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戰神在古希臘神話中主宰著殺戮、戰爭,神之所以為神,是因為他們做了超越人所能為之事。在人類歷史程序中那些因為百戰百勝,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將士,被人們稱為戰神。

古往今來,我國的戰神上到上古時期的刑天、蚩尤,下到史實時期的白起、徐達、霍去病、項羽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贏取身前身後名的大將軍,只有這樣的將軍才能被封為戰神。

但為何有人能一戰未勝,卻被封神呢?且此人還是一代君王李世民手下的將士。

眾所周知,帝王將相都有識人之能,李世民作為開啟貞觀之治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協助下,他的父王李淵建立大唐王朝,在他的統治下,才有了讓世界稱臣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稱帝后的李世民不僅吸取前朝失敗的治國經驗,同時知人善任,用人唯賢,

可在他手下卻有一名武將,幾乎每次獨自帶兵打仗都鎩羽而歸,就沒有一場凱旋。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據說這是他手下最窩囊的將領。李世民為何他卻繼續任用他,並在死後被封為戰神呢?

出身顯赫,起兵身隨,官至將軍

此人本名為李壽,字神通,隴西成紀人。他出身顯赫,是唐朝宗室,唐太祖李虎的孫子,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李世民的叔叔。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在617年,李世民手下豪傑彙集,深感隋朝的統治大失民心,時機已到便催其父李淵在太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起兵。

李淵起兵後,隋官便對李淵的同族人進行了搜捕,恰巧此時李壽家住長安今陝西西安,無奈之下,他只能逃亡到鄠縣起兵響應李淵。

李壽響應號召後,便與平陽公主以及何潘仁一起進攻鄠縣。後等李淵渡過黃河後,李壽與平陽公主、段綸一起迎接李淵。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番征戰後,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大封將士。李壽因為是皇親國戚,且首先響應號召,這一舉動使得他的地位不可動搖。此時的李壽已官至大將軍,成為唐朝的開國元勳。

無獨當一面之能

李世民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人,可惜就在李壽這裡馬失前蹄。李壽因與李世民關係交好,且又是皇親,所以李世民對其極為信任,在之後的戰場中多次將重要的任務都交給他。

而李壽第一個進攻的就是宇文化及,而宇文化及是隋朝人盡皆知的廢材,李壽輕而易舉的便攻克了魏縣,殺俘兩千餘人,並帶兵追至聊城。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宇文化及因軍中糧盡,於是請求投降。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時李壽卻為求利,想要掠奪財產,用來犒賞三軍,對此不予接受。

他的手下崔幹極力上諫請求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可李壽大怒,將其囚禁在軍中。

不久後,宇文化及得到其弟宇文士及從的接濟,於是開始了頑強的抵抗。

當時貝州刺史趙君德率先登上城牆,李壽卻因妒其功勞,收兵不戰。

這使得趙君德無功而返,大罵著下了城牆。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隨後,李壽又派軍進攻,半道竟被武裝人員打敗,敗興而歸。此時,竇建德率軍前往,嚇得李壽立馬撤兵。

竇建德僅用兩日便破城而勝,生擒宇文化及。

竇建德軍勢日益強大,李壽卻屢戰屢敗,一路逃亡,在黎陽城被俘。

被俘後因為其皇親國戚的地位,使得竇建德不敢怠慢。當時與李壽一起被俘的還有徐世勣,徐世勣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假意投降最終逃出生天。李壽則混吃等死,最後在李世明的救助下才得以逃脫。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雖然他屢戰屢敗,但是李世民卻依舊沒怪罪他,讓他繼續擔任統兵大將。

彼時,劉黑闥起兵造反,李世民任命李壽為大將軍,領兵討伐劉黑闥。

此時大唐已經安定,兵肥馬壯,且李壽身邊還有許多謀士猛將。劉黑闥僅僅是散兵遊勇,他的組織只是一個民間集團,實力遠不如李壽。

就這樣一場差距懸殊的征伐之戰,李壽卻因為指揮不利,被殺的鎩羽而歸,河北防線被迫。

自此,李世民知道李壽沒有成為將軍獨當一面的能力,且屢戰屢敗,嫉妒他人,毫無將軍的氣量。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李淵和李世民念在其親情的份上,依舊為其嘉獎,不過再也沒有讓他獨當一面去領將殺敵。

死後被封神

之後李世民發動了奪權戰爭,史稱玄武門之變。李壽雖然並沒有參加此次的玄武門之變,但是他平時與李世民十分交好,事發之前還與李世民一同暢飲,並護送李世民返回府邸,算得上能審時度勢,站對了隊伍。

李世民穩定朝政後,開始賞開國元勳,李壽的功賞在房玄齡等人之下。

李壽好大喜功,認為自己最早響應號召是開國元勳,而房玄齡、杜如晦等文人只會紙上談兵,但是功勞在自己之上,心中難服。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唐太宗立馬反駁道:“起兵之時,人人皆有響應之心。叔父響應號召是逼於無奈,且未曾身屢行陣。

山東不能平定,在建德南侵之時,又全軍覆滅;現論功行賞,若不是玄齡等人有運籌帷幄的才能,如何能成就功業。你雖然是我的叔父,但我不可私濫賞封,讓你和功臣同賞。”

貞觀四年,李壽在長安去世,朝廷追封其為司空,諡號靖。在貞觀十四年配享高祖廟庭。在古代權貴去世後都會讓人寫墓誌銘,以表彰其生前的事蹟。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墓誌銘一般都美化了前人的事蹟,在《大唐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誌銘》中,就對李壽的生平事蹟進行了無限的吹捧。

雖說墓誌銘會美化,但是如此誇大其詞的墓誌銘也是少有。李世民也可能是因為與其叔侄關係上,並沒有拂其面子,於是一個沒有打過一場勝仗的“常勝”將軍由此產生。

不可不說的是,李壽的政治敏感度極高,能夠最先響應號召,也能夠敏銳的嗅出政治鬥爭。只可惜,他沒有將自己的才能用在領兵打仗之上,這也是李世民在識人之上少有的失足之處。

李世民手下有個窩囊將,沒打過一次勝仗,死後卻被吹噓為戰神

結語

金戈鐵馬征戰沙場是鐵血男兒的英雄夢,李壽雖生前沒有什麼戰績。但在死者為尊的古代,他的墓誌銘將這個文不能運籌帷幄,武不能征戰沙場的人寫成了“文武雙全,久蓄奇才”的行為實在是令人唏噓。

在我們傳唱戰神之時,要認清楚虛實。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由勝者編寫,面對歷史我們要辯證看待,面對聖人我們也應當清楚他們也曾是人,一代帝王也有其錯識的時候。在現實中我們也要善辨真偽,勿聽風就是雨,錯將窩囊當戰神。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