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作者 | 劉娜

既然是談人性,就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善即惡,非美即醜。

談談“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人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

7月1日,林爸爸公佈這個訊息後,遭到了全網一片罵聲。如今評論區已關閉。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林生斌微博

首先說明,我所寫的每篇文字,都是慎重考慮的。

我不會像某些人,昨天還把林爸爸捧上神壇,哭著喊著說“林生斌,太好了,太難了,太苦了”,今天就把林爸爸推到陰溝,恨著罵著說“林生斌,太壞了,太渣了,太惡了”。

在眾人讚美他時,我沒有寫過他;在眾人辱罵他時,我也不會暴跳如雷。 我向來分析的,

是如何破情執,識人性,去成長。

如果做不到這3點,下一次再出現類似的事件,被打臉的人,還是這波一夜之間倒戈的人。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林爸爸自曝再婚生女後,他已逝前妻朱小貞的哥哥朱先生,在7月1日中午,也發了一條微博。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剋制隱忍的迴應,激起了網友的滔天猜想,

也從側面印證瞭如下事實:

第一,

朱小貞當年和林生斌的婚事,她孃家人是持反對意見的,但她“執拗”地要嫁給林生斌。 後來,悲劇發生,朱小貞和3個孩子不幸全部離世,孃家人想起過往的種種,後悔不能穿越回過去,攔住這門親事。

第二,

朱小貞和3個孩子走後,林生斌拿到了鉅額賠償,但因為這筆錢(網傳為1。3億或1。2億),他和朱小貞孃家人鬧了矛盾。甚至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

第三,

因為賠償款的問題,林生斌站到了朱家人的對立面,這幾年,他大機率沒有如當初承諾的那樣,把前岳父岳母當父母善待。 就連他再婚生女一事,朱家人先前也只是聽到風言風語。 這兩年,朱家人每每透過網路,看到林爸爸“深情+堅強+大愛”的故事後,就會一遍遍想到再也回不來的朱小貞和3個孩子,不禁悲從心來。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做公益的林生斌

這3個事實,是我從朱小貞哥哥微博裡,得出的結論。 至於網友揣測腦補的,其他一系列證明“林爸爸極其渣”的故事,如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暫且也拿不到檯面上。 不管是從新聞的角度,還是從寫作的角度,材料是否屬實,都需要正反兩方當事人的相互印證。 否則,不足以構成證據鏈。 如今,網友們最氣憤,說來說去,其實還是2點:

第一,

林爸爸已和別的女人,有了事實婚姻,且也有了孩子,但沒能誠實地告知公眾,長久偽裝深情人設,欺騙大眾。

第二,

林爸爸在社交平臺上,又是捐款又是做公益,對陌生人如此慷慨大方,但對亡妻的父母,卻一毛不拔,讓人心寒。 這起紮根於慘案的事件,如今成了狗血劇,想必是九泉之下的朱小貞和3個孩子,都極其不願看到的。 事件到底如何定論,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我想透過這件事兒,和朋友們聊聊,

這樁事件中的人性弱點。

既然是談人性,就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善即惡,非美即醜。在兩極之間,有著大量混沌且斑駁的地帶,卻藏著真實而遼闊的人間。 不管今天你是支援林生斌再婚,還是倒戈後把他罵得狗血噴頭,

如果你不能從感性爆表、理性寥寥的二元論思維裡,掙脫出來,建議你不要閱讀下面的文字。

我不會只說大眾喜歡的好聽話,也沒有時間和任何人撕逼。

01

真愛是永恆的,

但不是唯一的

林爸爸如果愛亡妻,是不是就不應該再找後妻?或者說,如果你真愛過一個人,是不是就不會再愛上別人? 從人性的角度:

真愛是永恆的,但不是唯一的。

真愛是永恆的,意味著,在某個階段,你真的愛過某個人。真愛不是唯一的,意味著,在下個階段,你還會真的愛上別人。 這話並不難理解。 你情竇初開時,喜歡上一個單純乾淨的少年,曾為他黯然傷神,為他流淚哭泣,為他輾轉反側千百回。 但這並不妨礙,你成年後,愛上一個縱橫捭闔、風情萬種的愛人,為他身上的微光、眉眼的故事、心中的江湖,而無法自拔。

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和你相遇,是你不同階段內在情感的投射。

你在不同年齡,愛過不同的人,這不是濫情,也並不羞恥。

羞恥的是,你誰都沒有真愛過,或這山望著那山高。抑或,口頭說愛著這一個,背後又愛著另一個的演戲。 除此之外,你必須承認,在情感問題上,兩性之間有著巨大差異。

02

關於喪偶,男女有著極大不同

林爸爸再婚生女的訊息傳出後,有讀者給我留言: 因為這件事兒,同事分成兩派,吵了起來。 男同事認為他挺過來,已經很不容易,再婚生女,值得祝福;女同事卻覺得從亡妻和孩子們離開,到再婚生女,時間太短了,真是讓人心寒。

這種分歧,其實反應了男女兩性的思維差異。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不管是之前在報社上班寫情感專欄,還是後來做自媒做心理諮詢,我都見過不少喪偶的人。 實話實說,在守寡這件事兒上,男女從生理結構,到心理認知,都有著極大的不同。

男性思維理性,注重實際,且大部分人生活能力較差。

他們在妻子去世後,悲痛一陣子,就會開始新生活。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女性,來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以及肉體和心理的空虛。

女性偏感性,把感情看得很重。

她們常常會沉浸於思念裡,用反覆的回憶給往事鑲上一層金邊,沉浸於亡夫被美化的愛和好裡,遲遲無法邁出新生的一步。 誰的做法,更值得稱讚? 以外人看,男人更薄情,女人更長情。但從家人的角度,卻是期望喪偶的那個人,快點走出痛苦,早點迎來新生活。

人到中年,我拒絕搞男女對立,只是把所見所思的兩性不同,分享給朋友們。

願你們看見其中的差異,進而明白下一條。

03

在別人那裡,

我們一直沒那麼重要

林生斌這件事兒,之所以成為今天這樣的局面,就是很多人之前自動代入,把自己當成了事件的男女主角,然後入戲過深。 最後,覺得深情被辜負,真愛不存在。

有句話說,

透過失望的路,都是由過分期待鋪就的。

其實,一個人成熟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是破除自戀和學會自愛的過程。 破除自戀,就是不再覺得自己是萬物的焦點,離開我地球都不轉了,進而放棄對外在評價的痴迷。 學會自愛,就是回到自身愛自己,構建自我內在的秩序,接納自我好與不好的部分,然後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萬物。 舉個例子。 我有個女性朋友,總覺得自己在家裡,在單位,都特別重要。 所以,工作時,特別賣命。回到家,大包大攬。 直到38歲時,她發現丈夫出軌,她自己也患上癌症,一下病倒在床上,開始像一個老化的機器一樣,一點點修補身體器官的各個零件,才大徹大悟:單位離開她,照樣運轉;男人離開她,照樣快活。 她離了婚,學會愛自己。 我們認識20年了,她如今55歲,沒有再婚,依然活得很好,鍛鍊身體,穿好看的衣服,去不同的國家旅行,甚至拒絕被重男輕女的父母盤剝。 她的故事,還有《人間世》中張麗君的故事,都告訴我們:

對於別人,我們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我們重要,首先是對自己而言很重要。

我們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和磁場,帶動其他人。 如何才算真正的自愛?

04

去神化,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自從有了網路,就有了一個頻率出現極高的詞彙,叫“人設崩塌”。 這次,這個詞彙,用到了杭州林爸爸——林生斌身上。 其實,沒有什麼“人設崩塌”。 如果你對人性的洞察足夠開闊,你就會發現:

“好”中,本來就藏著“壞”。

“善”中,也會隱遁著“惡”。

“對”中,也有相對的“錯”。

而我們,對自己不夠好,甚至糟糕的一面,接納的是否足夠,決定了我們內心是否平和: 沒有誰是完美的。 一個真實且成熟的人,本質上是知道自己不夠好,然後在寬容裡,變得更好。 而我們只有洞見了自己是正邪同體、善惡共生的,看待別人時,才不會陷入盲目崇拜和一味神化。

成長,就是一個去神化的過程:

不再神化自己,不再神化父母,不再神化孩子,不再神化身邊人。 而去神化,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道德——

05

道德是約束自己的,

不是向外綁架他人的

一個成年人,要謹慎站在道德高地,去譴責他人,而是學會思考:

若我是他人,會比他人做得更好嗎?

這,就是換位思考。

但要時時用道德,來約束自己,避免傷害無辜:

我的初心和行為,是不是違背了公序良俗?

這,就是持戒而行。

林生斌再婚生子,連朱小貞的哥哥,和絕大部分網友,都是持祝福態度的:沒有人要求一個健康且正常的男人孤獨到老。 因為,這有違人性,很多人自己也做不到,不該這樣要求別人。 但,朱小貞的哥哥,從來沒有拿亡妹和孩子們做文章,賺流量,搞人設。

這就是差別,也藏著道德的深意:道德是向內約束,而不是向外標榜。

向外標榜的道德,很容易在迷失中,陷入表演裡——

06

任何時候,都不要過分炒作家人

不管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避免過分炒作自己的家人。更不要說是已逝的親人。 既然是過分炒作,就是說,它不是適時的分享,也不是無意的透露,而是別有用心的利用。

杭州保姆縱火案後,林爸爸如果在案件完成司法意義上的終結後,不管是做服裝品牌也好,做公益慈善也好,都不再打著亡妻和天堂裡孩子們的旗號。 那麼,今天,他縱然再婚生子,大家也不會反應如此激烈。 奈何,

人性的弱點是虛榮和貪婪。

面對追捧和讚譽,利益和誘惑,很多人容易迷失在表演裡,而忘記了做回真實的自己。

林生斌再婚生女事件,更多真相被曝光:你不知道的7個人性弱點

這是一個敬重專業精神的時代。 一個人,不必表演那麼多感情戲。 做好自己的專業,就是對家人、對粉絲、對時代、對國家,最好的致敬——

07

情感中隱秘的殺手,

是尋找替身

在朱小貞的哥哥朱先生髮聲之前,我對林爸爸最大的質疑,並不是他踩著7月1日的節點發文,而是他那篇宣佈再婚生女的微博裡,提到小女兒出生後,這樣形容: “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她終於又回來了。”

她是誰? 是把後妻,當成前妻?還是把小女兒,當成已逝的大女兒?

不管是誰,這種尋找替代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年少時,覺得“從此後,我愛的人都像你”,是極致的深情。

年長後,覺得這句話是對身邊人的侮辱和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傷害和貶低:你要有多懦弱,才一味活在過去。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願意當誰的替身。 前妻和去了天堂的孩子們,是不可替代的。 後妻和健康可愛的小女兒,同樣是不一樣的煙火。

活在真實和尊重裡,方得自由和安穩。

活在清醒和善良裡,方得成長和修行。

以上是關於兩性關係和人性弱點的探討,感謝你們讀到最後。

最後願逝者安息,願生者慈悲,願我們守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