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在古代,皇帝作為權力的中心,如果死掉了,比如病死了,被刺殺、毒死、政變之類的,國家的大權就很容易架空,所以儲君很重要。另外大臣也熱衷於此事,扶持儲君成為皇帝就是從龍之臣。

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皇帝

提前確立儲君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消其他皇子的妄想,從而安定人心,保證政權順利交接。

而且早立儲君,能夠有時間逐漸培養,樹立權威,培植黨羽,穩固根基,安天下民心,順利繼位。

晚立太子會導致國家不穩定,如果哪一天突然駕鶴西歸,而未立儲君,那麼皇子之間的爭鬥勢必動搖國家,即使立下,太子由於新立,自己的實力不免有些不足,也難以駕馭其他皇子。到時候能不能坐穩皇位都是個問題。

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李世民

至於說很多矛頭指向儲君一說其實站不住腳,假如你是儲君,別人是會巴結你還是會找你的茬兒呢?答案不言而喻。因為大家都知道是你的了,一般沒人敢搶。

不過我們大家都有個錯覺,認為大部分太子是繼不了皇位,但是歷史上九成以上太子順利繼位,廢太子另立儲君畢竟還是很少的,最熟悉的就是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透過政變登上了帝位。

諸如此類,卻也因此,往往被大家關注熟知,從而給人造成錯覺,好像早立儲君是別有用心。雖然提前確立儲君並不一定能完全防止權利鬥爭,很多時候最初確立的儲君也不一定能在最後登上帝位,但是對於穩定人心方面確實有一定益處。

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