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驃騎兵

摘要:二戰時,德軍閃擊打敗法國,幾百萬法軍投降,這些法軍的戰鬥力肯定比義大利軍強,人力資源匱乏的德國為什麼不驅使法國傀儡政府僕從軍到東線作戰呢?

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二戰時,德軍閃擊打敗法國,幾百萬法軍投降,這些法軍的戰鬥力肯定比義大利軍強,人力資源匱乏的德國為什麼不驅使法國傀儡政府僕從軍到東線作戰呢?

在軍迷圈一直都有“沒人能在法國人投降前佔領巴黎”這個梗,這個當作網路上的調侃也就罷了,正經討論不能用這個作為評價法國軍力的基調。事實上法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可以算二哥,第二次工業革命更是大哥,也一直是英國日不落帝國時代,唯一還能勉強制衡一下英國的國家,世界上第一批完成工業化,並且擁有完整工業鏈的國家,還一直是近現代世界文化的中心。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陸軍更是世界最強的陸軍,要知道,拿破崙不是法國皇帝,而是歐洲皇帝。當然,自從英國對歐洲大陸實施扶持老二對抗老大的策略後,法國也一直沒有好日子過,直到英國發現世界變了,新興的德國是個比法國還要棘手的對手,接著又是蘇聯,英國這才又跟法國穿起了一條褲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公允的說,法軍戰力與現在差不多,是個略遜於英國,在五常墊底的傢伙,看清楚,是五常墊底!比別的國家還是要強,二戰時期法國表現真不怎麼樣,可這也要看跟誰比,那時的德國確實強悍,一開始英法聯軍就被揍出屎來,一個跑了,一個降了。維希傀儡政府第一任領導人可是法國一戰的英雄貝當,他們悲哀的發現,法國已經被德國甩的太遠,年輕人當然可以跑,但是法國也是一個有巨大歷史包袱的國家,淪陷不可避免,如何在淪陷下儘量保持法國受到最小損害?可他們真的做到了,法國因為很快投降,所受損失是各主要參戰國家中,除本土未受波及的美國之外,是最小的一個。法軍本身的戰力,是要強於當時的我國,軸心三國中,他也要強於義大利。

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本號關聯影片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尋,同時全網各大影片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援】

因此,在戰爭當中被俘、投降的一百八十萬法軍,德國人扣下超過一百萬一直沒放,是作為在德國國內從事各項生產的廉價勞工。所以其實並不存在幾百萬法軍投降,只有不到八十萬回到法國,大多數就遣返回家,德國人也並不信任和願意使用法軍。德國在東線的黨衛軍第33裝甲擲彈兵師,也就是綽號“查理曼大帝”師,就是維希政府第二任領導人賴伐爾搞出來的事,雖然是參加黨衛軍的法國志願兵,但實際上與法國軍隊沒有任何關係,是賴伐爾在法國民間徵召,直接作為德軍中的外籍軍團編成的,而且是黨衛軍不是國防軍。這支部隊最早是一個加強的團級單位,一共五千八百人,參加了莫斯科攻防戰。此後在戰爭中陸續補充,前後一共有近三萬人的規模,作為黨衛軍外籍部隊,最後被蘇軍打得一路逃回柏林時,只剩三百人,與黨衛軍其他的外籍部隊一起防守帝國大廈,成為在柏林抵抗到最後的德軍部隊。

不過,參加帝國大廈保衛戰的“查理曼大帝”師殘部,肯定是連三百人都不到了,主力也是“北歐維京人”師,法國志願軍勉強算個營,已經派不上什麼大用處,而且帝國大廈在當時其實也不是什麼要害部門或重要據點,我們覺得它似乎很重要,只是那張蘇軍插紅旗的新聞照片,給我們一個這裡發生過最後決戰的錯覺。

這支法國部隊與原來的法軍完全沒有關係,非要解釋的話,大概類似日本在臺灣徵召的原住民,組建的高砂義勇隊之類的部隊,說是中國偽軍也行,但與原來中國軍隊都沒有什麼關係。

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我們都知道,法國人在二戰中的表現實在沒什麼好說,1939年德國與蘇聯瓜分了波蘭,惹得當時“國聯大佬”英國和法國不得不結束了綏靖政策,與德國宣戰,結果1940年5月的法蘭西戰役,開打沒多久,英國人就丟盔棄甲的從敦刻爾克逃回了英國,法國人則選擇了投降,屈辱的成為在德國的鐵蹄下苟延殘喘。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特意選擇了貢比涅森林和福熙元帥的專車作為停戰協定簽署地點,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時,法國人也是這樣羞辱德國人的。因此,1940年的這次法德停戰協議,也被稱為“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議”。德國算是一洗當年的屈辱。

這個停戰協議和當年凡爾賽條約異曲同工,條條都是限制法國,而且相當苛刻,法國原來的武裝部隊可以說全部都被“復員”了,留下的部隊僅僅只是維持治安而已,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整個國家都被德國繳械了。

對於法國這個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就算戰敗投降,德國人一點也不放心,希特勒也更不可能把脖子伸到法國人的菜刀下面試忠誠,對德國而言,法國代表了一大部分工業產能和物資生產地,更是自己必須控制的大西洋海岸,這裡不容有失,沒有武裝的順民法國人,就是最好的法國人。

所以,不管戰事多麼激烈,德國的人力資源再怎麼捉襟見肘,法國人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大規模武裝,維希政府也沒法提供更多的法軍,要知道這些人連維希政府自己都沒法保證其忠心,借德國人十萬個膽子也不敢用,能維持法國的穩定就已經很不錯了。

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老奸巨猾的貝當後來想辦法恢復了法國的空軍,條件是把卡薩布蘭卡空軍基地交給德國,還提供飛機幫助德國打仗,維希政府的正規軍在北非還是打了不少仗。

維希法國的軍隊主要以“貢比涅森林協議”為主旨,嚴格遵守條約,只保衛自己的殖民地,對東邊的蘇聯是碰都不碰,反正德國也沒指望更沒膽子讓他們上。

貝當下臺以後,新上臺的賴伐爾是個真正的法奸,他搗鼓出了一個相當有名的組織“法蘭西民兵”,這幫人後來真的讓德國人送上東線和蘇聯人作戰了。

說是民兵,其實是維希政府統治下最忠心的賣國賊武裝,加入這個組織的人不能有猶太血統,身家清白且自願,必須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年齡18-45歲。

這些“民兵”分全職和兼職,全職的其實就是士兵,兼職的採取半軍事化管理,隨叫隨到,有i按類似於不脫產民兵。他們忠心耿耿的為賴伐爾賣命,與抵抗組織打得不可開交,最鼎盛時達到了8000全職,2萬兼職的規模,還有自己的情報機關、軍校。

實際上呢,這些“法蘭西民兵”也沒那麼清白,能死心塌地為賴伐爾賣命的不多,基本是些囚犯、流氓、地痞和三無分子,大部分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的無業遊民。

當時類似這樣的右翼“民兵”組織很多,戰後有人統計有10萬之眾,德軍當然不會放棄這麼好的炮灰苗子,於是真有不少人作為“志願作戰人員”加入德軍,送到東線與蘇聯作戰。

這些“志願者”們不少都讓蓋世太保、右翼組織、黨衛軍給洗了腦,他們堅定的站在反共、反蘇的道路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這種情況下,德軍終於在1941年7月建立了臭名昭著的“法國反布林什維克志願軍團”,他們不是維希法軍,而是德軍作戰序列,完全就是德國人的炮灰僕從。

別看名字起得作死,招兵的時候法奸們可是削尖腦袋往裡鑽的,預計2000人招不滿,結果有13400人申請,他們挑挑揀揀選了5800人,之後德國人居然還給了他們番號——第638步擲彈兵團,隸屬第7步兵師,還更作死的參加了進攻莫斯科戰役。

二戰時,德軍怎麼會有一個由法國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師?

結局我們都知道,莫斯科保衛戰蘇聯來了個大反攻,638擲彈兵團仗沒打幾場,就被老毛子吃掉一個營。不過法奸們不缺兵員啊,馬上就又有一幫新人補充滿員了,還拉來了不少來自北非殖民地的阿拉伯人,組建了第3營。再往後,這支部隊居然混到了中央集團軍群的警備部隊中,負責守備後方和游擊隊作戰。

隨後,638擲彈兵團更是進一步被擴充為黨衛軍第33“查理曼大帝”裝甲擲彈兵師。1945年2月,“查理曼大帝”師被派往波美拉尼亞前線,他們在沒有空中支援、沒有裝甲車輛、沒有炮火的情況下單獨作戰,甚至沒有接觸區域內的其他黨衛軍部隊。2月23-24日,他們對蘇軍發動了襲擊,隨後在蘇軍的反擊中被打散,有些人逃走後被重新組建成其他的志願者部隊,而大部分的人在經過艱苦行軍後撤退,師長古斯塔夫·克魯肯伯格將倖存者重新組織了起來,又有了一個步兵團和一個後備團,約4000人。隨後他們被調到波蘭的卡爾利諾。但3月4日的戰鬥再度遭到重創,師長古斯塔夫·克魯肯伯格在戰鬥中失蹤,這些法國人在失去指揮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到3月12日,巷戰則持續到3月18日,最後只剩下1000多幸存者。稍加休整後調往波美拉尼亞的奧得河-維斯瓦河一線,這可是二戰時有名的作死之地,“查理曼大帝”師幾乎瞬間就被蘇軍的鋼鐵洪流淹沒。最後只剩下了600人,縮編成“查理曼大帝”突擊營,一路敗退,以損失一半的代價逃進了柏林城。

在往後面就比較離奇了,有些說法認為他們在1945年4月26日撤進了帝國大廈,蘇軍在29日的偵察表示,其中有1500多武裝人員,但不是德國正規軍,大都是志願者。300法國“查理曼大帝”突擊營計程車兵就在其中,他們進行了最後的殊死頑抗,還有3人獲得了鐵十字勳章。仍駐紮在駐地的後勤部隊,有些人參加了多瑙河的戰鬥,並最終投降了美英盟軍。

所以,德國主要是出於忌憚法國,不願意重新武裝投降的法軍,只是用志願兵的形式組成了師級規模的法籍軍團投入到了東線。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