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與孔子並稱孔孟,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時追封其為亞聖。可是你知道嗎,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把孟子逐出過孔廟,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其實,朱元璋非常喜歡讀論語,非常敬仰孔子,而孟子是儒家的“亞聖”,那朱元璋為什麼這麼恨孟子呢?那是因為孟子的民本思想讓朱元璋覺得非常不舒服。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提倡仁政,但是他們兩個人所謂的“仁”是有區別的,孔子的“仁”比較傳統,是建立在周禮之上的,更像是一種禮數。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而孟子的“仁”比較激進,在強調以人為本,孟子有句名言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的地位和國家的利益高於君王,作為國家的統治者,君王應該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這與孔子提倡的“仁”相比,孟子的人主要是為民而服務的,這就是孟子的“仁”與孔子的“仁”的最大區別。孟子在《孟子·離婁下》中闡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民關係是相對的,天子沒有絕對的權威,由此可見孟子並沒有主張天下百姓都要忠於皇帝一人。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現在認為歷史上普遍的看法是,孟子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平民的角度告訴君主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讓出身卑微的朱元璋大為惱火。他從一個小乞丐一步一步的登上皇位,他馬背出身沒什麼文化,他的文化自卑和與生俱來的對知識分子的仇恨,孟子的民本思想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內心的地痞無賴做上皇位傷疤,自然就把孟子的牌匾從孔廟撤下。第二天文人大臣們想出了一個對策,他們偷偷告訴朱元璋,說晚上看天象時發現文星很暗,天有異象,恐怕對國家不利。聞聽此言朱元璋立即想到可能是因為將孟子撤出孔廟的緣故,惹得上天不滿,別無選擇之下,朱元璋只能恢復孟子在孔廟的牌位,不過朱元璋還是下令刪除了《孟子》中很多關於君輕民重的章節,從而造成了影響很大的關於修著了《孟子節文》的思想史公案。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其實孟子是宋朝才入的孔廟,元朝才封的亞聖,明朝討論要不要繼承前朝的禮制是很正常的事。漢唐之時,孟子的地位並不高,唐朝時《孟子》還只是子集,而非經書,宋朝極度重文輕武才升格為經書,孟子的地位也是從北宋到元朝一路高漲,直至亞聖。朱元璋有恢復漢唐舊制的想法,如學府兵制搞衛所制,按漢唐禮制,孟子的確是不能進入孔廟。有意思的是著名的“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其憎《孟子》甚矣”,只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人所修著的《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關於朱元璋將孟子逐出孔廟一事,歷史上主要有“議罷其配享”、“錢尚書爭孟子事”和《孟子節文》。“錢尚書爭孟子事”就是刑部尚書錢唐帶著棺材、頂著箭口去為孟子死諫,而後朱元璋迫於壓力為孟子復位。但是《明史》載洪武五年發生的“議罷其配享”,而錢唐在洪武四年就死了,那麼“錢唐進諫,以腹受箭”的事件就要思考其真實性和目的了。最後《孟子節文》是洪武二十七年所修,此時距“議罷其配享”事件相距甚遠,可以想象《孟子節文》和“議罷其配享”事件並無關聯,那麼歷史上為什麼很多人就《孟子節文》來大肆抨擊朱元璋呢?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明朝從未興文zi獄,大規模文字yu是清朝的專利,漢、唐、宋、明都只是個案處理。朱元璋曾組織人修訂《孟子節文》,但在頒佈的同時並沒有禁止完整版《孟子》發行,原版和精簡版並行於世,民間傳播也沒有受限制。都知道自宋以來文官一家獨大,朱元璋此舉便是改變這種弊端,他對孔廟之類得重視程度也有所下降。在古代封建社會的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學識的,他們也是沒有能力著書寫說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而民往往則是被官僚權貴士大夫們“代表”了。《孟子節文》中刪減了君輕“民”重這種古來文官集團用來對抗牽制皇權的言論,自然是讓文官權貴士大夫們如坐針氈。

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其實關於明朝,自古得國之正無出其右,不像宋朝的民間文化思想鉗制、元朝的出版嚴格審查追責、清朝的大興文字yu,明朝皇帝很有安全感,有一種很強的“天命所歸”、“天下共主”的意識,無需透過搞文化思想專制來保障自己的地位。

明朝皇帝短命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驚天秘密?

開國皇帝中,為什麼李世民、劉秀不殺功臣,而劉邦、朱元璋殺功臣

朱元璋死前一個計謀,讓我們頭疼了600年,至今無人能解

他是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卻又把聰明用錯了地方

考古專家開啟定陵後,竟然發現了萬曆帝30年不上朝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