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我國姓氏文化的內容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早在我們母系為主的社會中就已經出現。不過是到遠古部落時代姓氏自成體系,成為各個部落相互區分的重要方式。比如在遠古之時,就有用姬、姜和姚等姓氏作為部落的代表符號。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的各諸侯國王室,就紛紛以國的名稱為姓氏。此外,還有以城市、村落甚至是技能、賞封的諡號等為一族之姓。而且古代社會不比現代,一般姓氏相同者基本上都是有血緣關係;只是血緣的遠近親疏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那麼這麼一來,周朝的文王姬昌用的是姬氏大姓;他的次子姬發也就是周武王用的也是這個姓氏。可是周文王長子為何叫的是伯邑考,難道伯邑考只是周文王收下的義子?若在座的觀眾想知事情的原由,接下來就且看小編下文的描述。

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我們華夏王朝的更替,差不多都是幾百年一個輪迴。當然也有十多年甚至還沒有十年就被滅了的朝代,不過這些都僅是少數罷了。而商朝覆滅了夏朝後,它就成為華夏的統治者。然一個王朝是不可能長存世間,所以商朝社稷也遲早要被別國的取代;而西周就是要接替它統治天下的王朝。周武王興兵征伐商紂,自然就是一個怎麼樣也逃脫不了的歷史必然結果。而為何是周朝來接替商朝的江山,自是因為其他諸侯國祖先在想著如何想辦法討好商朝的時候,周朝的先祖就已在為將來取代商朝而不懈奮鬥和拼搏了。

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西周的掌權者就這麼低調潛伏,透過一代又一代的私底下積蓄實力。直到西伯候姬昌這一代出世,西周才基本上積累下足夠的實力;有了攻打商朝的底氣和希望。在姬昌執掌西周的期間,他做了很多對西周百姓有益的舉措;勤勤懇懇地處理好西周的各種事務。因此,他受到領地百姓的愛戴;很多人才都因他的賢明而加入西周。於是西伯候姬昌的勢力越來越龐大,商紂王就是避免西岐做大而決定把他囚禁在朝歌。最後還是西岐一方給商紂王送上珍寶和美人,並出了大量的財富籠絡商朝朝中臣子;姬昌才被紂王放回西周。而姬昌回到周朝都城西岐後,為了加快伐紂的積蓄和準備四處招攬人才。

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而他的兒子們在反商的過程中,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氣並起到不錯的成效。不過在姬昌眾多兒子中,功績最為突出的當屬其次子姬發。其實若是伯邑考沒有被紂王剁成肉醬,作為長子的他就是西周的下一任繼承者;而姬發自然就沒有繼位的可能。當然也有人表示姬昌子嗣有很多,他的養子加上親生子就有百來位。然而他們都是隨他姓姬,只有伯邑考冠以伯姓;難道伯邑考真的只是他的養長子?若真是這樣的話,那姬發自然就是西周的第一繼承人了。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古人的名字可是有很大的學問的。伯邑考他真正的姓氏其實是姬,姬考才是他的真正的名字;而且姬發是他一母同出的親弟。

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因此,姬考是姬昌正妻所出的長子,而姬發則是嫡出次子。而世人稱姬考為伯邑考,這跟古代兄弟出生先後的排名有關。要知道在古代社會中,人們稱呼家中老大的時候都會冠上一個伯,而老二是仲老三是叔小兒子則是季。就比如春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聖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再加上他的名為尼;因此孔子也被人喚作仲尼。這樣一來的話,伯字表明伯邑考是家中的老大,後面的邑字則是表明他是西周世子。由此可知,姬發在家中的稱呼是仲發,在他成為西周新任世子後就稱他為仲邑發了。那麼為何去商周贖文王姬昌的是伯邑考呢?這就跟伯邑考世子的身份有關了。

周文王姬昌姓姬,其次子姬發也姓姬,可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

其實我們古代各諸侯國之間,有互換世子的規則和習俗;這不僅是加深各國之間的關係,更是表明雙方想要平和的態度。所以古代小的諸侯國為了得到大國的庇護,往往會把自己的世子送到大國成為質子。所以早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關起來之前,伯邑考就已在商朝做質子了;並專門負責紂王外出駕車的工作。而當時商紂王為了看姬昌是否真如世人傳言的那樣是位不可能食子的聖人,就把伯邑考殺了剁成肉泥做成肉丸給西伯候姬昌吃。最後姬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之下,還是吃下了用自己兒子血肉做成的菜;忍辱負重只為今後推翻商朝的江山。雖說後來滅了大商的人不是他,但是由他兒子姬發滅了也是一樣;周武王最終完成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心願,成功取代大商統治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