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公元前200年,劉邦建立漢朝的第六個年頭,異姓諸侯韓信(不是兵仙韓信,二人同名)在大同發動叛亂,並且和匈奴人聯合,試圖攻打太原。劉邦大怒,率32萬大軍御駕親征,打算一舉平定叛亂。漢軍正面和匈奴大軍相迎,在銅輥打敗敵軍。劉邦帶領數萬先頭部隊乘勝追擊,匈奴使用誘敵之計,將劉邦圍困於白登山。劉邦在此被圍7天7夜,和主力部隊失去聯絡,差點命喪白登。1500年後,朱元璋的大軍在白登山迎戰北方的遊牧民族,結果大勝而歸,到底是何原因,導致這兩場戰役結局不同呢?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首先,白登在哪?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很多人認為,白登山就是採涼山,實際上,《漢書·匈奴傳》中記載:

白登,臺名,去平城七里……平城旁之高地,若丘陵也。

這和採涼山的具體情況不符,1984年,在大同的馬鋪山挖出了北魏元淑墓,其墓誌銘上寫道“葬於白登之陽”,因此確定,古代的白登山,就是馬鋪山。馬鋪山,位於山西大同城東10裡處,西面是御河,與採涼山之間有一條通往蒙古草原的通道,古稱白登道。自古以來,都是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這也是大同作為軍事重鎮的主要原因。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公元1373年(明朝洪武六年),朱元璋派徐達、李文忠分兩路北伐蒙古,徐達從北京居庸關出塞,李文忠從朔州出塞,兩路大軍齊奏凱歌,到了年底,徐達奉命回到南京,李文忠則繼續在西北經營。第二年春天,冰雪還未融化,李文忠十萬火急來報,說有蒙古軍打算從白登侵襲大同,李文忠已經帶兵前往白登支援。朱元璋十分緊張,因為在漢朝時期,劉邦曾在白登敗給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因此朱元璋急忙召徐達問計,徐達告訴朱元璋:

“今之蒙元不比漢之匈奴,曹國公亦非冒進之將,白登之敗,不復存焉!”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果然不出徐達所料,《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武)七年春正月,曹國公李文忠敗敵於白登,俘其國公孛羅帖木兒,斬首六千級,獲駝馬牛羊無數。

且說李文忠帶兵到達白登之後,並未急於進攻,而是立足於防守,等蒙古士兵攻進來時,李文忠才下令以逸待勞,最終獲得大勝。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同樣是在白登,同樣是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為何明朝大軍能夠輕易獲勝,而劉邦卻深陷重圍呢?是因為朱元璋(或李文忠)比劉邦強嗎?其實,徐達在回答朱元璋的問題時,已經給出了答案。按照徐達的說法,有兩種原因:

第一,明朝是取代元朝而立,朱元璋派徐達、馮勝、李文忠幾次北伐之後,蒙古人的戰力已經大不如前,無法和漢朝初年的匈奴人相比。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第二,劉邦之所以會身陷白登之圍,並不是因為漢軍的實力不如匈奴,當時劉邦親率32萬大軍,陣中武將有樊噲、夏侯嬰、周勃,謀臣有陳平和婁敬,劉邦完全有實力和匈奴一戰,只是劉邦因為獲得小勝而帶領數萬多人冒進追敵,最終深陷重圍。而他和大軍失去聯絡,才導致被圍7天7夜。明朝時期的李文忠是朱元璋親自調教出來的名將,打仗向來以“穩”取勝,從無冒進之舉。

明朝在白登迎戰蒙古,徐達告訴朱元璋:明朝不會出現白登之圍

所以徐達認為,即使明朝軍隊和蒙古人在白登對戰,也不必擔心,因為在兩方軍力和將領能力方面,明朝都佔絕對優勢。最後李文忠大獲全勝,正如徐達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