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東漢末年,當時的潁川士族集團赫赫有名,從潁川誕生了許多的名士都成為了曹操手下著名謀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這中間有四人在當時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而這四人在曹魏建立後,都成為了曹魏政權朝廷上的重臣。我們來看看是哪四人。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陳群

一、陳群(?-237年2月7日),字長文。潁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

陳群出身名門。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後,陳群是輔佐曹叡的託孤大臣之一。陳群可謂是曹魏最高階的重臣,為創立曹魏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還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陳群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諡號“靖”。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他創立的“九品中正制”一直沿用到隋朝建立科舉制度才廢除。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趙儼

二、趙儼(171~245年),字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名臣。

趙儼素有熟讀經史,精明強幹的名聲。建安二年,投靠曹操之後,歷任朗陵令、司空府掾屬、主薄,曹操曾任命趙儼為參軍,參與張遼、樂進、于禁三軍軍事。趙儼運用規勸、疏導的方法,使三位大將消除積怨,保證了軍隊的團結。因趙儼治軍有方,從此經常被任命統率協調曹操的高階將領出外征伐。後為關中護軍,統率韓遂、馬超降軍五千,於新平之役大破羌虜。漢中之役,恩威並施,定兵亂於未然。後與徐晃領兵趕赴荊襄,大敗關羽,解曹仁之圍。魏朝建立,歷任任大司馬府軍師、大司農、徵蜀將軍、徵西將軍、驃騎將軍、司空等職,為四朝元老重臣。死後諡號為穆。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杜襲

三、杜襲,字子緒,潁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官員。

杜襲投奔曹操之後,歷任西鄂縣令、議郎、丞相軍諮祭酒、侍中、丞相長史、駙馬都尉。擔任西鄂縣令的時期,率領城中百餘人,於西鄂大破劉表的步騎一萬人。魏文帝時期,出任督軍糧御史、尚書,累封關內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時期,出任曹真和司馬懿的軍師,多次隨軍攻打蜀國,抵禦諸葛亮的進犯。官拜太中大夫,封平陽鄉侯。去世後,追贈少府,諡號為定。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辛毗

四、辛毗(生卒年不詳),字佐治,潁川陽翟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

最初,辛毗跟隨兄長辛評在袁紹帳下。官渡之戰後,辛毗投靠在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帳下。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袁譚被袁尚打敗,走投無路之際,派辛毗為使者,向曹操請降。曹操久聞辛毗的名聲,就乘機將辛毗留下。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為侍中,賜爵廣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潁鄉侯,食邑三百戶,後為衛尉。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渭南,司馬懿上書魏明帝,要求出戰,被明帝拒絕。魏明帝惟恐眾將不聽排程,就任辛毗為大將軍軍師,加使持節號,趕赴魏軍大營,遏制諸將行動。將領們都因辛毗素以剛正、執法嚴明而不敢輕言戰事。司馬懿屢次請求出兵,都被辛毗嚴辭拒絕。諸葛亮病逝後,辛毗返回國都。不久逝世,諡號肅侯。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潁川“四大名士”,每一個都為曹魏做出巨大貢獻。可惜的是,他們在今天卻沒什麼名氣,不由得讓人感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