為深表理解。

擁有這般胸懷的皇帝,絕對是空前絕後。

趙匡胤能夠允許大臣懷念前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本人時刻都記得後周世宗對自己的栽培。因為這份情義的重視,使得趙匡胤時刻感覺自己對柴氏家族的虧欠。因此從良心與道義上來說,趙匡胤也不會對廢帝柴宗訓痛下殺手。但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任“篡位者”,能夠恪守這最基本的為人道理?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北宋地圖

大格局與超自信

封建王朝,新王朝執政者之所以要對前朝皇帝趕盡殺絕,無非是擔心遺留後患,這其實是一種低格局與不自信的表現。然而,宋太祖趙匡胤的統治格局與自信,絕對亦是我國封建王朝歷代開國之君無法匹及的。

眾所周知,趙宋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之中,文化治國與君臣共治的典範。這一典範,至今對我國民主建設都起到積極作用。而這般超時代的統治模式奠基人,正是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承接周世宗奠定的統治基礎,又在基礎之上不斷擴大成果,北拒契丹與北漢,南平兩湖與後蜀,可謂是遊刃有餘,完成“大一統”已是指日可待。然而,歷史留給趙匡胤的大任與難題是,以何種基調與方式治國,是繼續延續“五代十國”的殘暴壓制,還是懷柔為主,使得天下誠心歸附?顯然,趙匡胤的選擇是格局更高的後者。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後周 北漢

能以懷柔之策讓天下誠心歸附固然是絕對完美的方案,但想要達到這一高度,需具備兩個必要條件:

1。 不隨意殺戮;

2。 高度的自信。

趙宋王朝在逐一擊破亂世割據政權後,對待原本的割據“頭子”,全部採用懷柔政策。不但沒對這些”敵首”,曾經割據一方的帝王們處以極刑,反而是加官進爵,成為宋王朝的座上賓。而這些被征服者們,絕大多數都在宋王朝的都城內,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安定的生活,也大多得以善終,死後更是以貴族(王爵)規格葬在洛陽北邙山。

只要趙匡胤主觀有這個意願,做到不隨意殺戮並非難事。但是,想要將這個新王朝建設成為高度自信,可以睥睨天下的王朝,就不僅是趙匡胤個人意願所能為之,這就必須依靠行之有效的政策。“文化治國”就是這行之有效的政策之一,這更成為了趙宋王朝的基本國策。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宋代官制簡表

正是這一基本國策的制定與實施,讓趙宋王朝迅速籠絡了各地與社會各階層的人才,這也是科舉制度在宋朝快速發展與完善的根本原因所在。而這些人才,不斷地為趙宋王朝建設出謀劃策,使得趙宋王朝綜合國力迅速發展。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文化建設,很快就達到了同時期的割據政權,無法與之肩比的高度。

當趙宋王朝擁有了絕對強大的優勢之後,不但令很多割據政權望風而降,或者早早地對趙宋俯首稱臣。更重要的是,只有趙宋王朝才具備滿足各階層人民嚮往生活的需求。普通百姓嚮往安定溫飽的生活,而懷才者更期望良木而棲,因此這個時候的趙宋,已經有足夠的自信,不需要舉起屠刀,照樣能夠取得各階層的信任,能夠坐穩江山。

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什麼會一反“常規操作”,不殺前朝皇帝

上圖_ 趙匡胤(927年-976年)

擁有了絕對實力與足夠自信的趙匡胤,對待敵首尚且做到如此豁達,對待有恩於己的柴榮後人,就更大可不必背信棄義加害之。

作為亡國之君,能夠生活在趙宋,那應該是其人生不幸之中的萬幸了。至於後周皇帝的後人們,手握宋太祖親賜的免死“丹書鐵券”,在趙宋王朝過著富足的生活。如果周世宗泉下有知,也算是欣慰了。

作者:王金百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建宋:趙匡胤的奮鬥》 王立新/著 嶽麓書社出版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