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大軍南征百越,然而這場持續長達五年的戰爭卻無比慘烈,秦始皇不僅先後派出了六十萬軍隊,更是付出了三十萬左右的傷亡,堪稱秦朝統一戰爭中最為艱難激烈的一戰。那麼,秦始皇為何要不惜代價的進攻百越這片蠻荒之地呢?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秦始皇發兵六十萬南征,付出近三十萬傷亡最終征服百越

何為百越之地?近代歷史學家呂思勉認為“自江以南則曰越”,也就是說百越之地其實指的就是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指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這裡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時期的中原人稱為越人,又因其支系部落眾多,故稱為“百越”。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關於秦始皇發兵攻打百越的時間,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議(清代史學家仇池石認為是公元前222年,明代人郭輩和法國人鄂盧梭認為是公元前221年,廣東學者余天熾認為是公元前219年,越南史學家陶維英認為是公元前218年,曹旅寧認為是公元前217年,呂思勉則認為是公元前214年),但《史記·王翦列傳》中卻有“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的記載,即秦始皇派遣王翦攻滅楚國之後,便趁勢對百越發動了進攻。因此,目前普遍認為應該發生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左右。

秦徵百越之戰,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秦國的傷亡極為慘重: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秦軍兵分五路撲向百越

第一階段:秦國發兵五十萬南下,傷亡慘重。前219年,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屠睢統帥五十萬秦軍、兵分五路撲向百越之地,一路由今江西向東進發,攻取東甌和閩越;中軍兩路攻取南越,其一經今南昌,越大庾嶺入廣東北部,其二經今長沙,循騎田嶺直抵番禺;其餘兩路入廣西,攻西甌,一路由萌渚嶺入今賀縣,一路經越城嶺入今桂林。(《淮南子·人間訓》:“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領,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然而,五路大軍只有第一路進展順利,於同年攻佔甌和閩越地區,秦於此處設閩中郡;而其餘四路卻因山高路險、河道縱橫,行軍作戰及軍糧運輸極為困難,再加上兩廣各部的頑強抵抗、秦軍水土不服等因素影響,深陷戰爭泥潭。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根據《淮南子》的記載,當地越人在譯籲宋的率領下頑強抵抗了秦軍的進攻,雖然越人只有5萬軍隊,僅僅為秦軍的十分之一,但卻利用地形給秦軍造成了極大傷亡。而在譯籲宋死後,新任首領桀駿甚至率領越人對秦軍發動了反攻,直接導致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而在對秦軍的夜襲中,更是製造了“大破亡,殺尉屠睢”的輝煌戰果,秦軍主帥屠睢也被越人斬殺。

在越人的頑強抵抗之下,秦軍“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終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根據史學家推算,四路秦軍的傷亡高達三十萬人左右,剩餘的十萬左右秦軍則全部退回了兩廣北部邊界一帶;於此同時,越人雖然重挫秦軍,但兩廣百姓經此一戰也銳減一半左右,已經無力對秦軍展開追擊。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第二階段:秦國修建靈渠保障後勤,增兵十萬最終取勝。前線戰敗的訊息傳回咸陽之後,秦始皇認為戰敗的主要原因是補給線太長,於是抽調軍民開鑿靈渠,並最終於前214年建成。靈渠建成之後,秦始皇再次召集10萬軍隊,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連同第一次剩餘的十萬軍隊,再度對百越發動進攻。

由於越人在第一次戰爭中損失極為慘重,因此面對秦軍再度發動的進攻,越人已經無力抵抗。因此,第二階段的戰役很快便結束了,秦軍並未遭遇到大的抵抗便佔領了嶺南全境,並在此設定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至於前210年趙佗攻打甌駱之戰,目前一般認為是第二階段戰爭的延續,主要以撫民為主,是為了鞏固秦國對百越地區的統治而已。

秦始皇為何要不惜代價的進攻百越?主要是為了新政的順利推行

從目前僅有的資料來看,秦國為了征服百越之地,先後投入了六十萬大軍,且付出了三十萬傷亡的代價,那麼秦始皇為何要不惜代價的進攻百越呢?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裡耶秦簡

一直以來,由於史料極為有限,導致人們根本無法理解秦始皇進攻百越的意圖,從而導致人們普遍認為秦國進攻百越,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張,因而這場戰爭也被認為是秦始皇暴虐的一項罪證。然而,隨著湖南里耶秦簡的出土,似乎為我們找到了秦國進攻百越的原因。

根據《裡耶秦簡》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僅在前221年南郡的越人便爆發了兩次叛亂。。前221年,就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久,南郡遷陵縣的越人便發動了一次規模不是很大的叛亂,襲擊了秦國的軍營。而到了同年年底,隨著秦國一系列新政的頒佈,南郡蒼梧縣再度爆發叛亂,與前一次規模不大的叛亂相比,這次叛亂不僅規模極大,而且當縣令派出新歸附的軍隊前去平叛時,軍隊竟然也在戰鬥中叛變了,最終秦始皇不得不徵發關中的秦軍前往平叛,經過三次戰鬥,才得以平定叛亂。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南郡越人時常爆發叛亂

南郡,主要指湖北舊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這裡原本是楚國的土地。從《裡耶秦簡》的記載來看,即使楚國已經滅亡了兩年之久,但秦國對南郡的統治仍然極為脆弱,這裡的百姓、尤其是越人,不僅沒有歡慶統一,反而對於秦國的統治極為反感,經常發生叛亂。

對於南郡的叛亂,秦始皇在將其平定之後,除了處死為首者之外,並未為難其他參與者,他也清楚百姓們對於這個新生的帝國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但連續的叛亂同樣讓他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想要秦國的新政順利推行,那麼就必須消除外在的威脅,營造相對和平穩定的內部環境。

發兵六十萬傷亡過半,秦始為何要不顧代價的征服百越這片不毛之地

秦統一後的南征北戰都是為了保證改革

百越之地雖然支系部落眾多,但這些越人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想要確保境內的越人不再生亂,那麼就必須徹底摧毀越人的統治,將百越之地徹底納入秦國的統治,並與帝國的其他郡縣一樣,全面施行秦國新政。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最為重視的,便是如何治理這個國家,為此他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全面實行中央集權統治。與此同時,為了確保百姓能夠迅速接納這個新生的國家,他又大力推行文化、社會、制度的統一,並嘗試接納融合六國文化、設立博士制度。而這一系列的改革,必須需要一個穩定的內部、外部環境,這便是秦始皇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