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從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建立帝制到20世紀初清帝遜位,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近500個皇帝。此外在中原王朝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還出現過250多個叫單于、可汗、贊普之類的怪名號,但實為帝王的傢伙,再加上歷代農民起義或是叛亂割據後建元稱帝、卻不怎麼被認可的又有近200個。這樣算下來,歷史上曾經稱皇稱帝者都快上千人了。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皇帝並非可以為所欲為,否則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至高無上、說一不二,談笑間決定天下人的生死榮辱,可以為所欲為,能夠予取予求,比如說讓無數人垂涎過的後宮佳麗三千什麼的……事實上,在大部分正經王朝的大部分正常皇帝那裡,上述印象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很難甚至無法實現的。因為任何政權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皇帝雖然位於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可以享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也不能肆無忌憚的侵佔或掠奪其他共同利益者,否則很容易引發矛盾甚至反抗,最終造成不可預知的糟糕後果。

最極端的後果,就是江山遭到傾覆、皇帝栽下神壇,成為亡國之君。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像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於公是君王死社稷,於私也是個聰明的選擇

與權力共生的皇帝才是至高無上的帝王,而失去了權力的皇帝往往想成為庶人都不可能,那才叫一個生不如死。

一旦成了亡國之君,那麼死於非命自然是大機率事件。

秦王嬴政滅六國、一天下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使用皇帝為尊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依次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可惜嬴政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他死後僅三年,劉邦就攻陷咸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立國不足15年即亡。

我們常聽人說“秦歷二世而亡”,其實是不準確的。那個欠收拾的熊孩子胡亥其實並不是中國皇朝史上的第一個亡國之君,因為還沒等到秦亡國他就被趙高弄死了。同為贏姓趙氏的趙高本打算自己當皇帝,可惜得不到支援,只好另立宗室子嬰為帝。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歷史上第一個亡國之君並非秦二世胡亥,而是秦三世子嬰

這位嬴子嬰其實才是秦朝的末代皇帝,我們應當稱其為“秦三世”。不過子嬰只過了46天的皇帝癮,就被劉邦兵臨城下被迫投降,不久後又被進入咸陽的項羽殺死。

子嬰這位歷史上第一個亡國的皇帝,基本奠定了此後兩千多年裡大多數“後輩同行”的命運基調。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從秦到清的45個亡國之君,其中亡國後被殺的有21人,佔47%;能幸運的熬到自然死亡的有12人,佔27%;真正做到與國同休、自盡而亡的只有4人,佔9%;死因存疑的有6人,佔13%;還有2人死因不明。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五胡之亂時北方的割據政權太多太亂,就沒有統計在內

也就是說,撐死了有三分之一的亡國之君能幸運的老死於床榻之上,剩下的大多數均因各種原因死於非命。

但是同樣的死於非命,因過程的不同導致的結果卻大不一樣。

君王死社稷自然是剛烈且悲壯的。比如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的舉動就被很多人讚歎和緬懷,而歷史上第一個選擇在國破之際與其同存亡的皇帝,則是五代時期的後梁末代皇帝朱友貞。不過這位看似很有血性的皇帝,雖然曾在政變奪國時誅殺親兄朱友珪毫不手軟,在戰場殺敵時也不見一絲猶豫,可是殺人與殺己顯然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朱友貞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自殺的心理建設。無奈之下他只能指派親信將領皇甫麟下手,最終君臣同死,也算是一段佳話。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朱溫殺唐哀帝李柷奪國,又被次子朱友珪殺掉篡位,之後七子朱友貞再殺朱友珪,可以說是報應不爽

相比之下,同是五代時期的後唐末帝李從珂就爺們得多了——面對石敬瑭和契丹人的大軍圍城,走投無路的他領著老媽、妻兒登上玄武樓,全家自焚而死,可謂剛烈至極。而南宋末帝趙昺(音同“丙”)就只能算是“被自殺”了,這個才7歲的小娃皇帝被大臣陸秀夫揹著就跳了海,估計就算他反對也沒啥用。

在上面那張表中註明“被殺”的亡國之君中,實際上大多都是在國破之際選擇投降、最終仍難逃奪命一刀的下場,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那位篡漢建新的王莽就沒投降,而是在亡國之後選擇逃亡。不過途中被一個叫杜吳的綠林軍士兵所殺,而且死了還不得消停:

“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漢書·卷九十九下·列傳第六十九下》)

插句閒話——王莽的頭顱被後來的歷代皇室收藏,直到西晉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因洛陽武庫大火遭焚燬為止。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王莽篡漢時有多兇殘,亡國時的下場就有多悽慘,當然他還不是最慘的一個

而堪稱比那些自殺許國的亡國之君表現更勇猛的,則是金國的末代皇帝完顏承麟。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宋蒙聯軍合圍蔡州,金哀宗完顏守緒自知無力迴天,便下詔傳位於宗室完顏承麟。結果還沒來得及完成大典,敵軍已經攻入城內,完顏守緒隨即自縊而死,完顏承麟則領兵迎戰,最終死於亂軍之中。不得不說,女真人治國的水平不咋地,連打仗的本事也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骨子裡的悍勇不屈之氣還算得上傳承如故。

據說完顏承麟當皇帝的時間還不足一個時辰,於是成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

而剩下那些投降了還難逃一死的亡國之君,其命運也各有不同。

像那些亡國後1年左右就死於非命的,他們的命運其實在交出權力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之所以沒有當即處死,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大部分亡國之君在屈膝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必死的命運

首先,無論是滅國還是篡國,已經投降或是“禪讓”的亡國之君都已經基本失去了權力,其重要性和威脅性大大下降,所以如何處置他們並不具備急迫性,大可以看看情況再說才比較穩妥。

其次,對於勝利者來說,既然這些亡國之君的生死繫於自己的一念之間,不如廢物利用再繼續壓榨出一些剩餘價值來。比如用來招攬人心,招降或是瓦解那些尚在反抗或是存在異議的勢力。

此外,還可以拿這些亡國之君當魚餌釣魚,以便於試探及挖出潛在的反抗勢力等等。

一旦等到價值耗盡或是決定他們命運的人失去耐心,那麼就意味著這些亡國之君的生命走到了終點,而這個時間最長也不過1年左右而已。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留全屍就是給亡國之君最後的尊嚴,通常做法是賜鴆酒一杯或三尺白綾

作為人家砧板上的肉,亡國之君經常因為無厘頭的原因意外死亡。

如果能熬過最初的一個年頭,則意味著勝利者對那些倒黴蛋不再有什麼興趣,後者的小命基本上算是保住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啊。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高洋性情暴虐而且非常的神經質,做出什麼莫名其妙的事情都不奇怪

比如東魏末帝元善見就不幸趕上了北齊文宣帝高洋這麼個瘋子。老元先是老老實實的給高家當傀儡,讓他禪位也乖乖從命了,高洋對老元的表現很滿意,開始時還給予了很高的待遇:

“封帝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於中山國立魏宗廟。”(《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

於是老元就繼續老老實實的尋歡作樂,啥正經事都不敢幹。眼瞅著都快過去兩年了,本以為能鬆一口氣,誰想到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高洋卻突然送來毒酒一杯,接著把他全家殺了個精光——話說老元恐怕死後託夢都想問問高洋,這到底是因為個啥?

同樣死得無跡可尋的還有宋欽宗趙桓。女真人擄走徽欽二帝之後,確實沒有殺了他們的想法,不過虐待是少不了的。比如宋徽宗趙佶就是不堪折磨凍餒而死的,死後還被焚屍熬油用來點燈。以至於後來宋金間達成紹興和議,要求將趙佶的遺骸歸還時,女真人只好拿燒屍時未曾燃燼的一截焦木來交差。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女真人確實沒有殺掉徽欽二帝的想法,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生不如死

趙桓則在北地呆了足足有30年之久。直到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海陵王完顏亮逼迫趙桓出賽馬球,這位北宋末帝體衰多病又不善騎馬,結果墜馬後被踐踏而死。可以說趙桓的死亡與趙佶一樣,不存在什麼政治目的,僅僅是出於折磨虐待的惡意而已。

據說遼末帝耶律延禧也曾出現在這場著名的馬球賽中。不過這位已經81歲的契丹老皇帝的身手顯然不是才56歲的趙桓能比的,他甚至試圖縱馬突出重圍逃走,結果被亂箭射死,不過死相肯定比趙桓好看些:

“正隆六年春,亮宴諸王及大將親王等於講武殿場,大閱兵馬,令海濱侯(耶律)延禧、天水侯趙某(桓)各領一隊為擊掬……既合擊,有胡騎數百自場隅而來,直犯帝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貫心,而死於馬下。帝(趙桓)顧見之,失氣墮馬。”(《大宋宣和遺事·貞集》)

而另一位殺人魔王、前趙昭武帝劉聰連殺晉懷帝司馬熾和晉愍帝司馬鄴,看上去有跡可循——他對這兩位被俘的西晉皇帝當做奴僕一樣大肆羞辱,引得西晉舊臣、故老難掩悲憤之態,於是劉聰便可以趁機殺掉他們。不過劉聰殺人如麻而且從來無需理由,所以他的如此做法還是出於虐待、取樂的目的居多。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能跟北宋的徽欽二帝比慘的就只有西晉的兩個俘虜皇帝司馬熾和司馬鄴了

另一位死得莫名其妙的是西漢末帝劉嬰。這個倒黴孩子4歲起就被王莽囚禁,不但與世隔絕還不許任何人跟他說話,以至於劉嬰最後成了個傻子。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已經無聲無息了17年的劉嬰突然又成了香餑餑——有個叫方望的神棍認為他有“天子氣象”,於是便趁著王莽被劉玄擊敗的機會將劉嬰擄至臨涇(今甘肅鎮原),欲立其為天子。

這下劉玄可不幹了。這貨因為自稱是漢室皇裔才被綠林軍擁立為帝,其實跟“大耳賊”劉備號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一樣,離西漢皇統正朔偏得都有點遠。所以劉嬰這個正兒八經的廢帝“出山”,對他的正統地位打擊極大,於是劉玄二話不說就發兵來斬草除根,最終劉嬰死於亂軍之中。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劉嬰應該是歷史上命運最悽慘的亡國之君了,從生到死都是被人操縱

劉嬰算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身為一個亡國之君,哪怕想做一個安安靜靜的傻子都是一種奢望。

真傻子活不長,但會裝傻的亡國之君卻大多可以善終。

安安靜靜的傻子活不長,但善於表現自己愚蠢一面的亡國之君,命運就要好得多。

另一個著名的傻子皇帝蜀漢末帝劉禪,也就是人們很熟悉的劉後主——之所以這貨被認為是個傻瓜,大概就因為那個著名的成語“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這哪裡是個傻瓜的表現?司馬昭步步殺機,劉禪言行神態稍有差池,就是命懸一線的結局。可這位劉後主憑藉神速機智的反應和影帝級的表演,沒有露出半點破綻,終於保住小命,最後得以善終。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樂不思蜀”其實體現出的是劉禪的生存智慧

有人可能會鄙夷劉禪的作為,認為有失尊嚴和體面——話說都成亡國之君了,真要尊嚴和體面的話這會兒墳頭上的草都長出好幾茬了。既然已經是苟且偷生的下場,能活下去總是好的,起碼能夠延續劉家的香火。想必即便是他爹劉備泉下有知,也會讚賞劉禪此時的表現。

劉禪會裝傻自然是其得以善終的重要原因,不過更重要的則是上古時代的貴族傳統和禮儀教養,使得在新舊王朝交替之時,彼此能保有最基本的尊重和風度。所以除了像項羽這樣的極度仇秦者和劉聰這樣的蠻子以外,王莽沒有殺掉劉嬰,曹丕也能善待劉協,三國的亡國之君劉禪、孫皓、曹奐也都得以善終。但是從南北朝起,宋武帝劉裕首開對禪讓之君斬盡殺絕這一惡例之後,此後歷朝的末帝就再也沒有好日子過了——從南北朝到北宋的500多年間,能夠逃過死於非命這一結局的亡國之君,居然只有南陳後主陳叔寶、後晉末帝石重貴、後周恭帝柴宗訓3人而已,剩下的沒一個有好下場。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能活得時間較長的亡國之君,大都集中在兩晉南北朝之前和兩宋之後

所以如果能有一線生機,向劉禪學習就成了一些聰明的亡國之君的救命法寶。

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後主劉鋹(音同“場”)就是個著名的暴君,因為疑心病太重甚至做出殺盡宗室、大臣必須自宮才得晉用的荒謬舉動。亡國後,這貨也不改本色,先是將所有的責任推到宦官龔澄樞身上,然後又醜態百出,使得北宋君臣對其非常鄙夷,自然沒必要宰掉他。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給他賜酒,劉鋹就表現出要被毒殺的模樣,當場醜態百出的大哭起來,結果腹黑的老趙自己把那杯酒給喝掉了。再比如宋太宗趙炅要討伐北漢劉繼元時,他又厚顏無恥的狂拍馬屁:

“乙未,宴潘美等於長春殿,上親授方略以遣之。時劉鋹及淮海王俶、武寧節度使陳洪進等皆與,鋹因言:‘朝廷威靈及遠,四方僭竊之主,今日盡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劉繼元又至,臣率先來朝,願得執梃,為諸國降王長。’上大笑,賞賜甚厚,鋹詼諧類此。”(《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太平興國四年》)

劉鋹都有了成為各國降宋之君老大的“遠大理想”,趙炅哪裡還捨得殺了他?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劉鋹乾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將南漢大臣統統閹割,朝堂之上只有他一人是“帶把”的

跟“識相”的劉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後蜀末帝孟昶、南唐後主李煜和吳越末王錢弘俶。

孟昶就是那個被老婆嘲諷為“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傢伙。他亡國時投降的挺利索,宋軍從伐蜀到孟昶獻城總共才用了66天,還找來前蜀皇帝王衍的翰林學士李昊來寫降表——話說這位李大才子曾替王衍寫過一回降表了,算是個熟練工,結果被蜀人在家門寫上“世修降表李家”,成了大笑話。

不過此後喜劇就成了悲劇。孟昶離蜀時跟家鄉父老上演了一出“十八相送”的苦情戲碼,抱頭痛哭不算,還一口氣送出好幾百裡,這顯然就是不想讓宋太祖趙匡胤晚上睡好覺了。尤其是趙黑胖似乎又看上了孟昶的才女老婆花蕊夫人,於是“昶至京師……七日而卒,追封楚王”(《新五代史·卷六十四·後蜀世家第四》)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插句閒話——趙匡胤霸佔花蕊夫人這件事可比趙炅強佔小周後靠譜多了。比如《十國宮詞》中就有“初,花蕊夫人入宋宮,念其故主,乃攜此圖懸於壁,且祀之謹。一日,太祖幸而見之,致詰焉”的記載。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大才女花蕊夫人很有川妹子的潑辣勁頭,但亂世浮萍,紅顏薄命,最後也不得善終

李煜的死因,在正史中都沒有詳細說明,除了《續資治通鑑》中有“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的說法外,記載最為詳細的則是宋人王銍的所著的《默記》:

“鉉不敢隱,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

趙炅似乎有在亡國之君過生日那天送毒藥當禮物的習慣——李煜生於七夕,死於七夕。11年後,吳越末王錢弘俶也在過60大壽時,與朝廷的賀壽使者宴飲至夜幕,光燭一庭,是夕暴卒。

如此巧合,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李煜不僅是死於文人酸氣太重,更重要的是南唐亡國之民懷念舊主。至於錢弘俶更是在當吳越王時勤政愛民,不僅屢次蠲免百姓欠稅,還治理國政使得“境內無棄田”,糧食豐稔,民生富足,廣受愛戴。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宋太宗的惡癖似乎就是在人家過生日時送毒藥當禮物

這樣的人物,哪怕被拘禁在京城,依然讓趙炅睡不好覺,還是弄死了比較安心。

所以亡國之君光會裝傻還不行,最好在位時是個昏君暴君,這樣亡國之後才活得久。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那位末代皇帝,網路上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可笑又可憐的故事,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這位兩次在位又兩次退位、還當過一次偽帝的傢伙,顯然從無數“前輩同行”身上吸取了更多的經驗教訓,明白自汙和自取其辱才是保命之道的道理。

最後再來說說另一位結局存疑的亡國之君——宋恭帝趙 (同“顯”)。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蒙古鐵騎兵臨臨安城下,年僅6歲的宋恭帝趙 投降退位,次月在母親謝太后的帶領下被迫北上去往大都“朝見”。話說300多年前宋太祖趙匡胤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中搶得江山,如今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看起來像是場荒謬的報應,怪不得後人曾賦詩諷刺曰:

“憶昔陳橋兵變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宋太祖》元·無名氏)

(這首詩還被羅貫中沿用到了《三國演義》中用來嘲諷曹操:“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趙匡胤從柴家的孤兒寡母手中搶得江山時,可否想到他的子孫會遭遇同樣的下場?

趙 到大都後被封為瀛國公。18歲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下詔讓他入吐蕃出家學佛。此後他滯留高原長達34年,直到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返回大都,不久去世。

關於他的死因,一個說法是病逝,另一個說法是因為寫了下面這首思念故國的詩,觸怒了元英宗碩德八剌而死於文字獄: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在燕京作》元·趙 )

而在唯一有較為明確記載的《佛祖歷代通載》中,又因為斷句出現了新的疑問:

“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佛祖歷代通載·卷三十六》元·念常)

您說是該理解為“瀛國公被賜死於河西”,還是該斷成“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

都成亡國之君了,還是傻點好

因為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導致的各種斷句爭議,簡直數不勝數

不管怎麼說,趙 能在亡國之後又苟活了35年,都得算作亡國之君中的幸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