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幼時貧窮的朱元璋,在參加義軍之後,憑藉身邊謀臣和武將,最終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建立的大明帝國。在大明開國之初,我們熟悉的名將有不少,其中有徐達、常遇春等人,而熟悉的謀臣,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那就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劉伯溫。劉伯溫叫劉伯溫,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明朝的開國功臣劉伯溫,被認為是比肩諸葛亮的神人,他不僅精通兵法、謀略,在天文及風水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從元末開始,就輔佐朱元璋打天下,最終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在民間就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劉基,字伯溫,因此後世多稱其劉伯溫。劉伯溫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元末天下大亂之時,他輔佐朱元璋,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建立明朝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劉伯溫不僅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在明朝建立以後,他的一系列政策思想,在政治、法治、學術、文學等諸多方面,都對明朝有著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是朱元璋的頭號謀臣,輔佐朱元璋平天下。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

朱元璋對其高度評價說:“(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因劉伯溫太有才,甚至可以參透天機,預料到之後發生的事,就被不少人所嫉妒,一直想辦法幹掉他。胡惟庸,同劉伯溫一樣,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但此人心眼很小,嫉妒劉伯溫的才華,就多次向皇帝朱元璋說劉伯溫的壞話。

公元1375年,劉伯溫病重,朱元璋便派遣胡惟庸前去探望,胡惟庸和劉伯溫有過節,故意讓御醫下毒毒死了劉伯溫,不過也有人說沒有皇帝的旨意誰敢這麼做啊?在;劉伯溫去世前,劉伯溫曾為自己尋找了一塊墳地,此地風水絕佳,可保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劉伯溫是當時著名的風水大師,朱元璋選擇帝都的時候就是劉伯溫給的建議,另外朱元璋還讓劉伯溫給自己選擇陵墓,朱元璋非常器重劉伯溫,可越是依賴一個人,朱元璋也就越忌憚他,明朝剛建立,開國將領幾乎都被朱元璋整死了。而劉伯溫相比於其他大臣更顯得重要,他會有好下場嗎?

在和劉伯溫的關係中,朱元璋就是一個小心眼。說朱元璋很嫉妒劉伯溫的才能,特別害怕劉伯溫造反,所以處處提防。劉伯溫很大度,沒有爭權奪勢。只是看中了一塊風水寶地,想要百年之後埋葬在這裡。可是朱元璋又害怕了,害怕這一風水寶地對自己朱氏子弟後代不利。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於是千方百計的阻撓劉伯溫,致使劉伯溫死後確實沒有葬在中意的風水寶地。劉伯溫死後,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他聽從了方士的讒言:只要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部,鋸掉一尺,就可以把劉伯溫的風水全部破掉,因為鋸掉一尺,言外之意就是把劉伯溫的頭給鋸掉了。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朱元璋於是就讓人把劉伯溫的棺材頭去掉,當這一切都完成以後,發現棺材裡空空如也,並沒有屍體,他們開啟棺材,發現裡面有一本書,仔細一看《大明律》,而此時,書的頁面上有這樣一條法律“開棺見屍者斬。”

劉伯溫早已經算到死後不得安寧,而且也聽說了別人進諫讒言,就在死前安排了這一手,專等朱元璋派人來鋸。他們看到這些,也只能返回京城據實回奏,還把那本《大明律》也給朱元璋呈上。

朱元璋下令把劉伯溫的棺材頭鋸掉,卻露出六個字,頓時無地自容!

劉伯溫何等的聰明,於是就在死前安排了這一手,朱元璋還真派人來鋸棺材頭。這些人也把那本《大明律》帶了回來。朱元璋聽了奏報,十分慚愧,法律是自己定的,難到自己還要違反麼?於是朱元璋就下令好好安葬劉伯溫,畢竟曾經幫助了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