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酒泉

廣播電視臺微訊號:jqtvwxpt

這幾年,肅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遷徙途經和定居在這裡的鳥類也越來越多,在自然界生存,難免會出現受傷、生病的狀況。這不,肅北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在採訪的途中,就順手救了一隻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胡兀鷲。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肅北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完成基層採訪返回的途中,在肅鹽公路距離肅北縣城12公里處的草叢裡發現一隻罕見的“大鳥”。這樣的情景引起了記者的興趣,馬上對它進行拍攝,可是隨著記者的靠近,這隻“大鳥”只是撲騰著向前,並沒有飛走。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肅北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東昇:“因為經常拍攝野生動物,對野生動物的習性還是有一點了解。所以說看到它掙扎,當時我第一直覺就是它可能受傷了,於是就想先把它控制住,再看能不能對它進行救助。”

經過觀察,“大鳥”的喙部有點血跡,而且眼睛似乎也受過傷,記者馬上撥打了肅北縣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站的報案電話。透過諮詢和商量之後,決定將這隻“大鳥”送到肅北縣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站進行救助。

肅北縣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站工作人員尼克木:“這是胡兀鷲,肅北草原分佈很廣,這很難見到。”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經過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站工作人員的初步檢查和確認,這隻“大鳥”就是一種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胡兀鷲,目前發現右眼失明。

尼克木:“眼睛看不到,飛行當中干擾大,飛不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工作人員還將對受傷的胡兀鷲進行深入檢查和治療。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瞭解,胡兀鷲別名大鬍子鷲,蒙古名莎胡力圖要拉,主要以動物屍體或裸骨為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棲息於海拔2千到5千米的草原和高山裸岩地帶,屬山地型鳥類,習慣於在懸崖邊緣、峭壁凹陷處或峭壁崎垂巖下營巢。很多情況下胡兀鷲會承接金雕留下來的巢穴,每年6-7月份繁殖,每窩產卵2枚。

肅北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東昇 額爾登曲龍

胡兀鷲

記者順路救了一隻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胡兀鷲(學名:Gypaetus barbatus):也名胡禿鷲,體重3。5-5。6千克;體長1-1。4米。全身羽色大致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鬍鬚而得。頭灰白色,有黑色貫眼紋,向前延伸與頦部的須狀羽相連。後頭、頸、胸和上腹紅褐色,後頭和前胸上有黑色斑點。體型一般是雌鳥比雄鳥稍大。

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區。喜棲息於開闊地區,象草原、凍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處,也喜歡落腳於海邊和內陸的岩石或懸崖之中。它們的巢大多位於巖洞裡或懸崖的突出處,是用細枝堆成的平臺,中間呈淺窩,裡面襯草和毛髮、毛皮、骨頭等。食腐。常在空中長時間的滑翔和盤旋,取食腐屍上其他食腐動物不能消化的部分,會把骨頭從高空拋向岩石打碎。亞成鳥通體為深色,要5年才能完全成熟。分佈於亞洲、歐洲和非洲。

酒泉廣播電視臺小編:阿甩

甘肅省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編號:

621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