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要斷後了,算命先生對皇帝說:此醜女能生兒子,竟然應驗了

說起中國的皇帝,人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擁有無數的後宮佳麗。一般情況下,能成為皇帝身邊的女人,不外乎三個原因:一是長相好,二是家族有勢力,三是有政治智慧。當然,也有例外,中國歷史上就有一位嬪妃有著異域血統,甚至,可能出生於非洲,她就是東晉司馬昱的淑妃——李陵容。

司馬昱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司馬曜繼承了大統,封李陵容為皇太妃。不久之後,司馬曜又晉封李陵容為皇太后。後來,司馬曜去世,李陵容的孫子司馬德宗登基。為了彰顯新君的仁心,司馬德宗將李陵容封為太皇太后。公元400年,李陵容逝世。德宗皇帝將她埋葬於修平陵,並追封其諡號為“文太后”。

眼看要斷後了,算命先生對皇帝說:此醜女能生兒子,竟然應驗了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李陵容的傳奇人生。

當司馬昱還是會稽王的時候,李陵容只是王宮中的一名不起眼的宮女。當時,司馬昱生了五個兒子,可四個兒子都早早地夭折了,還有一個兒子被人廢了,失去了生育能力。

從此以後,司馬昱的妃子們將近十年都生不出孩子。面對這種情況,司馬昱十分擔心自己會後繼無人,香火斷送在自己手裡,因為,那時的他已經三十多歲了。於是,他招納了大量年輕女子進宮,希望能博得一子,但是,結果並不如他所願。後來,司馬昱三番四次請道士來為自己占卜,但仍然生不出兒子。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司馬昱極度渴望一個兒子。就在這時,有人推薦了一位相士扈謙給司馬昱。據民間傳言,相士扈謙的道行十分高,不管是怎樣女子,只要讓他看一眼,立馬就能判斷出此女子生男還是生女。於是,為繼承香火、有子送終,司馬昱相信了這位相士,並請他看一看自己的愛妾們。

眼看要斷後了,算命先生對皇帝說:此醜女能生兒子,竟然應驗了

然而,當看遍所有嬪妃和寵幸宮女後,相士扈謙認為:這些女人均不能為司馬昱生兒子。對此,司馬昱很不甘心,他懇求相士找出能為自己生兒子的女人。於是,相士就把目光放到了整個王府的女人之中。當看到李陵容的時候,相士十分驚訝,並說“此女即是王爺所找之人”。

對於這個結果,王府所有人都感到很是驚訝,因為,李陵容是一個“崑崙奴”。看到這裡,你可能有一個疑問:什麼是崑崙奴?

“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後人沿用此義,將黑色面板的人統稱為“崑崙人”。史料有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所以說,這些黑人大多來自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所以,“崑崙”是一個泛稱,非專指某一地區或國家。

根據《晉書》的記載,李陵容從小被人賣進王府,沒有人知道她的出身和來歷。並且,她的身上和中原人有著明顯差異:身高比普通女子高,面板極黑,頭髮天生就是捲曲的。因此,宮人們也都取笑她為“崑崙人”。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李陵容的樣貌具備了非洲人的一切特徵。

眼看要斷後了,算命先生對皇帝說:此醜女能生兒子,竟然應驗了

雖然,這樣的容貌在今人看來獨具特色,但是,在古人看來,卻是十分醜陋的。對於相士找到的這個結果,司馬昱很不滿意,但是,因為這件事關乎香火的延續,所以,他還是召了李陵容來侍候自己就寢。過了一段時間後,李陵容真的懷孕了。

對此,宮中嬪妃都感到很是神奇,便向李陵容請教其中秘訣,李陵容便說道:她曾經夢到自己“兩龍枕膝,日月入懷,意以為吉祥”。司馬昱聽說這件事後,感到很是奇怪。不過,幾年之後,李陵容真的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晉孝武帝司馬曜、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和女兒鄱陽公主(鄱陽長公主)。

正所謂“母憑子貴”,霎時間李陵容在宮中的地位陡然變高。到了公元371年,時年五十一歲的司馬昱繼承大統,是為簡文帝。與此同時,他將李陵容冊封為了淑妃。當時,司馬昱並沒有冊立皇后,所以,李陵容在後宮中的地位堪比皇后。兩年之後,司馬昱逝世了。年僅十歲的司馬曜繼承大統,是為孝武帝。

作為司馬曜的生母,李陵容的地位一路高升,不僅被封為皇太妃,且儀仗和服飾與太后相當。二十年後,司馬曜的弟弟司馬道子提議:將李陵容晉封為皇太后。於是,不久之後,司馬曜下詔晉升了李陵容。公元396年,司馬曜去世,其子司馬德宗順位登基,尊稱李陵容為“太皇太后”。

眼看要斷後了,算命先生對皇帝說:此醜女能生兒子,竟然應驗了

就這樣,李陵容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先從一名長相醜陋、遭人嫌棄的宮女,變成了一位受寵的后妃,並且,憑藉著生育的子嗣成為了受盡世人敬仰的太皇太后。縱觀中國古代史,這種情況在後宮中並不常見。而且,她的子孫都十分爭氣,均順利繼承了王位。

其實,在歷史上比李陵容長相好、有能力的女子比比皆是,但卻都沒有她那麼好命。不管是皇后還是貴妃,她們不是成為宮斗的犧牲品,就是在後宮之中孤獨終老,更何況還是一個異域女子。最終,李陵容在成為太皇太后的第四個年頭壽終正寢,隨著她的去世,屬於她的傳奇人生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由此可見,李陵容的人生經歷真的是極度傳奇的了。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七·孝宗穆皇帝》、《晉書·列傳卷三十二·列傳第二》、《晉書·卷九·帝紀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