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俑坑裡,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秦國軍隊的磅礴氣勢。在冷兵器時代,軍隊和兵器是戰爭的兩大要素。在秦統一六國中,武器的勝出是攻城掠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的武器絕大多數是青銅兵器,約達4萬餘件。鐵兵器數量非常少。

這說明戰國中晚期後,雖然鐵器已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但由於武器對鐵質的要求過高,依照當時的冶鐵水平,還處在塊鍊鐵和生鑄鐵的階段,這兩種鐵的硬度和強度均不夠,不宜大規模製作兵器。

而青銅在當時使用已經非常廣泛,故秦人大量使用改良合金配比的青銅兵器,把中國青銅冶煉工藝推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青銅箭

秦國的兵器無論品質或是生產力都比前代有長足的提升,幾乎囊括了當時盛行兵器的所有種類。

按其功能可分三類:

第一類是短兵器,有劍、金鉤;

第二類是長柄兵器,有矛、戈、戟、鉞、殳、鈹等;

第三類是遠射程兵器,有弩、弓等。

這些兵器都是鑄造成型。它們的主要成分是銅、錫、鉛,另外還有一些微量元素。

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箭頭

秦國軍隊當時號稱步兵百萬,戰車千乘,騎萬匹,所需兵器數量極為龐大,因而武器製造的保障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秦人的做法,就是讓武器生產製度化,模具標準化和工藝流程規範化,並用法律加以約束。

《秦律十八種·上律》明確記載:“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廣亦必等。”在秦俑坑中出土的所有同類器物都是如此。如兵器中的銅弩,各個弩機上的同一部件都可以互換。

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青銅戈

與法律相配套的是推行“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的獎罰辦法,要求兵器上都要刻上製作年代、機構、督造者以及具體制作者的名字,這樣工匠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肯定。

俑坑中出土的兵器都沒有生鏽,用電子探針和鐳射技術分析,青銅兵器表面有一層鉻鹽氧化層,起到了良好的防鏽作用,使兵器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正是因為在嚴格的制度管理下,秦王朝把當時最為純熟的青銅製造技術運用到兵器生產上,才使統一六國戰爭有了足夠的武器保障,並創造出兵器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

尤其是青銅長劍,鋒利而堅韌。柳葉狀劍身的秦劍,又細又長又尖,長度均在81-94。8釐米,遠遠超出戰國時期其他諸侯國的寶劍(長度一般在50-65釐米)。

秦國攻城掠地的利器:秦軍兵器

秦劍

青銅劍在技擊格鬥中,首要功能是刺殺敵人、穿透對方的鎧甲,劈砍、劃拉只是輔助功能而居於其次。比對手的劍長出近30釐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這很可能是秦劍加長的主要原因。

但是,這畢竟是青銅劍,秦人用什麼方法讓長劍不易折斷呢?

對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

作為青銅劍鑄造工藝的最後巔峰,秦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攻擊效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國銅劍不僅長,而且很鋒利。一些劍出土時毫無鏽蝕,光潔如新,鋒刃銳利。經試驗,一次尚能劃透18層紙。

近期熱文:

美國宋史學者眼中的王安石

法國神父是這樣解讀蒙古帝國的崛起的

六大遺址勾勒古代中國的社會圖景

青銅時代的酒杯:爵

記載大禹治水的青銅器:遂公盨(x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