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我是魏延,今天我必須說一說我身上的罵名。就因為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五十三回說一臉正氣的我腦後有反骨,才出場就差點被諸葛丞相斬殺。而廣大的觀眾姥爺們透過各種演義、電影電視劇就只認為我是反骨仔,背叛了蜀漢的反骨仔,因此被罵了一千七百多年,今天該還我一個公道了。我只是看不慣楊儀,不想耽誤丞相北伐大計,不得已舉兵。

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初入蜀漢,成為大將

211年我跟隨主君劉備入蜀,因數次攻略蜀有功而成為牙門將軍,期間我一直在刷戰功,做貢獻。皇天不負有心人,主君終於自立為漢中王,要遷回成都,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守將來鎮守漢中。當眾人都以為漢中守將必定是張翼德將軍,沒想到主君突然宣佈我擔任漢中守將,驚喜來得太突然(當然以我的才能也在意料之中)。

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再後來主君自立為帝,我也成為了鎮守一方的鎮北將軍。可是主君因二弟關羽關將軍的死與東吳大打出手,在夷陵以失敗告終,最後憂憤而死。這時候諸葛丞相就成了整個蜀漢的靈魂人物,憑著一己之力主持了北伐。作為後進大將,必須是我為丞相打頭陣,以我的才能必定打得曹魏抱頭鼠竄。

隨丞相北伐,得力干將

於是在第一次北伐時我就提出這樣一個策略:

“長安守將夏侯楙年少,嬌生慣養、怯而無謀。今日假若我魏延領精兵五千,揹負糧草五千,直由山道深入,尋秦嶺而向東,到達子午再往北行。不過十日就能抵達長安。夏侯楙見我軍突然出現,必然乘船而逃。如此一來,長安城內只剩下御史、京兆太守而已。長安北門有散民之谷,足以供應我軍糧食。而由東方相會合,需要二十日,屆時丞相您在由斜谷趕來,必定可以在此與我會師,這麼一來,可以一舉平定咸陽以西。”

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可是丞相認為此舉太過冒險,並且當時魏軍也是有司馬懿等老謀深算之人,於是就否定了這個建議。可是我魏延何等人也,雖然是有些冒險,但是北伐大業怎麼會不冒險,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行不行。

被馬岱所斬

楊儀此人素來與我不和,論能力我不弱於他,統兵他不如我,丞相病危時就交代我們如果他死了要秘而不發,就像往常一樣行事。可是楊儀等人仗著丞相的餘威很快就整頓了部隊,並下令撤退。本來大好形勢現在撤退豈不功虧一簣,於是我就想率領眾部繼續北伐,聽楊儀的口氣我必須得聽他的且需要斷後,受到他的節制。

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這必須不能忍啊,於是我就聯合費禕告知部下繼續北伐,當時他還建議我抓住楊儀及其鐵桿,把軍權拿到手,可是我猶豫了。等到我想那麼做的時候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趁著楊儀大部隊還沒有南歸,先行率部斷了棧道,阻止大軍南歸。楊儀緊跟,沒辦法與之交戰,並上書彈劾對方反叛。

當王平說出那句:“公亡,身尚未寒”時我就知道我徹底敗了,於是引兵退走,可楊儀哪裡能放過我,於是派了平北將軍馬岱來追殺我,最後不敵被斬殺,頭顱被帶回去後還被楊儀怒踩……我的一生結束了。

被《三國演義》固化的魏延,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不是反骨仔?真相如何?

可是我並沒有反叛之意,我只是想著丞相的北伐事業現在還不是終結的時候,作為丞相帳下得力部下,必須站出來做點什麼。當初曹操勸降我的時候我痛罵了他一頓,還射出一箭。我就從來沒有想過要反蜀,畢竟這麼多年來我深知主君的為人,早已決定終身為蜀。

後來在大後方的蔣琬也只是聽了楊儀的說辭後便就此揭過,我的死也從此成為冤案。再後來到了羅貫中手中我就變成了天生反骨之人,可是我對蜀漢絕無二心,蒼天可鑑啊。楊儀就是心胸狹隘之人,不僅讓馬岱殺我還誅滅我三族,而經過羅貫中的一番添油加醋的描寫,徹底與反骨仔脫不開干係,這口大鍋來自羅貫中。

參考:《三國志》《漢晉春秋》《南鄭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