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的東王楊秀清,為何卻敗在了只是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呢?

1856年9月2日夜裡,在當時的天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時,發生了一件慘烈屠殺的大事件。怎麼回事呢?原來是當時的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率領三千名私軍連夜突襲東王府,屠殺了東王楊秀清一府上下,可憐這個燒炭出身的軍事天才奇才、當時太平天國九千歲的東王楊秀清就這樣死在了自家兄弟韋昌輝的手裡。據統計,當時整個天京城,死在韋昌輝手裡不下兩萬人,可以這麼說呢,只要和東王楊秀清有關係的都死於非命。

一時間,天京城裡血流成河人人自危。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隨後幾年沒有出過天王府的洪秀全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令天京城所有封王全力誅殺韋昌輝,將其大卸八塊。最後還是翼王石達開奉旨進京勤王,才平息了這場叛亂,天京事變落下帷幕。

這是咋回事?怎麼又是楊秀清,又是韋昌輝,那天天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太平天國運動,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清楚。它是起於1851年的金田起義,據後世記載,這場運動應該是積極的,它是反對清政府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運動,所以它本質上和以前的農民起義沒有什麼區別,不過那只是前期。

手握重兵的東王楊秀清,為何卻敗在了只是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呢?

太平天國運動

2年後,太平軍攻下了南方重鎮江寧(今南京),在此定都,並改名為天京。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當時太平天國選擇當年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只待天下有變,上下協力,那麼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就指日可待了。

不過願望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定都天京後僅僅3年,太平天國內部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一場自相殘殺的血雨腥風拉開了大幕。

而這次事件,就如同我之前說的,不僅直接造成了東王楊秀清之死,還無辜殃及了數萬人之眾。5年的發展就這樣毀為一旦!

那麼作為東王楊秀清為何就這樣死於非命的?

說實話,這裡面挺複雜的,要追究他們金田起義那段時間。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是以拜上帝教起家的,其精神領袖就是天王洪秀全,不過他也僅僅是精神領袖。按照當時馮雲山的設計,天王只是象徵性的存在,其真正的大權掌握在他們五王手裡。五王分別是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第二年永安封王,東王楊秀清可以節制其他四王,對其發號施令。等到太平軍攻進天京後,五王就只剩下了楊秀清、韋昌輝和石達開三人。而楊秀清則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是太平天國的實際領袖。

手握重兵的東王楊秀清,為何卻敗在了只是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呢?

楊秀清

正所謂權力越大,其野心也就越大。楊秀清越來越不滿足頭上還有一個天王洪秀全。雖然這個天王已經成為了擺設,可是他畢竟還是整個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雖然說楊秀清會“天父下凡”,可是那也只能騙騙底下的太平軍,高層都知道這是假的。

而洪秀全這邊,自打定都天京後,他就沒怎麼出天王府,當時可以說整個太平天國內部大小事務都由楊秀清一人處理。

雖然洪秀全樂得清閒自在,但是時間長了,在內心深處他漸漸對如魚得水的東王楊秀清產生了猜忌和不信任。

手握重兵的東王楊秀清,為何卻敗在了只是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呢?

洪秀全

就這樣,天王和東王的矛盾就這樣慢慢地爆發了。

在某一天,楊秀清借洪秀全隨意虐殺宮女事件再次“天父下凡”。

在天王府怒責:爾有過錯,爾可知麼?

洪秀全當即下跪:小子知錯,求天父開恩赦宥。

於是楊秀清命人杖責四十,以儆效尤!

心懷屈辱的洪秀全頓時心生怨恨,堂堂的太平天王就這樣當眾被杖責,這臉往哪擱?回到天王府後,洪秀全越想越多,想起了以前的事情,再加上今天的新仇,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所以洪秀全表面上誠惶誠恐,暗地裡早就想對楊秀清除之而後快了!可惜楊秀清還沉浸在權力泥淖下,不自知。

不過話說回來,以當時洪秀全的能力,還搬不倒楊秀清,所以他只能藉助外力。

於是在1856年6月,洪秀全秘密宣北王韋昌輝入京,對其控訴東王“逼封萬歲”的野心。其實這不過是洪秀全的一個藉口,目的就是為了剷除自己皇權路上的絆腳石。

那麼他為什麼選擇了韋昌輝呢?

因為韋昌輝也早就不服楊秀清了。

手握重兵的東王楊秀清,為何卻敗在了只是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呢?

韋昌輝

有一次,韋昌輝的親哥哥與楊秀清的小舅子因為田產、房屋問題發生爭吵,楊秀清大怒,讓韋昌輝自行處理此事,故意給他出難題。沒辦法,韋昌輝只能將其兄長五馬分屍,以消除東王疑慮。

所以北王和東王之間的嫌隙也由來已久。

兩人一拍即合,準備趁機對楊秀清下手。而洪秀全也是個老奸巨猾的主兒,因為作為天王的他,沒有任何證據去屠殺東王府,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選擇了韋昌輝這把“刀”。

結果正如洪秀全所願,心狠手辣的韋昌輝連夜不僅殺了楊秀清,還瘋狂屠戮了東王屬下兩萬餘人,引起極大的民憤。

“憤懣的”洪秀全藉此緣由,召翼王石達開入京,剷除了韋昌輝,以平民憤!真可謂一石二鳥啊!只不過經次事變後,太平天國就由盛轉衰了,最後在1864年被清政府給鎮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