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玉露相逢地,邂逅天堂野三坡

一、牛郎織女發源地

在不少驢友的眼裡,中國最負盛名的“

豔遇之都

”,莫過於雲南麗江,據說那是個酒吧無數、咖啡館無數的地方。

人們印象中的麗江,通常是這樣的:

悠閒的午後,咖啡吧前小資情調的桌椅,一個人發呆或看書。或者,入夜

水曲燈紅,絲竹婉轉,酒吧裡暗紅而曖昧的雞尾酒。

當人們遠離了鋼筋水泥,遠離了爾虞我詐,遠離了世俗壓力,在那樣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氣候宜人、風景旖旎的自由空氣裡,終於可以卸下面具,無拘無束地放飛心情。

金風玉露相逢地,邂逅天堂野三坡

但顯然沒有多少遊客願意承認這個,即便有點小想法的,絕大多數人也沒有這個膽量,因為故事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各種版本的“

仙人跳

”不斷上演,足以讓人心驚膽戰、望而卻步了。

其實,將來中國真正的邂逅天堂,應該只有兩個地方:

南有莫干山;

北有野三坡。

這倆地方,山水幽靜,又緊鄰大都市,是都市人放飛自我、肆意縱情的最佳選擇。

“野三坡”

這三個字,本身自帶一種別樣風姿。而且,這個地方還有著特殊的狂野基因和文化傳承。

牛郎織女

”,相信大多數國人都聽過,但你仔細琢磨琢磨,這故事講述的到底是怎樣一種文化內涵呢?越想越覺得甚是羞臊。

傳說中,牛郎是個父母早逝的青年,原本跟著哥嫂度日,但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叫牛郎自立門戶。

自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苦。牛郎不知道的是,那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

牛郎,今天

好事來了,

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

悄悄地

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

會成為你的妻子。

一臉懵逼的牛郎聽了極為興奮,急匆匆趕去碧蓮池旁的蘆葦叢,八爪撓心樣等候仙女們的到來。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開始大洗特洗。流著鼻血的牛郎從蘆葦裡竄了出來,徑直拿走那件紅色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嚇得急忙穿上各自衣衫,像飛鳥般飛走了,只剩下那個沒衣服穿的赤裸仙女,她正是織女。

織女見自己的飛天羽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溫柔狡黠地說:“你答應做我的妻子,我便還你衣衫。”織女無奈,只得依從了他。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日子過得還算快活,織女也慢慢適應了人間生活,不久還生下一兒一女,十分可愛。

後來的情節大家都知道,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很是惱火,派遣天神將織女捉迴天庭,並拔下頭上金簪,在追趕過來的牛郎面前劃了一道無法橫越的天河。

實在沒辦法了,牛郎織女和孩子們便開始賣慘,哭得死去活來。王母娘娘也被打動了,同意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允許他們相會一次。

這個故事,與《

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蛇傳》

並稱

中國

民間四大傳說

。後面三個,都有自己的發源地,唯獨“

牛郎織女

”一直爭議不斷,況且這是把天上和人間放在一個層面上演繹,是四大傳說裡最為特殊的一個。

金風玉露相逢地,邂逅天堂野三坡

翻開歷史,

牛郎

”、“

織女

之名,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

詩經

·

小雅

·

大東

》:“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

牽牛

,不以

服箱

”這時的牛郎和織女,只是天上的星星,並沒有情感糾葛。

到了漢朝,開始出現故事化、人物化的傾向。“

古詩十九首

”中的《

迢迢牽牛星

》,寫的異常纏綿悱惻: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

述異記

》裡則腦洞大開,寫了這麼一段: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

機杼

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

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此書呈現的,是仙人之間的愛情,之後不久,就發展成仙凡之戀了,

七夕節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國情人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

這一夜,婦女和少女們穿針乞巧民,以瓜果祀織女星。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裡,多半都有“

牛郎織女

”這齣戲。

圍繞“

七夕節

”的傳世詩詞也不少,要說寫得最美、最出名的,當屬宋代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正是這首詞,把“

牛郎織女

”推向中國式愛情的巔峰,賺足了無數孤男怨女的眼淚。

當今時代,在文化搭臺、旅遊唱戲模式驅動下,中國有十幾個地方為爭奪“

牛郎織女

”發源地,打的頭破血流、不可開交。

2008年6月14日,中國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非遺名錄中,明確Ⅰ—36編號的“

牛郎織女

傳說,為山西省和順縣和山東省沂源縣。

但這事還沒完,2009年4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時命名河南魯山縣和山西和順縣,為中國“

牛郎織女文化之鄉

”。你說說,到底誰才是正宗呢?

其實,“

牛郎織女

”的真正發源地,是咱們淶水的野三坡,其他地方有個村名叫牛郎村、織女村就去爭,純屬瞎胡鬧。這時候,估計有人要說老王瞎掰了,且聽老王表完再罵不遲。

經過老王認真考證,“

牛郎織女

”,絕對脫胎於野三坡百里峽的傳說,經古時好事者演繹,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升級版。

百里峽,

被譽為“

天下第一峽

”,由三條迂迴曲折的嶂谷組成,三條峽谷總長105華里,是目前國內發現規模最大、景觀最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區。

峽谷內群峰矗立,峻嶺巍峨,峽谷幽深,小溪淙淙,野生花樹遍佈溝壑,生態環境原始自然,曾作為《三國演義》、《赤壁》、《尋秦記》、《蕭十一郎》等眾多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地,人們形象的稱這裡為“

天然大氧吧

”。

金風玉露相逢地,邂逅天堂野三坡

相傳,春秋末年時這地方有個誠實善良小夥,名叫石善。父母去世了,跟著哥嫂過日子。嫂嫂為人刻薄,百般虐待他,整天逼他上山砍柴,這境遇和牛郎如出一轍。

這天,石善又獨自上山砍柴。一直砍到晌午,才抬頭擦擦汗,坐在石頭上喘口氣,他把被樹枝劃破的上衣脫下來,掛在樹枝上,自言自語道:“如果母親在世,衣服早被縫好了。”

語音剛落,突然,就見一個美麗的姑娘來到近前,拿起他的衣服說:“小哥,你的衣服我來縫好,以後不必再用為這事發愁。”說完,那姑娘就不見了。

不一會兒,那姑娘又出現在石善面前,手裡拿著那件已經縫好的衣服,石善趕忙走上前,一邊接過衣服,一邊警惕地說:“你是誰?為啥幫我縫衣服?”

姑娘說:“小哥,你不要怕,我不會傷害你的,我是一隻狐狸,在山上修行成精,因常常見你上山砍柴,日子久了,不知不覺生了同情和愛慕之情。”話沒有說完,姑娘羞澀地低下了頭。

原來是狐狸精呀!一時間石善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半晌,突然問:“你這樣熱心腸,作我的媳婦好嗎?”

姑娘搖了搖頭,欲言又止。

“怎麼,你不願意?”

“不是我不願意,只怕母親反對。”

“那你好好和她商量商量?”

“光我說是不行的。”

“那我去求婚好嗎?”

姑娘點點頭,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她拉著石善的手,來到一個山洞裡。這洞越往裡走越寬敞,裡面有一座很精緻的小莊院,院子周圍有花草,還有果樹,漂漂亮亮的。

來到屋裡,有一老太太正坐在石椅子上。她見石善來了,慌忙問道:“你來幹什麼?”

“老人家,我是來求婚的。”石善答道。

“不行,我們雖同情你,但我閨女是不能和凡人結婚的,人妖結合,天理不容啊。”

“我們相親相愛,就應結成百年之好。”

“要知道,我們不是凡人,人妖終有別。”

“你若不答應,我就跪在這裡不起來。”說完,砍柴娃石善便直挺挺跪在地上。

老太太見石善態度如此堅決,不由口氣軟了下來,說:“那好,我答應,不過我有一個條件,做到了,你們就結婚。”

“什麼條件?”

“在上面兩峰中間,你們各站一邊,如果伸手能夠碰到對方,你們就可以結婚。”

這哪夠的著呀?姑娘聽了這話,立馬哭了,石善哭的聲音則更大。

這哭聲,正好驚動了從這經過的魯班。他急忙走上前詢問。問清原因後他嘿嘿一下,掏出懷中魯班斧,輕輕鬆鬆劈開一巨大山石,並以此為材料在兩峰中間修了一座石橋。

就這樣,兩人在石橋上牽手了。這座石橋,後來慢慢演化為傳說中的那座鵲橋。

你自己細細品品,這是不是“

牛郎織女

”的原版?所以說,

“牛郎織女”

真的正發源地,當為野三坡,這實在沒有什麼好爭的。

不過話說回來,老王覺得還是咱們這個土生土長的故事,反而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

牛郎織女

”的故事,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牛郎拿人家女孩子的衣服,還逼迫對方嫁給自己,不是典型的“

流氓

”嗎?現實生活中誰要敢這麼來,肯定是要判刑進班房的!

說到底,中國古代傳說中,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條條框框和道德法律約束,特別是對天地交融的歡好,更是持一種寬容態度。

追尋祖先的足跡,不難發現有些了不起的大人物,根本就不知道他爹到底是誰,而是“

感應於天

”“

受之於神靈

”的產物。

《聖經》上說女人的耳朵也是受孕的渠道,所以童貞女瑪利生了耶酥,但咱們的老祖宗比西洋人有創意多了。

據說殷朝的始祖契,就是他媽媽簡狄吞了一個鳥蛋,也就是史書上說的那個“

玄鳥之卵

”,才生下了他。而《

史記·周本紀

》裡記載的后稷出生,就更好笑了,契的媽好歹還吞了個鳥蛋,稷的媽媽姜嫄只踩了踩巨人留下的腳印,就生了稷。至於老子,也就是李聃,乾脆就是天外飛仙,一陣空穴來風就讓他媽懷孕了。

還有一些就更怪了,往往他媽做了個夢,之後就生了他,比如劉邦,就是他媽夢見蟒蛇後生了他。

金風玉露相逢地,邂逅天堂野三坡

按現在的醫學常識,這些都是糊弄鬼的,實際上這些大人物,可能來路有些問題。他們如此優秀,他們的母親肯定也不差,足以誘惑男人犯錯誤了,所以“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為尊者諱,只好說是某神仙的兒子。或是為了給那些大人物,增加一點神秘感,好讓下面的人們服從他。

在許多神話傳說和後世追述的文獻中,對這種行為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西周初期政府規定,每年的陽春三月,定為祭祀社稷的日子,青年男女自由交往,“

奔淫不禁

”,如果不遵守這樣的命令,還會受到官府處罰。

當時的齊國,遠離京畿,風俗更加原始。當祭祀社稷神的節日“

州閭之

會”來臨,人們就像雅典、羅馬人過狂歡節一樣,歌舞喧天,極其開放自由。

史記·滑稽列傳

》中記載著當時的情景:齊國州閭之會,男女雜坐,有的眉目傳情、有的暗送信物、有的……各自找各自中意的人,或罵俏或打情,先把氣氛鬧足。等到晚上,酒喝差不多了,大堂上燈燭一滅,一片黑暗,隨即便男女相屬了。

《詩經》裡也有不少此類的詩篇,比如《

邶風

·

靜女

》:“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

鄭風

·

子衿

》:“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

古人們可不像現代人這樣扭捏,民風那是相當狂野,哪怕是正常夫妻,也很喜歡野外運動。

夏啟的爹是大禹,娘是塗山之女,禹和塗山之女在“

臺桑

”下歡愛,然後生下啟,臺桑大概是祭祀臺旁邊的樹林。

屈原在《天問》裡說,“

禹勞獻功,降有下方。焉得彼塗山之女,而通於臺桑

”他用“

和“

兩字,很明顯有貶抑之意。

追尋人類歷史,不難發現,人類的基因最早就是在野外森林裡傳遞的,就像某國大多數國民的姓氏,用的多是地名,很容易讓大家浮想聯翩,並油生一種喜感。

時至今日,野戰仍然是某些人的最愛,當然,現在的叫法不是野戰而是戶外,野外的天然環境會使男人變得“生猛”,這或許是遺傳基因在引導人們追尋祖先的足跡吧。

所以,有人提出,要在野三坡這個“

牛郎織女

”的原產地,像湖州莫干山那樣,建設一批高品質的旅遊度假區和高階民宿,填補休閒度假旅遊的空白,打造一個完美浪漫的邂逅天堂,為北京的單身男女,提供更多相逢相知的平臺,這既是休閒度假遊破局前行的需要,也是一項惠及民生的甜蜜事業。

漫漫人生路,無論是

“人生若只如初見”

,還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抑或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應是許多人心裡永遠難以揮去的遺憾或夢想!

那麼,來邂逅天堂野三坡吧,或許夢中那人就在山腳處痴痴等你!

投稿作者:故事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