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當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不長眼的大臣把皇上給惹生氣了,皇上吹鬍子瞪眼的,把他給我打入死牢。秋後問斬。或者說推出午門斬首示眾。之後呢,這個犯人就被放進了全景天窗的囚車送到了行星的場地,到了目的地就砍嗎?不是,到那是等死。這個監斬官是時不時的抬頭看看太陽,第一頭再看看手機,只要這個鬧鐘一響,然後大叫一聲。五十三刻一到,行刑,犯人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今天咱們就聊一聊,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首先這個午門斬首這事兒,咱們得闢謠一下。午門是明朝的時候建起來的,當時根本就不是處決犯人的地方,而是執行廷仗的地方。明代的清流文人。特別是御史,就有個愛好,幹嘛呢?懟皇帝,明朝它養史啊,特別是明朝的後期,養了一大群的御史。大家呢以抨擊朝廷為榮,以用此要挾朝廷為榮。皇上啊,你聽不聽我的呀,你不聽,我就一頭撞死在你面前。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說著從懷裡掏出幹豆腐來,彷彿死了就可以流芳百世似的。反正呢就是一個原則,皇上越生氣越好,因為當時不能殺言官,朝廷不會說,因為你懟了皇上就把你處死了。最多是拉下去挨棍子去,去哪兒打呢?就是去這個午門。到了清朝,這個午門更不是斬首的地方了,是幹嘛的呢?是打完勝仗之後,作為凱旋儀式的地方。清朝處決犯人都是在柴市或者菜市口,而且午門其實他相當於皇帝的家門口。推出午門斬首示眾,這句話什麼意思呀?我給大夥翻譯一下,其實他是這個意思。讓這貨死遠點兒,別把我們家門口弄髒嘍。所以午門從來不是斬首的地方,午門斬首隻是一句謠傳。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為什麼秋後問斬?答,法律規定的。舉個例子,漢代只能在秋冬執行死刑,立春之後就得禁止了。明朝宋朝、唐朝除了犯罪,情節嚴重的,立春之後,秋分之前是不可以執行死刑的。到了清代,行刑的時間就是農曆的十月到十二月。我這一說,您這一聽,哎呦,這一年有三個月能執行死刑也不少了。但是啊在這個時間段裡頭。趕上皇上生日,這麼大的節日啊,二十四節氣日,或者說颳風下雨啊,電閃雷鳴的天氣啊,都不能殺人。執行死刑的日子其實是屈指可數的,往往都是什麼樣的?哎,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正是行刑的好日子呀,大夥早就等著急了吧,來來來站好站好,禁止插隊啊,今天咱們行行了。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另外,古人認為秋天主肅殺之氣,此時殺人不僅可以滅掉他的肉體,更重要的是,讓他的靈魂也隨著收斂的秋氣一同對自然界帶走了,以減少他對於社會的危害,不再冒頭了。說白了就是古人認為這個時候殺的人容易死透露。春天就不行,大家如果讀過這個黃帝內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春天雨而勿奪,賞而勿罰,生而勿殺。古人不管做什麼事兒,都講究一個因天之序。還有一個原因很實在。你說既然是斬首示眾了,春天斬,大夥兒都忙著種地呢,誰看呢?但是秋天就不一樣了。秋收之後,那正是閒著打麻將的時候。哎,聽說了嗎?明天這個菜市口可有砍頭表演的,這一玩兒,看著新鮮也不要門票啥的,咱們大夥一塊看看去。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怎麼著來看行刑的人就特別多。等到執行死刑的時間到了,這劊子手是手起刀落,現場就一股子屎尿味飄出來了,就能起到這種殺一儆百的作用。這個五十三刻是什麼時間呢?古代是以漏刻計時的一刻鐘,相當於現在的十四點四分鐘,五十三個,大約是十一點四十四分左右。這個時候你想,人是最為慵懶的時候,昏昏欲睡的這個犯人也是一樣,腦袋落地的瞬間他不會感覺到特別的痛苦,稀裡糊塗的這人就死了。

古人為啥是秋後問斬呢?還得五十三刻,為什麼在午門斬首呢?

這也算是對於犯人的一種憐憫吧。另外呢就是有點迷信色彩,古人認為這個時候陽氣最盛,鬼魂呢不敢出來作祟。總體來說,古人還是挺聰明的,考慮的比較周全。有人說了,哎,就是有點迷信。其實我看來呢更多的是古人對於大自然的一種敬畏,服從自然的規律。而這種敬畏不正是現代人,所缺乏的嗎?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話請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