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01、在中國歷史上,有種人叫作酷吏。所謂吏,是指有編制的官場人員。酷吏二字,不論是從字面意思、職業操守,還是背後邏輯來看,都可以稱之為“官場打手”。

但凡有點追求的帝王,如果身邊沒有幾個酷吏,百年之後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甚至更小一點的單位和企業,老闆也會豢養“縮小版”的酷吏。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但可悲的是,不論酷吏的職業生涯多麼輝煌,績效完成得多麼優秀,他們的下場總是很悽慘。而重用酷吏的帝王,也總是會被輿論和史書狠狠地記上一筆,好大喜功、不尊重朝臣等罵名都會和他們如影隨形。

歷史就是如此詭譎。帝王明明知道酷吏會招來罵名,酷吏也明明知道下場會很慘,但雙方依然能夠親密無間地合作數千年。歷代前任的悲慘結局都不能阻止甲方和乙方之間互拋橄欖枝,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其實很值得深入思考。

02、一般來說,除了一些性情剛毅的狠人外,大部分酷吏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原生家庭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人生選擇,畢竟當打手是苦活、累活、髒活,但凡有點資本的孩子,都不會選擇幹這一行。吃力不討好,何苦呢?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可對於有野心的窮苦孩子來說,有機會給帝王當打手,便是一條通天的路。就像漢朝酷吏寧成所說:“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千萬,安可比人乎?”意思是:做官不到省部級,做生意不達到百億,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同樣的話,主父偃也曾說過:“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這就是個人野心和追求。寧成當酷吏是為了做二千石高官,主父偃是年紀大了,已經沒時間論資排輩了,他只能走捷徑。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畢竟在正常情況下,窮孩子從小吏做起,能出頭基本靠運氣,實在是看不到希望。但投靠帝王,卻是看得見的前程。因為帝王也有政敵,他們時刻都需要一把鋒利的快刀,幫他做一些不能擺上檯面的私事。比如武則天。

原本她只是李家的媳婦,她做唐高宗李治的代理人,大家都還能接受,可她最後竟然想當皇帝,大家就不肯支援她了。

於是武則天扶持起了善於告密的來俊臣,並利用他來排除異己,把不支援自己的李唐宗室、公卿貴族誅殺了幾千家。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如此一來,武則天登基的障礙就被掃清了。而來俊臣原本只是個無賴,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出任重要職務的,可做了武則天的快刀後,他竟然官至太僕卿。

比如漢武帝。遍地的諸侯王勢力極其強大,他急需一把快刀,斬掉掣肘自己的政敵。於是,一輩子不順心的主父偃看準時機,給漢武帝寫了一封信,寥寥幾句話就說中了漢武帝的心思。

史書記載:漢武帝早上收到信,晚上就召見了主父偃,並且埋怨說,這麼多年你都跑哪裡去了,咱們可是相見恨晚啊。從此以後,主父偃就替漢武帝幹髒活。既然皇帝害怕遍地的諸侯王,那他就建議實行《推恩令》,逐步削減諸侯的實力。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但《推恩令》收效實在太慢了,他就收集諸侯王犯法的證據,並且直接擔任齊國的國相,名為輔佐,實際是抓小辮子。一旦他抓到犯罪證據,就馬上報告漢武帝,然後光明正大地廢除封國,把郡縣收歸朝廷。

這種事主父偃接連做了兩次。用一人滅兩國,漢武帝去哪找這麼便宜的事。髒活幹完了,主父偃的狠辣手段讓大家感到害怕,說不定哪天就輪到自己頭上了。

漢武帝也覺得差不多該收攤了,於是,主父偃被誅三族……髒活已經辦了,殺掉主父偃還能安撫人心,所謂殺一人而安天下,又是一件便宜事。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主父偃的人生路徑,可以看作酷吏的縮影。剛開始的時候,帝王要找打手,酷吏想出頭,於是君臣迅速結成親密戰友,並肩戰鬥,各取所取。

事情辦成以後,帝王要繼續扮演救世主,所以酷吏就成為藏起來的夜壺,以便下次再用。如果實在是人心惶惶,為了安撫人心,酷吏不得不成為背黑鍋的。

如果沒有漢武帝的賞識,主父偃只會一輩子受人白眼,然後默默無聞地老死,根本沒人知道他是誰。可當了酷吏,他實現了“權勢富貴震天下”的野心,並且給看不起他的人一個大嘴巴子。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而對於漢武帝來說,酷吏只是一把打擊政敵的快刀,刀壞了之後,再換一把新的就行。

03、對於朝廷來說,任何時候都需要酷吏。一個很殘酷的歷史經驗就是,能夠適當使用酷吏,往往是朝廷權威比較強盛的時候。

漢景帝時期,有一個酷吏叫郅都。此人外號蒼鷹,性格極其強悍,敢在朝堂上當眾和同事爭辯,還不給人臺階下……滿朝公卿都不敢正面看他一眼。當時濟南一個大家族有三百多人,他們依仗家族的勢力,根本不把官府和法律放在眼裡。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堂堂太守,一介省部級幹部都拿他們沒辦法。漢景帝派郅都去管理,說:“郅都啊,你辦事,我放心。”

郅都去了。剛調研清楚,他就把這個家族的族長拖出來斬了,其他人一看,嚯,他真的敢殺人啊!誰能不怕死呢?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大家都服氣了。郅都在濟南當太守不到一年,就把濟南治理得路不拾遺,旁邊十餘郡都很害怕他,都把郅都當親爹一樣供著。漢朝初年的一批酷吏更狠,他們不僅是皇帝打擊政敵的快刀,也是朝廷整治地方豪強的利刃,動不動就把地方豪強滅族,搜捕數千家。漢朝初期,地方豪強正在野蠻生長。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正因為酷吏充當朝廷的打手,做了朝廷不方便做得髒活,才能維護朝廷脆弱的權威。西漢宣帝以後,漢朝更改路線,原本“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被改成純正的儒家思想,酷吏的市場也就日漸縮小。

而諸侯公卿又都出身於貴族、豪強,因而逐漸導致地方勢力坐大,最終王莽篡位,實現不流血的改朝換代。

同樣的例子,在明末又重演了一遍。萬曆皇帝多年不理朝政,朝廷接近癱瘓,地方大員和鄉間豪強對朝廷的尊重也逐漸降低。除此之外,還冒出一個東林黨。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他們在地方引導輿論,控制經濟,在朝中又結黨營私……不論東林黨的道德學問多麼高尚,對朝廷來說,這就是個小幫派。

於是,魏忠賢充當了酷吏的角色。他用了幾年的時間來整合資源,把敗於東林黨的楚黨、浙黨和太監勢力整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勢的朝廷。

毫無疑問,魏忠賢一眾的道德水平都極其低劣,甚至有不少人渣,絲毫不符合治國賢才的標準,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魏忠賢扮演了強勢酷吏的角色,透過殘酷的政治鬥爭,嚴厲打擊了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讓朝廷權威重回頂峰。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不管史書怎麼評價,毫無疑問的是,魏忠賢專權的那些年,朝廷政令在各地都能通行無阻,並且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效率遠勝於萬曆年間。

而崇禎皇帝誅殺魏忠賢,卻沒有重新鑄造另一把快刀,馬上就失去了推行朝廷權威的利器。那些年眾正盈朝,卻政令不出皇宮。

酷吏和文官是國家政權的一體兩面,一個代表狠辣剛猛的霸道,一個代表陽光溫暖的仁義。只有仁義會缺少底氣,只有霸道又不會長久。優秀的帝王,往往是仁義和霸道通吃。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對待老百姓和追隨者,他們會露出仁慈的微笑,拿出糖果分給大家;對待政敵和朝廷的隱患,他們又會露出猙獰的獠牙。能做到“王霸”通吃的,都是狠角色。

04、古代的和平年代,國家重要的命脈是經濟。具體到朝廷層面,則是保障稅收的來源,保障國庫充足和朝廷的開銷。而屬於朝廷的稅收,往往會被地主截流,他們不僅不願意交稅,還會變成趴在國家身上吸血的寄生蟲。

正常情況下,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可一旦遇到特殊情況,國家開銷巨大,來自耕農的賦稅不足以支撐時,朝廷就會對大地主動刀子,誰有錢就掙誰的。這種特殊情況,讀聖賢書的文官是幹不了的。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他們拉不下臉面,更不具備鬥智鬥勇的狠辣手段,只有酷吏才能解決特殊時期的危機。漢武帝時期不斷對外用兵,龐大的軍備、馬匹、後勤需要海量的財富支撐,再加上賞賜功臣、撫卹烈士,國庫很快就耗空了。錢沒了,但事情還得做。

公元前120年起,桑弘羊為漢武帝策劃了一系列財政刺激計劃:算緡告緡、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均輸平準、鹽鐵官營是國家調控,用常規的手段來增加國庫收入;算緡告緡則是漢朝的財產稅,是從富商的錢袋子裡掏錢。

如果商人老實交稅還好,一旦偷稅漏稅,就會有老百姓舉報告發。如果情況屬實,此人的財產一半分給舉報人,另一半則充國庫。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漢武帝為了鼓勵商人交稅,特意樹立榜樣。他讓主動交錢的洛陽商人卜式在短短七八年間就升為關內侯,並出任御史大夫。

不過,此舉收效甚微,商人依然不願意為了國家大業出錢,寧願把財富都藏起來傳給子孫後代。

能夠把政策推行下去的,依然是酷吏。公元前114年,漢武帝任命楊可主持告緡,經過三年的整治,朝廷獲得上億財富、數萬奴隸,還有無數土地。當時的漢朝中產階級幾乎都破產了,朝廷財政卻得到了緩解。透過經營充公的土地,朝廷又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收入。對朝廷而言,楊克和杜周等酷吏,實在是功不可沒。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雖然漢武帝的初衷並不是用非常手段來打擊商人,但當常規方法行不通時,財政危機只能逼他重用酷吏。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從朝廷的大局出發,只有酷吏才能用非常手段搜刮財富,幫助朝廷渡過財政危機的難關。此時,酷吏和朝廷是戰友。當危機解決後,他們又成為被藏起來的夜壺,而在史家的筆下,他們又被描繪成歷史的罪人。

看似脈絡清晰,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當財政危機出現時,普通官吏並不能解決問題,事後他們卻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對朝廷而言,事到臨頭,危機是一定要解決的。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酷吏只不過契合了國家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做了應該做的事。設身處地地想,其實他們的行為也無可厚非,具體還得看想問題的人,屁股坐在哪張椅子上。

05、讀史書,酷吏總是讓人又愛又恨。他們冷峻的面孔,像極了電影裡冷酷的殺手,真正面對時,人們總是會不可避免地感到恐懼。

儘管酷吏們有時會表現得溫文爾雅,但這並不能打消人們的恐懼和疑慮,因為他們代表著一種強勢的力量。

換句話說,他們是暴力的執行者。世人不喜歡酷吏,其實是對暴力的恐懼,害怕這種暴力什麼時候會落到自己頭上。

歷史上出名的酷吏:究竟是戰友、夜壺或者替罪羊

同時,酷吏也是告密者。他們就像攝像頭一樣,緊緊盯著目標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可疑資訊,馬上向上級彙報,不知不覺中,當事人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

利益和需要,是源源不斷產生酷吏的土壤,他們從戰友變成夜壺,最後成為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