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擁有雄兵數十萬,謀臣良將如雲,卻因品行不端一敗塗地

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是中國古代著名戰役。戰爭雙方分別是當時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幷州的軍閥袁紹,和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河南大片土地的軍閥曹操。戰爭結果是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然而戰爭初期,袁紹的實力卻佔據絕對優勢,無論是軍隊數量、軍隊裝備、糧草儲備、謀臣武將素質、佔有土地面積等等方面,袁紹都壓倒性強於曹操。且彼時袁紹剛剛攻滅公孫瓚,軍隊剛打了勝仗,士氣正盛。然而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除了軍事實力,更重要的則是主將的能力和德行。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而袁紹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品行不端。以下就從幾個方面具體看看袁紹做了哪些事,導致他在戰爭之初就註定要失敗。

他擁有雄兵數十萬,謀臣良將如雲,卻因品行不端一敗塗地

一、孤軍奮戰。建安四年(199年)九月。袁紹、曹操雙方陳兵官渡,大戰一觸即發。袁紹為增加勝算,企圖結盟曹操西南方的張繡和曹操南方的劉表,以多方夾擊曹操。袁紹的使者到了鄴城,捎信給張繡,張繡貪圖眼前利益,想答應袁紹結盟,一旁的謀士賈詡看穿袁紹嘴臉,阻止說:“請你告訴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麼能容得了天下的國士呢?”賈詡所指的事是袁紹進攻袁術的陽城一事。袁紹侍者無言以對,只得返回。袁紹又派使者到親兄弟袁術處求援。袁術早先已被袁紹在背後捅過刀子,自然不會真心答應袁紹,這對親兄弟都很擅長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袁術假惺惺答應袁紹,實際上則按兵不動,作壁上觀。後來張繡顧慮袁紹度量小,曹操一旦戰敗,自己也沒有好下場,於是投降曹操。由此,袁紹對陣曹操只有孤軍奮戰。

他擁有雄兵數十萬,謀臣良將如雲,卻因品行不端一敗塗地

二、師出無名。雖然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根本原因天下有志之士皆知,就是奪取漢獻帝,取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力,進而實現袁紹稱帝的願望。但出兵需要理由,這理由自然不能把袁紹赤裸裸的稱帝願望說出來。袁紹的謀士沮授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對袁紹說:“我們應該向朝廷送上平定公孫瓚的捷報,如果捷報不能送達天子,那時我們可以上表譴責曹操封鎖我們與朝廷的聯絡,並且昭告天下,那時再出兵攻打曹操就會獲得天下人的支援,我們才能師出有名。”然而袁紹戰勝曹操的信心爆棚,急於求戰,加上郭圖、審配說:“按照兵法,兵力超過敵人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圍敵人,超過敵人五倍就可以進攻,而兵力相當,則可決戰。現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結河朔的強兵,以此討伐曹操,實在易如反掌。如果不乘機攻取,以後就難辦了。”於是袁紹迅速出兵,陳兵官渡,兵鋒指向天子,遭到天下人譴責。

他擁有雄兵數十萬,謀臣良將如雲,卻因品行不端一敗塗地

三、親小人遠賢臣。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剛剛打敗公孫瓚,謀士沮授勸袁紹說:“我們近年來討伐公孫瓚,連年興兵,百姓疾苦,倉庫糧食不足,稅負也重,不應急於開戰,應該抓緊恢復農業生產,減輕百姓的負擔。”然而袁紹不聽沮授良言,認為剛剛兼併了公孫瓚舊部,軍事實力強盛,戰勝曹操易如反掌。後來沮授又勸袁紹:“我們應該多造船隻,修繕兵器,派遣精騎,兵分幾路騷擾曹操邊境,使他不得安寧,不出三年,我們不用費力就能迫使曹操投降。”袁紹不聽沮授計策,且沮授的策略處處與袁紹的想法相違背,導致袁紹厭惡沮授。正好郭圖進言袁紹說:“沮授監統內外三軍,很有威望,將來怕是要不受控制啊。”袁紹聽信郭圖的話,將沮授所率軍隊分成三路,其中兩路交給郭圖和淳于瓊管轄。

他擁有雄兵數十萬,謀臣良將如雲,卻因品行不端一敗塗地

從以上三個方面看,袁紹品行不端、離心背德、私心遮蔽理智,開戰前期就註定了要失敗。

編輯/玄一,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