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清朝初年,漕運總管叫董默庵先生,管理著天下的漕運,算得上是一個肥得流油的衙門。幸好默庵先生還算個文雅之士,把漕運也打理得井井有條,口碑也很不錯,深得皇帝的寵愛。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但董默庵先生自己雖然潔身自好,但子女難免就沾有很多紈絝之氣,經常惹得默庵先生髮脾氣。但幸好子女們還不至於胡作非為,默庵先生也就只是嚴加管束,總希望兒女能光宗耀祖。

默庵先生的兒子董小奇從小就很聰明,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能,雖然年紀輕輕,倒也是一幫世家子弟裡的翹楚。只是年輕難免氣盛,再加上飽讀詩書,也就有點恃才傲物。

漕運衙門的有兩座祠堂,一個供奉的是土地神,一個供奉的是馬神。

大家都知道,土地公公是有老婆的,世人都叫土地婆婆。不知道為什麼,漕運衙門的土地祠裡,也就供奉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夫婦,而馬神祠則只是供奉著孤零零的馬神。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默庵先生的兒子董小奇看到這個情況,就為馬神打抱不平了,說土地公公這麼老了,不應該有漂亮的老婆陪著,而馬神年輕力壯,正是血氣方剛,和那個漂亮的土地婆婆剛好很般配。

於是,董小奇說動手就動手,馬上叫上一班好友,大家都帶上自己的隨從,就把土地婆婆的塑像從土地祠抬到了馬神祠,還說什麼這才是一對佳偶天成。

說來也奇怪,董小奇一直身體健康強壯,從來沒有生過病。但剛剛把土地婆婆的塑像遷到馬神祠,當晚就無緣無故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默庵先生那幾天剛好在朝中述職,家人看到少爺重病,當然就到處延醫請藥,但就是不見好轉。

直到默庵先生回到家,看到兒子昏迷不醒,而好幾個醫生在旁束手無策,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董小奇昏迷的原因。於是便親自到了土地祠,跪在土地公公塑像前誠懇禱告謝罪。

隨後,默庵先生又請了道士做法,還去了馬神祠請安,最後恭恭敬敬地把土地婆婆的塑像“接”回了土地祠。

說來也巧,土地婆婆的塑像回到土地祠不久,董小奇就自己慢慢清醒過來。大家看到這情況,都認為是董小奇的荒唐之舉惹怒了土地公公。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無獨有偶,這樣的例子在河間府也發生過。

話說河間府的學政衙門也有一座土地神,土地祠裡也配有土地婆婆的塑像,由於這個土地祠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大家都見怪不怪,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

但這一年換了一個新學政,新老爺一上任,沒幾天就看到了土地祠裡有個女人的塑像,便吩咐下人把她遷走。

當然,到底是學政老爺,飽讀詩書不說還知書達理,倒也沒有過於唐突土地婆婆,只是在學政衙門外面新建了一座小祠,單獨供奉土地婆婆。理由是學政衙門是讀書人的“聖地”,不應該供奉有女神仙。

當晚,學政老爺自己倒是沒啥,但他的小孫子突然舉止奇怪起來。本來一個六七歲的小孩,竟然用大人的語氣說話,拉著自己的爺爺、也就是學政老爺說: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我就是土地公公,你說的什麼“讀書人聖地不該供奉女神仙”,雖然有點道理,但你的出發點卻是自私自利,目的是為了拓寬自己的府邸,所以我很不服氣。

學政老爺嚇了一大跳,但到底是做大官的人,底氣很足,一開始還引經據典和小孫子(土地公公)辯論起來,說什麼把你老婆的塑像遷到學政衙門外面,也是古禮所當,你也不必再來求情了。

但很詭異的是,學政老爺的話還剛說完,就覺得不知道什麼東西打中了自己的胯下隱私處。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雖然痛不可忍,卻又不好大肆張揚,反正就是心裡很害怕,當即就把土地婆婆的塑像遷回了土地祠,自己全家都從衙門裡搬了出來,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子住,在他任上,再也沒有住到衙門裡。

這個故事看上去似乎有點荒誕,畢竟土地公公之類的神仙,基本就是傳說中的人物。但如果只是就事論事,學政老爺把土地婆婆遷出來另外建了一間小祠,還算是中規中矩,不能算冒犯,但畢竟他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私心,所以也受到了警示。

而董小奇的行為卻有很明顯的褻瀆之意,這麼把土地夫妻拆散,強行和馬神拉郎配,所謂少不更事,簡直就是有違禮法。所以,學政老爺受到的懲罰也很小,而董小奇則幾乎丟了性命,懲罰輕重一眼可見了。

紈絝子弟和學政老爺,都看不慣土地爺有老婆,拆散他們的後果是啥

這也就是在警示世人,做什麼事情不但應該遵循禮法,更應該擯棄私心,這樣才能光明正大,俯仰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