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的人才選拔制度裡邊分為:進士、舉人、秀才。咱們就為大家講講,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和如今的大學生比起來又如何呢?

咱們對古代讀書人的看法,可能會受到一些電視劇、電影的影響。感覺這些讀書人非常貧窮,比如《儒林外史》當中的范進和嚴監生,范進二十多次落第,最終考上舉人喜極而瘋。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儒林外史》當中的嚴監生也是一位讀書人,臨終之際,伸著兩根手指頭不肯斷氣。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媽都沒有猜中他的意思,最後趙氏把燈盞裡面的兩莖燈草,挑掉了一莖,嚴監生才嚥氣。

對於如今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頻繁地來往於熱鬧的城市。有著得體的工作,和古代人的差別的確是很大。然而大家要看清的是,電視劇和電影裡面有誇大其詞的成分,大家也不能完全相信。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咱們拿古時候的秀才來舉個例子,秀才可以在鄉村教書育人,同時還能去縣衙當差。生存能力和如今的本科生差不多,然而秀才的社會地位,要比如今的大學生待遇好。

例如,秀才不用交糧,免去徭役刑罰。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秀才的開支。而如今的大學生呢,只有參加了工作,才算真正地面對社會。他們要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等等一系列問題。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很多人好奇,為何古代的大家閨秀都願意嫁給秀才?主要是由於,秀才雖說是長年刻苦讀書,導致家庭貧苦。但是人家有前程似錦,用如今時髦的話來說:“妥妥的一隻潛力股”。

對於舉人的選拔就是特別嚴謹了,整個國家參加鄉試的考生只錄取前100名,大約是千分之一的機率了。比如今考博士的競爭還要大,考上舉人以後福利待遇更好,可以做七品縣官,相當於現在的副廳級,現在的博士生根本沒有辦法比。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然而進士更是很少見的,清朝每隔三年考中進士的人數和現在中科院院士很接近。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考了三次,都落榜了,可以想象考中進士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當時的科舉制度也選拔出像蘇軾、蘇轍這樣的高階人才。並不全像《儒林外史》當中的范進、嚴監生那樣。從這裡可以看出,咱們對古代讀書人還是有很多誤解,因此我們要多看史料記載,不能受影視劇的影響。

本文參考:《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