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刺馬案‘’說起來大家並不陌生,它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和‘’太原案‘’並稱為清末四大奇案。

刺馬,刺馬,這‘’馬‘’可是大有來頭,那就是當時的兩江總督馬新貽,那這馬新貽在被刺殺前究竟在兩江干了什麼,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要想搞清楚這些,先得讓大家知道他當時坐的位子是個什麼概念。

兩江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居從一品。可見兩江總督在當時的地位,這‘’兩江‘’指的是江南和江西,江蘇和安徽沒有分開前,都屬於江南省。這總督是來幹嘛的呢?主要職務就是管理軍務、兼管糧餉、鹽政等行政事務,也就是和現在說的軍政一把抓是一個道理。

清朝歷史上的九大總督中,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這兩個總督是一北一南兩個最有權勢的地方大員,一般也兼署南北洋大臣,拿兩江總督來說,他的地盤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江南自不用說,從開發以來便有‘’魚米之鄉‘’之稱,清朝每期科考的時候,江南一省上榜的人數接近全國上榜人數的一半,也就有了‘’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

這種人傑地靈的好地方,GDP也是高到沒邊。江西雖然略遜一籌,但總的來說在這個職位上混著,生活可是比直隸總督還要滋潤。而到了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這也是統治者為了自己統治的穩定著想,不過到了康熙時期兩省又同歸兩江總督管轄。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現在清楚了,這就相當於現代的一省之長,甚至比省長權力還要大,下轄三省上交的財政稅收佔到中央收入的三分之一。那大家就要想想,省長出行什麼排面兒?處於清末時期的馬新貽排面肯定更大,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如此大的排場,馬新貽居然被刺殺了?誰聽了人都會覺得這肯定有貓膩吧。

隨著案情的進展,主犯張汶祥伏法,三言兩語地就交代了作案動機——報仇洩私憤。

如此大的案件,如此簡單的理由,所以野史也就層出不窮:馬新貽在剿匪一戰中本是敗軍之將,他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又結納權貴才得來的。他剿匪失敗被俘後,後來為了保命,與匪首結為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就這樣一步步爬上封疆大吏的高位。

飛黃騰達以後,那些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於他,千里迢迢來投靠。可馬新貽此人不是那種與兄弟共富貴的人,不僅如此,他還設計殺了兄弟,霸其妻室。張汶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一出刺馬的復仇大案來。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基於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很多人對歷史上的馬新貽瞭解的並不多,在這裡我們還是要跟大家強調一下,文學藝術形象與歷史人物形象還是存在差別的,有些時候文學藝術形象很貼近歷史人物,有些時候甚至呈相反的方向,所以大家要正確看待。

真實的馬新貽肯定和大家所認知的不同。

馬新貽人家是祖上就是做官的,而且自己天賦又好,所以27歲就考中進士,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馬新貽也就開始建功立業了,因為平叛有功而名聲大震,先被提拔為瀘州知府,後擔任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後擔任浙江巡撫。因為政績卓越,1867年馬新貽升任為閩浙總督,隨後僅僅半年後,又被調任為兩江總督。

他在任職期間,不僅沒有幹那些所謂的壞事,而且還積極地發展當地經濟,積極處理漕運、鹽政和河工之弊政,在治理的一些方面,可謂是盡心盡力,同時他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為了百姓著想,解決了很多民生問題。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大家也都知道,剛剛經歷太平天國運動戰火的洗禮,江南一帶匪患猖獗,鬧的是民不聊生,儘管有曾國藩的整頓,但是到了馬新貽的手裡依然是個爛攤子,所以他的任務就是收拾這個爛攤子。

首先,他整編訓練軍隊。透過朝廷從江南湘軍各營挑選精銳士兵二千五百人,親自進行訓練,由總兵劉啟發率領搜查捉拿犯法者;這些可是實打實的朝廷的軍隊,這一做法當然對湘軍某些人勢力造成了侵害。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而針對大量土地荒廢,無人來種的問題,馬新貽下令:先確定土地是誰的,之前撂荒的舊田主,必須配合官府確定所有權,否則治罪。而最後確定沒有主的土地,由官府出面,對外招人開墾。規定不管是本省或是外省人,只要願意耕地,官府會給予最大的優惠。

為了體現公平,馬新貽規定:外省來江蘇的軍官,不允許開墾土地,這也最大程度將好處落實到農民身上。一系列舉措出臺後,很多原來提心吊膽的老百姓都放了心,原來土地的主人回來了,流民也有了種地的積極性。江蘇農業逐步恢復元氣和發展,客觀來說,馬新貽是有很大的功勞的。

“刺馬案”主角、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究竟死於何方勢力之手?

另外,馬新貽此人為官正直,到任江蘇時到處彈劾辦事不力的官員,絲毫不留情面。因為馬新貽是兩江總督,面子大,一彈一個準,官員們都怕馬新貽,也都收斂了很多。但這也為他後來出事埋下了隱患。

除此之外,他還主張培養民生,減輕民眾負擔,經常發水災的地方,馬新貽及時賑濟,頗得民心。在恢復農業生產方面,馬新貽承襲曾國藩在兩江時開坑荒田的政策,並且趁著豐收之年收取糧食,以備歉收之年賑濟救助之用。馬新貽還十分注意興修水利。同治九年馬新貽多次前去實地考察,‘’洩水多阻,議浚此河以利民‘’,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被刺殺了。

所以說,馬新貽在任職兩江總督期間,不僅沒有幹啥壞事,反而是盡職盡責地為民做事。那就是這樣一位好官為何會被刺殺,幾乎可以肯定是,他的所作所為觸動了某些當地集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