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在唐朝歷史上,為詩歌文化登上歷史頂峰的是李白、杜甫,但開啟這場詩歌藝術盛世大門的,則是“初唐四傑”。普遍認為,在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中,成就最大的當屬王勃,但如果說普通百姓最為熟悉的,當然應該是駱賓王。

之所以熟悉駱賓王,那是因為他的《詠鵝》基本上是我們接觸的第一篇唐詩。其實,加上《詠鵝》一起,三篇奇文就濃縮了駱賓王的一生。他的傳奇經歷,盡在其中,也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第一篇當然是《詠鵝》,如果論到藝術性和思想性,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當然算不得什麼。但是,它的看點在於這是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古今中外,號稱神童的人不少,然而能夠拿出真本事,而且不是捉刀代筆的偽作,駱賓王就算其中之一。

這首詩是一位慕名而來的客人,為了考較小小年紀的駱賓王,即興出題,而駱賓王也是不假思索而作。它開門見山,先聲奪人,將自己對於鵝的喜愛,以童聲來表達。而且他對於鵝的觀察入微,更是讓成年人汗顏。所以,這首奇詩,就代表著駱賓王不同凡響的童年。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成年後的駱賓王,文才依舊華麗,然而命運多舛。唐朝雖然實行科舉制,但選官還是以舉薦、世襲等多種方式並存,而且門閥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偏巧駱賓王出身縣令之家,並沒有多少可以炫耀的資本。因此,這也導致他在仕途上並不得志。尤其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他多次出言譏諷,因而下獄。

後來,徐敬業起兵反抗武則天時,駱賓王就是他的重要幕僚,掌管文書機要。這次起兵聲勢雖然大,結局卻寥寥草草。但是,當時的檄文,也就是本文要說的第二篇奇文卻是天下皆知,那就是《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這篇檄文,先是歷數武則天的罪惡,從而到處討武的必要性,再寫討武的爭議性,最後號召天下共同反武。邏輯上一環套一環,絲絲入扣,聯絡緊密,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文才華美,連武則天都不禁動容,認為這樣的人才沒有為自己所用,是宰相的失職。

這篇奇文,也就代表了駱賓王的盛年。他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卻被人視而不見,而最後他也被月亮的光輝所掩蓋。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徐敬業起兵失敗後,駱賓王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團。有的人說他早已經死在了亂兵之中,還有人說他隱居山中,更友人繪聲繪色說他在靈隱寺出家,並化為一位老僧與武則天的御用文人宋之問有過交集。

當年宋之問被貶時,落過靈隱寺,並借宿其中。他深感靈隱寺的美景,想要作詩一首來歌詠,可想到第一句“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後,就再也憋不出來了。此時,靈隱寺中歸隱的駱賓王,以老和尚身份,給他補上了一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這三篇奇文,就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驚豔開場,驚豔收尾

這讓宋之問大感意外,連忙行禮拜見。最後兩人也就你一句我一句,將《靈隱寺》這首詩完成了,在很多詩集中,將這首詩歸於宋之問名下的同時,也歸於駱賓王名下。而且千百年以來,專家評論這首詩中,始終認為,就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才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其餘不足道也。這首奇詩,也就代表了駱賓王不甘寂寞的晚年生活。

大部分人,認識駱賓王,瞭解駱賓王,也就是從這三篇奇文中說起的。讀懂了兩詩一文,也就讀懂了駱賓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