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最信任的人:有一位更甚於諸葛亮,只可惜英年早逝

在《三國演義》中,不管是在書上,還是電視劇裡,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劉備在有了諸葛亮這個左右手之後,就開始幹什麼都一帆風順,就像展翅高飛的雄鷹,就像在海里暢遊的鯊魚。但諸葛亮真的就是劉備最信任和最重用的人嗎?

劉備最信任的人:有一位更甚於諸葛亮,只可惜英年早逝

事實上,論劉備最信任的人,有一者更甚於諸葛,只不過英年早逝,他就是法正。

法正,字孝直,出身名門世家。建安初年,由於天下饑荒,他與同郡好友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法正一肚子良謀奇策,怎奈劉璋是一個不善於用人的人,很久之後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

做著小官,法正憂鬱憤懣,卻無可奈何。此時,劉璋部下有個叫張松的人,也是懷才不遇,大志難伸。兩人因緣際會,天天喝大酒,吹牛皮,發發牢騷,感慨一下境遇。

終於,機會終於來了。赤壁大戰前夕,張松得到了一個差事——出使結交曹操。張松興致高昂的去,卻沒有得到禮遇。他懷恨在心,轉而勸劉璋棄曹而結交劉備。劉璋呢,耳根子軟,也沒什麼主見,就答應了。

張松於是攛掇著好友法正去面見劉備,獻結交之好。這一去,真是整個蜀地為之色變。劉備何許人也,一身雄才偉略,又禮賢下士,自身武藝也是超群。

法正見之,大喜過望,兩人相談甚歡,法正不禁嘆曰:真乃吾主也!打定了跟隨劉備的念頭。

於是歸國後,法正與張松密謀,引劉備入主益州,取代劉璋。劉備顛沛流離的生活自此結束。

在法正的幫助下,劉備終於有了一個大本營——益州,也就是巴蜀一帶。法正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成為了劉備最核心的謀士。

劉備最信任的人:有一位更甚於諸葛亮,只可惜英年早逝

之後,法正利用自己在蜀地多年經營的人脈,幫助劉備拉攏蜀中大族豪強,站穩了腳跟。法正還勸說劉備奪取漢中,在漢中之戰中更是獻計將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斬首,威震曹營。曹操聽聞嘆曰:“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獻益州、奪漢中,劉備自此才有了穩固的地盤。

可以說,劉備的蜀漢能與曹魏、東吳成三足鼎立之態,法正居功至偉,甚至在諸葛亮之上。劉備又怎能不信任法正呢?

諸葛亮有聖人的氣象,劉備可與之謀國,卻未必說得上多親近。

而法正就不一樣了,他有奇才,也夠圓滑,有著更明顯的人性,如此也更容易讓人接近。

有一次,劉備與曹軍作戰,局勢大為不利。本應馬上撤退,但劉備豪俠之氣猛生,大怒而不肯撤軍,要與曹軍拼死到底,周圍群臣沒有一個敢站出來阻止。眼看著箭如雨下,形勢危急,法正大跨一步擋在劉備的面前。劉備趕緊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連主公也冒著箭雨、飛石,何況小人呢?”劉備只好允諾:“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暫時撤軍了。

生死一線之間,最見情誼。劉備怒火中燒,勸說只能挨一頓罵。

不如捨身擋箭,既可使劉備在擔憂之下退軍,也顯示了自己對主子的忘死忠誠。這種行為是法正做的出而諸葛亮所做不出的。

法正其人恩怨分明、睚眥必報。在跟隨劉備,掌握大權之後,曾經對法正有過小恩惠的人都受到法正的照顧,和他有過小矛盾的人都被他加以報復,擅殺毀傷者數人。這時有人向諸葛亮告發,希望他能夠稟告劉備,不要讓法正作威作福。

對此,諸葛亮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這話大意是說,當初主公四面受制,進退維谷,有了法正之後,終於能夠雄鷹展翅,大展拳腳,如此勞苦功高,怎能不讓他隨心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呢。

劉備最信任的人:有一位更甚於諸葛亮,只可惜英年早逝

諸葛亮跟隨劉備多年,深知法正軍事才能的高超,論起行軍打仗,自己也是在法正之下。

諸葛亮用兵謹小慎微,如此不至於大敗或是大勝,卻容易錯失良機。而法正用兵,在於一“奇”字,往往能夠出奇制勝。

可嘆英雄命短,在劉備佔據漢中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五歲。法正這個稱呼是劉備賜予的諡號,這也是劉備賜出的唯一一個諡號。據《三國志》記載,法正去世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法正再也不能為劉備獻計了。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怎奈天公不作美,亦使英雄淚滿襟。

章武二年(222),蜀、吳因關羽之死而爆發大戰,劉備親自東征,大敗,退回白帝城,抑鬱而死。

諸葛亮仰天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由此可見,劉備最信任和最重用的人,法正是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