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為下層人民取得上升通道並且獲得高官厚祿的方式只有科舉制,如果透過漢朝和其他朝代的各種選官制度來對人才進行選拔,那絕大多數的下層人民都沒有了上升的通道,即使下層人民德才兼備,他們也會在時代的潮流中被沒落。

這也是為何中國歷史層出不窮的會爆發各種農民起義,正因下層人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權利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揭竿而起,推翻了一個封建王朝。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但是科舉制為這些下層人向上晉升提供了機會,他們不僅僅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績,得到統治者和各級官員的認可,他們也可以透過作詩寫文章來為自己謀求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科舉制的盛行不僅僅促進了文化的繁榮,政治的興盛,人才的向上流動,它也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

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色上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讓未皇也。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但並不是封建王朝中的每一個百姓都可以透過科舉來獲得良好的官位,正如擅長寫奇神異鬼的蒲松齡,就因為多次科舉考試沒有得到認可,所以放棄了這條道路,再例如北宋時期的才子詞人柳永,又由於自己沒有受到皇帝的認可,在科舉上一直沒有進展。這些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所以他們將自己的憤懣和不滿都用在了文章的創作上。今天我們就瞭解一位少年得志,但卻沒有良好結果沒有得到任用的著名歷史人物,他便是賈誼。

賈誼出生於公元前200年,是東漢國都洛陽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但在他出生之時,東漢王朝還沒有建立。他少年得志,富有詩書氣自華,並且擅長寫文章,鄉里鄉外的人都瞭解賈誼的大名,認為這位天才少年日後一定能夠得到昇天,飛黃騰達。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在漢文帝時期,他成為了朝廷當中的官員,卻受到大臣的排斥和反駁,所以一路被貶官到長沙地區,雖然幾年之後又被朝廷徵召回到了長安城,可是由於自己所輔佐的太子不幸死亡,所以賈誼本人也有著很深的負罪感,最終年少得志之後就英年早逝了。

因此年少不能太得志,會跌跟頭的,絕不是一句空話,用在歷史人物身上也恰恰能看到人的跌宕起伏。在洛陽出生的賈誼受到當地河南郡守的認可和稱讚,河南的郡守對賈誼非常器重,認為奇貨可居,孺子可教,並且在賈誼的出謀劃策之下,河南郡守成功將河南治理的井井有條。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在漢文帝登上皇位之後,正由於河南地區在地方治理方面成績顯著,所以漢文帝將河南的郡守提升為更高一級別的官員。而這位郡守也沒有忘記賈怡這位不可多得的少年人才,他藉此機會向皇帝進行推薦,賈誼也就在21歲時成為朝廷當中為皇帝出謀劃策的一位官員,並且受到了皇帝的欣賞和認可,一步步破格提拔升官,賈誼也在剛剛成年的幾年當中平步青雲。

在和漢文帝討論天下大事的過程中,賈誼建議對國家的各項措施進行改革,尤其是禮儀和契約的規章制度,賈誼認為漢文帝應對各項禮儀規章進行全面洗牌,做到上下統一。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但此時的漢文帝剛剛承襲皇位,他認為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聲望和勢力來修改這樣重要的朝廷根本,所以他沒有采納賈誼的方略。

司馬遷:“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3歲去世的賈誼,為何沒有善終,最終沒落而死?

在公元前178年,賈誼針砭時弊,他對當時人們風靡一時,過江之鯽般的去追求商業活動的行為進行鞭撻,他認為這是有傷風化並且影響農業發展的舉動,並且商品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人民奢侈風氣不斷加重,從而影響國家的發展。因此賈誼認為應該對眾農一生進行充分的強調,從而做到經濟和農業的興盛發展。

但是在賈誼功成名就之時,他卻受到別人的嫉妒,漢文帝想對他進行進一步的提拔,朝廷當中的多位大臣認為這位賢才進步太快,而且同時上書建議皇帝不要讓這位年輕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專擅朝廷權力,也因此漢文帝不得不將賈誼疏遠。

參考資料:《漢書·賈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