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國慶假期已過大半,你是怎樣休假的?嗨皮不嗨皮?勞累不勞累?我們是這樣過節休假的,猜猜古人都是怎麼休假的?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五代 燃等祈禱 莫高窟146北壁

人類早期的休假主要是源於祭祀行為。在當時,人們每年都要舉行兩次祭神活動,分別是春日的祈農之祭和秋日的豐收之祭。祭祀時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宴樂,熱鬧非常,官府於是也暫停公事,放個假與民同樂去了。

除祭祀外,被古人認為有“澡身浴德”之效的洗浴也是官員放假的一個重要因素。

古時貴族洗浴講究沐頭浴身。長長的頭髮沾了水,又沒有電吹風可用,自然難以做正式打扮,因而也不方便坐堂理事,所以他們一般會閉門謝客,同時暫停公務。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明代 陳洪綬 晞髮圖

到漢代,政府將其規定為明確的休假制度。據《漢律》描述,“吏五日得一下沐也”。也就是說官員攢滿五天的工作日後,可以兌換一天的假期用來洗澡。後來人們把這種休假方式稱為“休沐”。

與現代統一的週六週日不同的是,漢時期實行“輪休”制度,以保證每天都有打工人在崗打工。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休假時,就是由上官桀(漢昭帝上官皇后的祖父)留在“辦公室”處理政務的。

“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

——《漢書·霍光傳》

此外,由於漢代官府採取“寄宿制”,官員需要離開家人單獨住在府中。因此,對於他們來說,“休沐”不僅僅是洗澡假,也是他們歸家探親的日子。如果官員放假了還留在單位,則會被認為是一種對家庭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西漢的薛宣就曾勸帶假辦公的張扶遵循古制,回家多陪伴親人,言曰:“曹雖有公職事,家亦望私恩意。”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魏晉時期,在政府頒佈的《魏令》和《晉令》中皆有提及休假制度,官員放假被更為規範地納入法律體系,呈法制化趨勢。

田假、授衣假、私祭假、婚假、拜墓假等都是重要的法定休假。官員每月有五次申請額度,一年最多放六十天,病休可再申請延長二十日。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唐時期政府對休假制度進行調整,將假期間隔由五日一休改為十日一休,也就是“旬休”。同時又增設了節令假,假期是“水漲船高”,變得比漢朝還多。

只是對於部分官員來說,他們並不能完全放假。例如,根據規定,元旦節內,地方行政長官需要值班,不得離開衙門,只能讓家屬到府看望。假期結束後,官員必須準時返崗,因為如果人不來的話,錢也就沒有了。

“諸州府縣官請出界假故一月以下,即任權差諸廳通判;一月以上,即勾當留官,例其課料等,據數每貫克二百與見(現)判案官。”

——《唐會要·卷八十二》

晚唐時期正式確立了退休制度,據《通典》記載:“大唐令,諸職事官,七十聽致仕。”,“諸職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給半祿。”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宋朝的基礎放假制度與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與唐朝不同的是,宋朝繼續擴充了很多節令假,對唐時少數出現過的幾次因事設節做了大力推廣。

宋真宗因為天書事件而設立天慶節就是一個典例。

故事還要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初三說起。當時在皇宮左承天門南角的獸簷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兩丈多長的黃帛,其上還書有文字,經專人翻譯,內容如下:“趙受命,興於宋,付與恆(即宋真宗趙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宋真宗認為這是神人在向他降下天書,並決定為此設節。從此,正月初三日就被定為天慶節,大宋的公務員也因此多了五天假期。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宋真宗

有時候假期太多,容易導致政務堆積。包拯曾因此特意上書宋仁宗,言:“每節假七日,廢事頗多,請令後只給假五日。”

之後,有些假期就變得像是程式設計師頭頂的頭髮——不僅少了,而且很難再長回來。

當然,打工仔們想要偷懶的心情可沒有隨之減少。據沈括《夢溪筆談》描述,宋時輪值翰林館閣的官員常以“腹肚不安”為由,翹掉夜班,導致原本應該是記錄值夜的“宿歷”漸漸地變成了“害肚歷”。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元朝因循舊制,仍採取“旬休”,但刪減了很多節假日。

中統五年(1264年),政府規定,京府州縣官員,“若遇天壽(皇帝生日)、冬至,各給假二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給假一日。”同時備註“公務急速,不在此例”。意思就是愛會消失,恨會消失,但工作不會,辦公室才是宇宙真正的盡頭!(誇張了)

至元八年(1271年),政府還規定,對因病休假超過百天的官員做停薪留職處理,並要求官員自停薪日起,限期十二月回任。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中書省的建議下,元世祖將官員的日常休假由“十日一休”增加為“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乙亥日休假”。但同時又規定這五日不能殺生。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明朝大概是最“勤政”的朝代,休假制度幾乎是走向了與宋朝相反的另一個極端。不僅官員們的基礎休假被縮減為“一月一休”,大量的節令假也被廢除,只有元旦、冬至、元宵三節,被保留了下來。其中,元旦休五日,冬至休三日,元宵休十日。值得注意的是,元宵節延長至十日的規定僅為皇帝對京官們的恩賞,並不適用於地方官員。同時,元宵假內,若有外任官員赴京考核,相關衙署須照常辦公,“不可妨公務耳”。

但有時候皇帝也會“大發善心”,友情贈送官員一些假期。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就曾賜上元節假25日。比起這些偶然的賜假,更為特殊的還得數翰林院庶吉士的休假制度。相別於一般官員,他們的假期要多得多,可以“五日一休沐”。國子監學生的休假也比較特別,為“朔望給假”,一月兩休。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清代中央衙署將元旦、冬至、元宵三節統一為一個假期,稱為“封印”。由欽天監測算吉日,依此為“封印”的起止時間,每年不定,大約是從舊年的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起)放到新年的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止)。

這也是清公務員們的唯一節假。由於“封印”假期過長,缺少官員管束,因此,在這一時期,社會治安經常出現問題。類似為富不仁的地主逼租佃戶的案子就已發生多起。“甚爾掀瓦掇門,拴妻縛子,又甚將本人鎖押至家,百般吊打。”針對此類事件,天台縣令戴兆佳曾專門張貼布告,嚴禁土豪縱僕逼租,並強調:“本縣決不因封印便爾高臥衙齋,如入定之老僧,竟置民瘼於不問也。”

鴉片戰爭後,受西方影響,週日休假成為一種普遍的放假方式。

中國古人如何休假?

從先漢到清,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休假制度,它在決定官員生活作息的同時,也對國家的政務處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