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一、對手的意義

所謂,有矛就有盾。三國時曹操很牛,揍呂布,虐袁術,平烏桓,擊袁紹……兵鋒所向如卷席,但劉備卻成了他的夢魘。

哥倆好時,曹操大嘴一咧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當鬧崩後,曹操就張口閉口說“織履販席小兒”。曹操咋這樣了?面對孫權,他還談笑“生子當如孫仲謀”呢。原因只一個:曹操幾乎用盡所有辦法,也搞不定劉備。

這種情況也猶如後來的諸葛亮,他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態表現。

所以,曹操恨了劉備一輩子。不過這樣也好,雖對雙方來言都很惱火和痛苦,卻讓我等後人看得津津有味,且還能從他倆身上學到不少東西。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最好結合著“三國正史”,因為僅看《三國演義》會受到“情緒誘導”。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還如諸葛亮和司馬懿,都覺得諸葛亮神乎其神,可這一切無非是“曲筆生花”的結果。

空城計,諸葛亮似乎很牛,實則卻是打了一個大敗仗導致。

火燒上方谷,諸葛亮更牛,實則卻是在給諸葛亮找藉口——老天爺的意思,司馬懿不死,跟你諸葛亮無關。反向推導一下,是不是還能證明司馬家,一統三國也是必然?

還有前面提到的“送女人衣服”,這明顯是上不來臺面的手段,只能證明當時的諸葛亮已經無計可施了。因此也難怪有不少人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但看過三國正史的人,卻明顯有不同。筆者接觸過好幾位,一提諸葛亮都表示:正史中的諸葛亮,比《三國演義》裡的還恐怖和厲害。那麼為何筆者一開篇,先扯這些似乎離題千里的話題?

一個目的,如上所說的矛盾對立和共存現象,似乎僅出現在了《三國演義》的前半部。諸葛亮一死,尤其是司馬昭上臺後,就變成了碾壓一切。也就是說,司馬昭的對手都太弱,或說就不存在對手。

這其實就是為何絕大多數人,對《三國演義》前半部如數家珍,啥桃園三結義,曹操刺董卓,千里走單騎,當陽橋,長坂坡,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星燈續命……

一提後半部《三國演義》,尤其是諸葛亮星落五丈原世後,就只知道有個“味同嚼蠟”姜維北伐的真正原因。

那麼在正史中,司馬昭果真沒有讓他痛恨了一輩子的對手嗎?當然有!卻不是曹髦。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二、為何不是曹髦?

一提司馬昭,人們就會想起曹髦!誰讓有個“司馬昭弒君”事件呢?而被殺掉的這位皇上大哥,卻正是曹髦——咱先簡單回顧下。

鍾會認為曹髦最像曹操。這雖表面上是誇曹髦呢,實則卻是有向司馬兄弟邀功的嫌疑。畢竟曹操太猛,鬼才願意再出一位曹阿瞞式的人物呢。這也是司馬昭為何一直防範曹髦的原因。

且曹髦最初並不想,冒險跑到司馬昭的府邸去叫板,而是想在陵雲臺動手。

據《魏氏春秋》記載:會雨,有司奏卻日,(曹髦)遂見王經等出黃素詔於懷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日便當決行此事。入白太后,遂拔劍升輦,帥殿中宿衛蒼頭官僮擊戰鼓,出雲龍門。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也就是說,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救了司馬昭。但筆者卻認為,還有一種可能,由於曹髦身邊都是司馬昭的眼線,故而洩密了。於是司馬昭以下雨為由,不來了!曹髦意識到問題嚴重了,這才決定去司馬昭家裡殺他,並告知了郭太后。

但不論怎樣,從這個記載中,筆者似乎看到了《三國演義》中,讓諸葛亮絕望的“上方谷大雨”的原型事件。

就這樣最終曹髦被賈充和成濟殺掉了(賈充忽悠成濟)。但司馬昭卻要為此事件負責。賈充和成濟都是他的心腹,自然他難逃責任!

弒君事件,雖讓司馬昭一度狼狽不堪,並推遲了曹魏滅亡的時間,卻也為司馬家最終奪權,掃清的最後一道障礙。所謂,不服就殺了你,連皇上大哥都不能倖免!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所以,司馬昭恨曹髦嗎?談不上。最多隻能說是:曹髦在一個不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場合,採用了一種讓司馬昭很難受的反抗方式,進行反抗罷了。

後來,司馬昭為了消除弒君的影響,這才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命鍾會和鄧艾伐蜀,並一舉滅掉了蜀漢,把原本被動的局面,生生扭轉為有利局面。故而說句題外話,司馬昭必須要感謝劉禪,吉祥物一枚!

從上面的分析來言,司馬昭是“弒君事件”的最終得利者。而曹髦就算再像曹操,也未能跳出他的手掌心,這如何能算對手,還讓司馬昭恨一輩子?故而排除曹髦!

那麼誰才是讓司馬昭恨了一輩子的對手?不是旁人,正是被《三國志》等正史極力貶低的姜維!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三、姜維讓司馬昭恨了一輩子

猶如當年曹叡最恨諸葛亮,把諸葛亮當成對手一樣。對於司馬昭來言,姜維動不動就北伐,搞得他很難受。

司馬昭為此曾多次怒罵姜維。比如甘露元年時,司馬昭獎賞鄧艾時,就曾提溜起姜維這通批判:逆賊姜維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土不寧。

意思就是說,這個讓人恨的姜維,年年來打我,搞得我邊界民心騷動不安,以至於連我也休想舒舒服服睡個好覺了。

但奈何,你司馬昭批你的,我姜維該怎麼北伐,還是怎麼北伐。於是司馬昭就又想起一條毒謀:司馬昭患姜維數為寇,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意思很簡單,司馬昭竟然要用刺客暗殺姜維。好在刺客未能成功。否則,姜維就成了第二位被刺殺的蜀漢大將軍了(第一位是費禕)。

透過司馬昭對姜維的態度,我們能看得很清楚,被三國正史和許多人唾棄的,“窮兵黷武”的姜維,實際上給司馬昭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且就算蜀漢滅亡了,姜維竟然還能搗鼓著鍾會反叛,一下子把鄧艾和鍾會,全都帶溝裡——人都死了,卻還讓司馬昭難堪之極,兩大滅蜀功臣,都被他殺了,以為這是司馬昭的光榮和成就嗎?分明是兩記耳光!

明白了姜維的所作所為,我們再來看正史。《三國志》給了姜維一個差評,所謂: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這段很簡單不翻譯了,總的意思就是:姜維不識時務,自以為是。結果,掛了!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但詭異就詭異在,《姜維傳》的正文中,卻莫名其妙地,又來了一大段好評: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這是“郤正論姜維”中的一段。總的意思就是說:平常人都以成敗論英雄,但姜維的所作所為,堪稱“春秋大義”。既,不是平常人能理解的!

《三國志》對姜維這是幹啥呢,左右手互搏?沒錯!這其實就是司馬昭對姜維態度的最真實反應。對於司馬家(司馬昭)來言,姜維就是妥妥的最兇狠的敵人和對手。以至於讓司馬昭都恨得,派人去刺殺!

面對這種人物,陳壽如何敢公開給好評?故而只能曲筆,用“郤正論姜維”,再給翻過來。可惜許多人只看到了正史中的評價,卻未看到裡面的內容,這才造成了姜維被嚴重誤導。

看完三國正史才明白:讓司馬昭痛恨了一輩子的人,根本就不是曹髦

而《三國演義》,顯然看出了正史中的貓膩,故而雖後半部分,寫得味同嚼蠟,卻給足了姜維“鏡頭”。因此筆者才強調,三國正史和演義不分家,結合著看,往往能看出許多如“司馬昭和姜維”這樣的妙處來。

當然,最後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僅是筆者個人見解,權當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