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前言

戰國時期,趙國是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最終敗在了昏庸無能的國君手中。在趙國最後七年的時間裡,守護趙國的最後一員名將李牧竟然不是死在抗秦的路上,而是死在了趙國國軍的手裡。自此以後,趙國境內就沒有一位能夠抗衡秦國的將領了。從李牧的事蹟當中,我們可以得知趙國最後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戰國戰神李牧

李牧被趙國國君所殺,其實這裡面大有文章,李牧在被掉到前線攻打秦國時,已經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將領,作為趙國最後的稻草,趙王應該知道李牧的重要性,但是為何趙王要將趙國最後的守護神李牧除掉呢?這裡面除了趙王,還有誰參與了這次陰謀活動呢?研究這個問題,對於理解李牧為何被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了解為何趙國將領減少、國家滅亡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說李牧是趙國的最後一株稻草,那麼曾經軍事強大的趙國為何會一步步走向這般田地呢?趙國是戰國當中唯一一個表現滅掉秦國意圖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家從鼎盛走向衰敗,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話題。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趙孝成王劇照

一、李牧被殺

李牧雖然在史書上很少見,但是他的貢獻相當於秦國白起,並且他有一個稱呼,由於常年鎮守北疆,所以被稱為留守將軍,並且也因為他不論是對秦國,還是對其他國家都戰無不勝,所以李牧的戰功常常跟白起等人掛鉤。在趙國後七年,李牧被重新啟用抗秦,趙王也深知他的作戰能力,但是最後,李牧竟然是死在了趙王的手裡,從啟用到決定除掉李牧,趙王這種態度的轉變究竟是為了什麼?

先說李牧被啟用的原因,有兩個原因,一是李牧自身的軍事才華,李牧常年鎮守北疆,趙國北部邊界臨靠匈奴,因此李牧在北疆的主要人物就是防止匈奴入侵。李牧對待匈奴有自己的一套經驗,主要是三點,一是對將士極好,無論是什麼時候,李牧都會對將士們噓寒問暖送好吃的;二是面對匈奴入侵,李牧固守不出戰,李牧認為出戰既不能掃清匈奴,還損失自己的兵力,索性不出戰;三是注重防守,正是由於不出戰,所以李牧非常重視防守,並且對擅自出戰的將士實行斬首的懲罰。

《史記》記載:有敢捕虜者,斬。

雖然李牧的這些做法,在戰場上顯得有些膽怯和懦弱,但是實際效果很好,在李牧擔任北疆駐守將軍期間,趙國北部邊界穩定。李牧被啟用送往前線的第二個原因,是此時趙國已經很少有善戰的能將可以任用了。所以從軍事能力上和能用之人的人數上看,李牧都必須上前線抗秦。這也是為何趙王啟用李牧的原因。那麼為何後來趙王要殺掉李牧呢?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司馬遷與《史記》

李牧在此次抗秦之前,就有過跟秦軍作戰的經驗,並且每次都是李牧獲勝,例如秦將樊於期,就是被李牧打的不成樣子,所以逃到了燕國。所以李牧面對秦軍並不膽怯。但是秦軍卻慌了,因為大將王翦知道李牧的厲害,所以他暫時決定不出戰,而是使用反間計。王翦派人拿重金賄賂趙國的相國郭開,貪婪、不知走正道的郭開果然上了秦軍的當,充當起了秦軍的說者,向趙王獻言稱李牧在趙國的威望已經超過了趙國,李牧現在已經並不滿足當一個將軍,而是要取趙王的位置自己當趙國國君。趙王相信了郭開的讒言,於是下令悄悄的處死了李牧。

李牧的死正中了秦軍的下懷,李牧一死,秦軍立刻對趙國進行攻擊,後來很快滅掉了趙國。李牧之死對趙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充分說明了趙王是何等的糊塗,僅僅憑藉郭開一人之言就將戰功卓越的李牧除掉了,甚至都沒有親自調查此事。由此可見,趙國從國軍到相國,自上往下,朝堂變得渾濁不堪。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郭開向趙王進讒言

二、趙國走向衰敗的歷史原因

趙國的滅亡雖說趙國是一個失敗者,但是趙國畢竟是一個國家,它的滅亡不可能隨意的將之視為一個簡單的失敗者。如果從歷史的長河細細劃分,其實趙國有很多導致後來滅國的原因。

一是人的問題。趙國從趙武靈王開始壯大,但是也僅僅是在趙武靈王時期,趙國才是最鼎盛的時候,自此之後,直到趙國最後一個國君,趙國一直再走下坡路。人的問題其實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解釋,第一點是國君的問題,自趙惠文王以後的趙國國君,都是比較昏庸無能的,作為國家最高領導者,這些國君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了趙國的前途;第二點是大臣的問題,也可以視為國君的用人問題,用人不善,導致欺壓國家可以趁機行賄,例如郭開就是一個典型。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趙國主力被滅

二是政治環境惡劣。這個問題主要是由第一個問題導致的,正是由於國君和大臣的亂作為,才使得政治環境變得腐敗惡劣。三是主次不分,在趙國的後七年時間,趙國最主要的敵人是秦國,但是趙國卻用了四年的時間對付燕國,這說明趙國沒有看清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另外,這裡面好包括趙國的外交和策略失敗,面都燕國,趙國應該採用聯合的戰術,而不是將燕國作為敵人,這就直接將聯燕抗秦的合縱戰術消滅在萌芽當中。

四是對國土的不善利用,趙王為了慶賀呂不韋當上宰相,就將一塊地送給了呂不韋,趙王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跟秦國交好。趙王送地的這一行為非常不妥,第一點是秦國並不會因此就對趙國不再用兵,第二點是趙國的土地都是趙國子弟兵千辛萬苦守互的,趙王卻將視為禮物隨意贈與他人,這顯然辜負了趙國子弟兵。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長平之戰紀念館

總結

李牧的死亡原因是趙王的昏庸造成的,李牧作為趙國最後一位可堪重用的大將,秦軍都視為大敵,趙王本應善待李牧,但是趙王卻聽信小人讒言,隨意將一個有著很大功勞的將領處死,這充分說明趙王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除了對趙國是一個損失之外,李牧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李牧本人一直為趙國做了很多的貢獻,但是竟然不是被秦軍除掉的,而是被趙國除掉的,由此可見,當時李牧得知自己將要被除掉時,該有多麼的絕望。

由李牧事件可以推匯出趙國滅亡的原因,既有上層領導者的亂作為、不作為、胡作為,也有外界的陰謀詭計。但是如果外界的陰謀詭計想要得逞,也需要經過趙國的領導者,所以究其根源,趙國滅亡是領導者的昏庸無能造成的。李牧事件就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趙國最後一個救國將領的落幕:為何說李牧的悲劇是趙王內心的折射?

趙國遺址

趙國的情形和很多戰國其他國家的滅亡情形相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首先都是先從裡面壞的,趙國的裡面就是趙王等上級領導層,這些人把持著趙國的命脈,往往這些人是怎樣的人,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就是怎樣的。

同時,也正是由於內部有了缺陷,所以才給外部勢力以趁虛而入的機會,例如正是由於郭開的貪財嫉妒,所以他才會接受了秦國的金錢和謠言,進而導致李牧被害。所以歷史是有規律的,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經歷也都是有規律的,弄清趙國的滅亡原因,對於總結戰國其他六國滅亡的原因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史記》

《戰國策》

《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