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古今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是費盡了心思。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舉全家之力的,拼學區房,拼名校。這些都足以說明大家對子女教育問題是相當的重視。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孩子就像是一塊璞玉,需要能工巧匠去雕刻,才能打磨成光彩奪目的玉石。這個道理其實很多家長都懂,只是看自己能身體力行的做到幾分。

現在學生的教育環境已經大為改善了,現在的學生真的是幸福,各種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有很多,有音樂、美術、口才、舞蹈等等,想學什麼就報什麼。父母也是極力支援,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都是盡心不已。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封建時期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讀書是一種奢求。想要上私塾,也是得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家庭才上得起,再加上那個年代的父母,思想還沒有那麼開化。加上條件艱難,能力也有限,能把孩子養大,無病無災的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所以說,了不起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了不起的父母。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就是老蔣的生母王採玉。她的了不起,不僅在於她培育出了傑出的人物,更在於她本身不屈不撓,始終如一的堅強意志。王採玉幾經風浪,身世坎坷

王採玉生於同治年間的封建社會,早間家境不還錯。但隨著父親去世,家道開始中落,生活困苦,只能靠她做點女紅來貼補家用。

王採玉為了家裡的生計,早早的就嫁人了。剛開始一切還算過得去,但是他的丈夫脾氣火爆,她們爭吵不斷,王採玉經常遭受打罵,日子過得是苦不堪言。後來生了一個兒子,日子剛剛有點生氣,不幸的是孩子早夭,丈夫也染上時疫死了。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在封建時期這是一件引人話柄的事情。本來喪子之痛就不好過,村裡的流言蜚語就沒有斷過。說王採玉,面有剋夫克子之相。這讓王採玉的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王採玉之後搬回孃家與母同住,也算是有個陪伴。後來王採玉有萌生出家之意,經母親阻攔就在帶髮修行。

此時的王採玉才23歲,年紀尚小。經堂兄的介紹,王採玉嫁給了蔣肇聰也就是老蔣的父親做填房。就這樣王採玉算是過了一段平靜舒心的日子。

好景不長,蔣肇聰在溪口染上時疫,病亡。這才八年多的光景王採玉又一次守寡。這時候的王採玉才32歲,但是還有四個子女要養,她不得不堅強起來。

丈夫死後,面臨分家。因為她是填房,只分得幾畝田地與幾間破屋。她日夜在田裡勞作,養活自己的四個子女。不幸的是在這期間次子次女,相繼夭亡。王採玉眼淚已經哭幹了,但是擦乾眼淚還是得繼續勞作,繼續生活。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為了老蔣的教育,費盡心血

王採玉雖然過得辛苦,但是她始終把兒子的教育擺在第一位。她覺得就是累死,也得讓兒子出人頭地。讓他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王採玉把兒子讀書的事情當成是第一要事。她把兒子送到姚宗元設的私塾裡。還在蔣14歲之時,給她娶了一門好親,就是老蔣的原配夫人毛福梅。毛福梅比老蔣還大5歲。這是王採玉刻意挑選的,大一點能能夠約束住蔣,讓蔣為人處世更穩重一點。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王採玉還把毛福梅,送到奉化縣城的女校去讀書,她這樣做可是用意深遠,一方面毛福梅可以跟兒子更好的交流,一方面多學點知識將來也可以幫助兒子成就事業。

這個時候的老蔣已經成年,加上當時的革命運動正在興起,老蔣也是鬥志昂揚。他剪去了辮子想去日本學軍事。這件事情在當時,是許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王採玉相信兒子的眼光與志向。她能做的儘自己所能去支援和幫助兒子。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她籌集到經費,就把老蔣送到了日本的振武學堂。隨後他參加革命運動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他的革命道路。因為老蔣反對清朝統治,反對袁世凱的稱帝行為,被四處通緝。王採玉因為這件事更是受到各處人馬,三番五次的搜查與威脅。

王採玉在那段時間,每天總是遭受人們的閒言碎語,很多來往的親戚因為害怕惹事,也不跟她們走動了。當時的處境也是非常艱難。但是王彩玉還是相信他兒子,堅信他做的是對的。她繼續籌措錢糧幫助老蔣開展活動。王採玉望子成龍,心願達成

孫文去世以後老蔣繼承了孫文的衣缽,先拋開老蔣的政治理念跟,他所代表的國民陣營。老蔣本人的學識,跟成就,還是有目共睹的。這一切的成就有一個最大的功臣,那就是老蔣的母親王採玉。

王採玉望子成龍的願望算是達成了。正是因為她的這一份執著,這一份堅持,她的兒子才能有現在的成就。後來毛福梅又給她生了一個小孫子,王採玉這一生算是了無遺憾了。

1921年王採玉因為心臟病去世,享年57歲。孫中山為她親自撰寫祭文。她的墓碑上刻著“壺範足式”。這四個字概括了王採玉的一生。說她是女中典範一點都不為過。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老蔣的地位越來越高,王採玉的墳塋也一次又一次的擴建。老蔣在母親的墳塋處建了三間洋房。取名為“慈庵”以表對母親的敬意。之後老蔣也多次,去溪口的慈庵居住。

老蔣的老師毛思誠先生,還為此寫了一首詞:“半月束息影慈庵,拂案焚香,嶺上寒風,松間明月,清景耐人尋思。”

老蔣的生母王採玉:一生幾經風浪,卻教子有方

小結

我們拋開老蔣本身的問題,老蔣母親對老蔣的教育的重視,是相當的明智的行為。其實不一定要求子女,非得取得一定的成功,非得做到人中龍鳳,但是身為父母把最好教育都給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冀,也算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的財富吧。

現在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教育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當然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都不太一樣,但是在教育方面,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