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不貪一粒一粟

作者:王傑

治政廉為首,廉為政之本。清正廉潔,是中華優秀廉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朝歷代為官為政必備的基本素養。儒家思想把清、慎、勤看作是為官的三大法寶,而為官清廉則位列三大法寶之首。

孟子說,面對各種物質財富的誘惑,“可以取,可以無取”,如果取了,就傷了自己為官的清廉;班固也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做官如果不能做到廉潔公平,國家就得不到很好的治理,最後受到傷害的就是老百姓。面對複雜多變的官場生態環境,每個官員面前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兩種選擇:是迷失自我、貪腐享樂,還是清廉自律、潔身自好?這道人生選擇題,官員們必須認真思考並做出回答。

唐玄宗時曾任宰相的盧懷慎,為官謹言慎行、清正廉潔,家中的陳設和用具都十分簡陋,他與家人過著清貧儉樸的生活。有一次,盧懷慎生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好友宋璟和盧從願聽說後,便到家裡去探望他。令兩人沒想到的是,到了盧懷慎家,他們看到盧懷慎就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蓆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生病在床的盧懷慎看到好友宋璟和盧從願來了,十分高興,並執意挽留他們吃飯。等到吃飯的時候,宋璟和盧從願才發現,桌子上只有兩瓦盆蒸豆和一盤青菜。最後兩人要離開的時候,盧懷慎握著他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兩人一定要幫助皇上治理好國家。如今皇上求賢若渴,希望能夠治理好國家。但是時間長了,皇上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而小人或許就會趁機討好皇上,你們一定要記住啊。之後,盧懷慎向皇上舉薦了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等人。這就是盧懷慎為官的節儉清廉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716年,就是唐玄宗當皇帝的第五年,盧懷慎去世了。盧懷慎去世後,由於家裡沒有什麼積蓄,家人在安葬他的時候,只能叫家裡的一個老僕人熬一鍋粥給幫忙辦理喪事的人吃。盧懷慎去世兩年後的一天,唐玄宗去城南打獵,遠遠看見一片破舊的房舍內似乎正在舉辦什麼儀式,便派人過去詢問,詢問的人回來稟報說:那裡正在舉行盧懷慎大人去世兩週年的祭禮,大家都在那裡吃齋飯呢。唐玄宗聽到之後,停止了打獵,並賞賜了一些細絹帛給盧懷慎的家人。

清正廉潔不僅是為政之本,也是士君子之大德。

東晉時期,吳隱之調任廣州,出任廣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經過石門這個地方,聽隨從說這個地方有一處“貪泉”。說的是西晉時期,清正廉明的周清廉整頓當地吏治頗有成效,每當口渴時,便從當地一處冒出的清泉汲水喝,結果三年之後,原本為官廉潔的周清廉成了一名慾壑難填的貪官,東窗事發後,受到了法律的嚴懲。自此以後,這一處泉水也就被稱為“貪泉”,意思是說,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喝了這裡的泉水,都會變成貪官。所以,凡是為官者,都不敢喝這裡的水。

吳隱之聽說之後,便來到“貪泉”,見這裡的泉水清澈見底,便掬起一捧泉水喝了起來,隨從大驚失色,趕忙阻止。吳隱之見狀便說:沒有什麼貪泉不貪泉,廉潔的人喝了這裡的水,不會變成貪腐之人,而那些貪腐之人,就是不喝這裡的水,也還是貪腐之人。

吳隱之到廣州任上之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平時不沾酒肉,只吃一些蔬菜、乾魚之類;依然穿著過去的舊衣服;他還將前任太守用過的豪華絲帳、帷幕等裝飾品統統撤掉,歸入國庫。當時很多地方官員都認為吳隱之這麼做是裝出來給大家看的。人們看他天天吃乾魚,便以為他喜歡吃魚,便送上了一些上好的魚。當吳隱之看到這些魚的時候,不但不收,還狠狠責罰了那些送他魚的人,並警告其他人,禁止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歷史上,像盧懷慎、吳隱之這樣的廉潔之人大有人在。宋國的子罕以“不貪”為寶;西晉大臣胡質以“清廉而畏人知”留下千古美名;諸葛亮在上呈皇帝的《自表後主》中,公開自己的家庭財產;包拯拒收皇帝賀禮,在朝廷開廉潔之風;清代張伯行力禁饋送,以為饋送之禮皆為民膏民脂、不義之財。這些能臣廉吏,儘管官階高低不同,所處時代跨越數千年,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夠守住為人為官的道德和法律底線,不越雷池半步,真正做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