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天子當老師的老夫子——華州柳枝人秦清

秦家村出了個天子之師

——河邊紀事(四)

作者 秦獲幸

在華州地區東北一偶的雨河(渭河)南岸,有一個秦家村,在清朝後期出了一位謎一樣的人物。據百年來的民間傳說,是清朝咸豐皇上的老師。然而,曾有好事者查過資料,竟然在那些老師隊伍裡沒有發現一個姓秦的人。這真是奇了怪了,難道是秦家人吃飽了撐的,發揮了那麼多的想像力,編了那麼多的故事來為自己的祖先爭光添彩麼。因此,這才給他定位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給天子當老師的老夫子——華州柳枝人秦清

秦家村巷道 雷梅攝

是謎不是謎,神秘不神秘,我們就權且聽熱鬧。姑妄聽之,信不信由你……

這位天子之師姓秦,名清,字廷樹。人們不直呼其名,都稱之為秦官夫〈音)。具體不知道哪個夫、福為正確。

一,如何進官為師

據說是某一年秦官夫進京趕考落榜了,當大家都準備收拾行裝返回老家時,有官府裡來人想從考生裡找一個人教蒙學子。在場的人和秦官夫在一起相處久了,彼此都熟悉,就一致推薦秦官夫。說是這小夥脾氣好,學問好。就這樣順利的成了蒙學館的先生。

二,秦老成大號的由來

秦官夫還有一個外號,不是貶義的。叫秦老成。

秦官夫進了官府的蒙學館,人家只是說是為一個大官的孩子教書,絕對不會告訴他是為太子當老師。奇怪的是這主人家有一個規矩,就是先生給學生上課前,要先給學生下跪,等到學生說平身,方可起身。可是這一天這學生不知道那一根筋抽著哩,或者是不想學習,故意不讓先生平身,先生只好跪著。偏巧學生的母親來到學館見此情此景,就對兒子說,看你老師是個老成人,快叫老師平身吧。從此以後,秦老成的大號就伴隨一生。

三,學館的戒尺

有一曰皇上閒暇來到學館,屏過隨從。他看到書桌上有戒尺一把,自然聯想到兒子有可能會被先生用戒尺親密接觸,就故意漫不經心地說,先生還用尺子給學生打手心哩?秦官夫肯定認不得皇上,就嚴肅認真的說,我這尺子底下出忠臣孝子哩。皇上心想,這個先生還是很敬業的。轉身就很滿意的走了。

四,秦老成最終還是知道了自己的老闆是皇上

按秦老成的脾氣,是寵辱不驚,只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由於這位老成人一直低調行事,從來不張揚,因此知道他,認識他的人就很少。

有一年京城一個大官賀壽設宴,秦老成破天荒不請自去。只見他青衣小帽,完全是一個低層的布衣百姓。他兩手空空,徑直走進大廳。儘管那麼多的府上衙役們一百個不願意讓這窮酸老頭煞風景,還是有一個聰明的人上前假惺惺接待了老人。按規矩來賓都要在禮簿上寫名帖,那個人就遞上禮簿請他名帖。其用意就是想讓這老頭兒丟人現眼。老先生在這一方面可是輕車熟路,知道他的意思,就毫不客氣拿了一支抓筆在宣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壽字。寫成後眾人大喊,少了一點。老先生也不言語,用筆在點的位置上輕輕一彈,那一點正好落在它的位置上。然後,老先生在左邊署名:當朝天子之師,秦。放下毛筆,拂袖而去……

整個過程不說半句閒話,如同啞人一般。哦!原來是天子之師!眾人驚愕之餘,這老夫子從來不顯山,不露水。朝中可有幾個人見過老先生尊容。有人不由得流下了涎水。

五,老夫子在朝廷站穩了腳根

時光荏苒,學生登基了,秦老夫子在朝裡逐漸也有了名氣,有人就千方百計討老夫子的歡心。儘管老夫子壓根也不知道,還是有些傳說的事兒。

那是有一年在科場的官員在名冊上看到有陝西華州秦姓考生,就好奇地問和秦老夫子是啥關係。這個家在華州北沙村的考生毫不在意的說,我們都是姓秦,不過同姓不同宗。兩個村離幾十里路哩,根本就認不得……以後,就沒有以後了。

給天子當老師的老夫子——華州柳枝人秦清

北沙村南堡子東北角 賈平京 攝

再下來,偏就還有一個華州柳枝街附近的一個考生也被考場官員詢問。這考生一聽這口氣,腦子急轉彎,隨口就說,那是我老師哩。其實,只有天知道,秦老夫子即便是年輕時教過蒙學,也未必真教過他哩。這一個隨機應變,至少是可以為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告老還鄉過潼關

老夫子老了還鄉離京時,箱箱櫃櫃裝了幾大車。於是就有別有用心的人給皇上告狀,說是秦老成不老實,是一個偽君子,貪汙受賄那麼多的東西。皇上心裡有數,就說那就查一下!結果翻箱倒櫃,全是老夫子的老婆太勤快,閒得心慌,用棉花紡線紡成的歲子。這一查使那些奸侫之徒大失所望。

後來,皇上問老師還需要啥東西。老先生故意為難皇上,就說我要一頭綠牛。想不到皇上還真給老夫子賜了一頭綠牛……

回鄉路上,牛車慢行,跋山涉水,出河北,過山西,到河南,西進陝西東大門一一古潼關。這古潼關是塬區,拉腳馱貨養騾馬的人多,為騾馬釘掌的鐵匠鋪子也多。其中就有華州秦家村的人在這裡開鐵匠鋪。秦官夫一行就下榻在鄉黨的鐵匠鋪子裡。

到了晚上,老夫子命人把《天子之師》的大紅燈籠掛在鋪子大門外。老夫子對鐵匠鋪老闆鄉黨交代了一些事情,並要他見機行事……這大紅燈籠一經掛出,小小潼關縣城一時間人人皆知。既然老百姓都知道天子之師來到潼關,這縣衙門自然也知道了。對這事情縣老爺不可能無動於衷,怠慢不得。於是就抓緊置辦禮品,前呼後擁來到秦記鐵匠鋪。

縣太爺下轎欲要進門拜見秦老夫子,卻被鋪子的人擋在門外,不讓進入。說是老先生車馬勞頓,需要休息。縣官無奈,只好低聲下氣命人給鐵匠鋪老闆打點銀兩通融。主人家三番五次,跑出跑進,老夫子才準縣官進見。老夫子心裡明白這是官場的潛規則,再者也是禮節。那一個官迷都想尋一條捷徑升官發財。今天當朝天子之師到了這裡總不能怠慢。老夫子把縣官的禮物留下,全給了鐵匠鋪鄉黨,自己也不稀罕那些東西。

在此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那是皇上御賜的綠牛被盜了。這個案子非同小可,老夫子卻說不用尋,賊娃就會送回來的。道理很簡單,一則是綠牛天下少有,人人見了都稀奇。二則是皇上御賜的。賊娃如果知道肯定會送回來的。後來,賊娃子果然把綠牛送回來了。

七,不同版本的修官路傳說

這個修官路是指上世紀一九零零年慈禧太后西竄西安時路過華州西潼官路。

給天子當老師的老夫子——華州柳枝人秦清

老西潼公路柳枝段 王學成攝

不靠譜的第一個版本說是,當年老夫子告老還鄉,被地方上派去修路,見到了慈禧太后云云。斷定這說法不靠譜的理由是,慈禧來時路已經修好才能透過。再是他不可能擠到慈禧的轎跟前。那麼多如狼似虎,凶神惡煞的官兵忠於職守,是不可能讓閒雜人等靠近的。

第二個版本是說,陝西巡撫到華州地段檢查修路情況時,所到之處,民工都要叩頭跪拜,否則官兵們就會狐假虎威,欺壓百姓,揮鞭伺候。前去應差的老夫子不但不跪,反而揮舞鐵鍁直衝巡撫大轎,掄鍁便打。巡撫下轎一看是秦老夫子,連忙賠情道歉,言說是老人不應該出這官差。老夫子真乃二華冷娃天不怕地不怕。隨後,這陝西巡撫發了一個佈告,今後秦家村一帶村社的官差有優惠安排……

百年以來,口頭文學,沒有文字記載,難免有多種版本。俗語說,錢越捎越沒(這個沒的讀音為末,符合本地方言的韻味),話越捎越多。就是這個意思。口口相傳,添鹽加醋。口頭表達能力強者,誇誇其談,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渲染的色彩效果就比較重。

很遺憾的一件大事就是秦官夫老人家竟然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雖然也有小妾,最終還是沒有留下子嗣。也不知道咋一回事,老人家的陵墓卻是在村南十多里外的秦嶺北麓的高地上。這也避免了渭河水泡了他的陰宅。

今天把秦老夫子的軼聞趣事說了一河灘,有好事者肯定要質疑這個人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為什麼正史上沒一點名堂。是假的,就權當聽了個熱鬧。其實,是假的,秦家人也不失落。不會因為是假的,秦家人臉上就不光彩。再者,秦家人身上也不會少一點點什麼東西。即便是考證出來是真的,秦家人也不會趾高氣揚,得意忘形。

這不,秦老夫子故居西隔壁健在的秦康平老人,就清楚的記得老夫子故居大門兩邊的一幅磚雕楹聯。那楹聯橫額缺失。

上聯是:監考三科知府領牧吾統兵。

下聯是,文武滿朝帝王將相仰師君。

有學問高深者可解其意,反正秦康平老人是沒有那個水平編這楹聯的。

關於秦官夫的民間傳說是真是假,關於楹聯的存在不是千古之謎,卻是百年之謎。這些可以湮滅在歷史的塵埃裡。即是今天的文字記載,就作為愛好者的使命罷了。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秦獲幸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