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李斯皆有重頭戲。儘管電視劇相比史實有很多演繹的成分,但二人的走勢和結局是基本相符的。按說呂不韋和李斯都是聰明人,

他們為什麼沒有預料到自己的結局呢?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嬴政在驅逐了呂不韋之後,並未殺他。但一年後各國諸侯前來問候呂不韋,嬴政深感不妥怕發動戰亂,便寫了一封信給他:“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看了信後自飲毒酒一杯,自殺而亡。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李斯呢,原本輔佐嬴政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國元勳。可惜嬴政死後,他被利益矇蔽了心眼,被趙高利誘,共同擬假詔,廢了太子扶蘇,而立胡亥。胡亥是個昏君,他妄想擺佈他。然而他錯了,就在他諫言不要勞民傷財建阿房宮時,胡亥聽信趙高讒言,以身受五刑之酷刑致死,死後還被滅三族。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局者迷啊,實際他們面臨的誘惑太大了,讓他們難以自拔。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在呂不韋登上人生頂峰的同時,也是他下坡的開始。權力有時就是一劑毒藥,會致人於死地的。秦國的前任丞相范雎,就是在《大秦帝國之崛起》出現那位,感到自己處境不妙時就辭職了,得以善終。而呂不韋沒有做到,如《大秦賦》所言,他有些不願交出權力,

還弄了部改一字賞千金的《呂氏春秋》,這都是過分之舉。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大秦賦》沒詳演的是呂不韋與寡居的趙姬私通,並用大陰人嫪毐誘惑趙姬,導致趙姬與嫪毐的淫亂。這些事呂不韋不該做,待到東窗事發、嫪毐叛亂,呂不韋能脫離干係嗎?史上說秦王嬴政沒殺呂不韋,只免除了他的相邦,讓他回到河南封地。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可他沒消停,還在不斷地接待六國的賓客,顯示他仍有威望和影響。這讓秦王嬴政能安心嗎,於是寫信指責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何功勞?食邑十萬戶,號稱仲父,你和家屬都遷到蜀地去吧!”這時呂不韋才感到畏懼,喝下毒酒自殺了。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初期的呂不韋,李斯等人一心施展抱負,可謂是公義大於私利,由此授權的貴胄能安心,可經不住時日長久,貴胄的權柄旁落多時,且大能們的私利漸漸追上公義,貴胄就坐不住了,簡直就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再不收回權力就只能坐看日月換新天咯,為此貴胄就會狠下心腸用雷霆手段,甚至齷齪手段剷除大能。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還有就是大能們的作死,誰都明白,在奔向理想,為理想而奮鬥的開始階段時期,人的思想是很純粹的,很簡單、乾淨的,所以很容易凝聚共識,這也就是大能們可以在早期大刀闊斧可以無往不勝的原因,但時間長了,成果出現了,為理想奮鬥的激情慢慢消退,純粹、簡單和乾淨不再,

大能們在成果面前也經不住萌生不該有的念頭。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在追求功名利祿的同時,他們有人立下了不世之功;有人犯下了滔天大罪。臣子之間必須鬥鬥鬥,但是有些事還必須做做做,甚至合作!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皇帝搭個臺坐在最高處,三公九卿群臣分列,食天下矣。嚴子陵看明白了,於是在江邊釣了半輩子魚。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呂不韋和李斯兩人總體上都是處於當時社會的末流,他們從布衣白身躋身到當時秦國乃至華夏族活動區域的權力頂層,不可避免的帶有他們出身階層的思想與標記。在沒有得到權力的時候,他們渴望成功與權力;在得到權力之後,他們又害怕失去。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在秦始皇嬴政未親政的時候,呂不韋攝政,在當時的秦國社會,嬴姓宗室和孟西白三族只認嬴姓子孫主政,年齡不足則母后主政。呂不韋的做法在當時秦國國內也確實引起很多貴族的不滿。而李斯則對秦始皇的死訊秘不發喪,矯詔處死太子扶蘇及蒙恬兄弟,基本已經把他自己推到了秦國貴族的對立面。

《大秦賦》裡呂不韋、李斯,為啥都沒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所以,呂不韋與李斯為了攫取與他們自身能力與根基不匹配的權力,其利益的出發點就決定了他們的結局。從勇氣魄力,包括自己的執行力都是頂級,這自然會因為境遇不同而過於自信和自滿。所以人也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懂得藏露鋒芒,相識而退才會明哲保身。